畢業後去看望老師的,為什麼大多不是他們口中的“好學生”?

畢業後去看望老師的,為什麼大多不是他們口中的“好學生”?

看老師的學生一般都是對老師十分感激的學生。

和成績好壞並無關係。

這樣的學生總共會有三類。

1、成績本身很優異,在學校得到老師較多關心和關注。在學生中地位較高。懂事以後知道老師的辛苦,沒有義務平白無故幫助自己。真的理解老師對自己的好並不因為是自己成績好。【這種情況很少見。】

2、成績中等或者較差。老師心血來潮鼓勵幫助你,讓你成績突飛猛進,一下子學習開竅了。

3、人心都是肉長的,都是分得清好壞的。這種人一定會回去感激老師的。而且以後肯定會對老師這個職業產生神聖感。不會允許別人汙衊他的老師。

每次聽到老師怎麼怎麼樣的時候。內心總有個聲音在說。

這個世界還是沒那麼糟糕的,畢竟我們老師balabla,總是有好老師的。

最後一種對老師的感激最強。這種老師教你做人,或者看見你生活上有什麼問題幫你解決。這種老師已經從術的層面上升到道的層面了。

不一定是那種你品行惡劣,然後無可救藥的差學生,老師力挽狂瀾又家訪,又天天找你談心的。

也不一定是那種貧困的讀不起書的,老師自助,號召捐款之類。這種反而還會出現白眼狼呢。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吧。

高考前夕,越學越噁心,越來越迷茫。

我靠,我為什麼要努力?

我為什麼非要考個好大學不可?

我這麼拼命一年幹什麼?

有意義嗎?

我走個一般的大學不就行了,反正怎麼著不都是有出路的。

然後很偶然,我跟我們英語老師有一次在放學後開始聊天。

我不知道哪根筋不對了,我主動跟老師說,我不想學習了。

老師很吃驚,為什麼呢?

我說我覺得學習沒什麼用,balabla說了一堆,反正就是各種負能量,抱怨,而且好累。

我們英語老師並沒有煩躁,也沒有敷衍我。

她想了一會說。

畢業後去看望老師的,為什麼大多不是他們口中的“好學生”?

其實你說的很有道理,上好大學不一定能夠遇到更好的人,也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也不一定能學到多有趣的知識。

但是,你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要做點什麼的吧,既然要做,你就應該站在一個更好的平臺上去做。

你現在為了高考而努力,就是為了站在一個更好的平臺上。

你跟我說你不想站在一個更好的平臺上,你覺得得過且過也挺好的。那你的人生也願意得過且過嗎?

顯然你不是這樣的一個人,你現在的想法只是因為你太累了。回去玩一玩,休息一下就好了。

因為從你的本性來看,老師知道,你是那種不願意甘於平庸的人。

千萬不要被眼前的疲累迷失了你真正的自己。所以按照你的本性去努力吧!

這樣你就不會有什麼疑問了!

說的大致內容就是這個。

當時好像一下子就開竅了。

對啊,我努力是為了我自己。

不是為了那些虛幻的東西。

我現在只是累了,那些讓我放棄的念頭都是假的。什麼甘於平庸,什麼混著不也挺好的這種想法都是屁話,都是我累得時候自我安慰逃避的藉口!

真正的我就是想要成功,想要站在一個更好的平臺上去過一個精彩的人生!

這在高考前夕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根強有力的強心劑,那時候比較狂,父母的話也不聽,朋友也基本勸不了我,但是很奇怪,那天中午一下子就被我們英語老師這幾句平淡無奇的話打動了。

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高三剛開始,當初我也曾問過,為什麼要努力?

這一路走來,改變了太多,揹負了太多,又或者只是時間的過錯。

這一生執著,記起了什麼,忘記了什麼,又或者只是一瞬間的失落。

所幸在最後的時刻想起來我為什麼要努力。

才能撐過最後的歲月。

畢業後去看望老師的,為什麼大多不是他們口中的“好學生”?

回到問題本身。

你像這個老師,也許我以後不會一年都去看她一次,但是她永遠都成為我回憶的一部分。永遠的記在我心裡。這樣和我經常回去看她有什麼區別呢?

每次我回憶過去的時候,如果就在家裡,我肯定回去拜訪一下她,聊聊天也是很有趣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對於大多數學生和老師來說,最有可能的就是大家同學聚會,然後喝多了,順手回憶一下當年的青春,感慨一下老師,然後大家一起回去看。

老師也肯定更喜歡這種桃李滿天下的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