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異人:用連環畫記錄海門民俗

提起連環畫,大家並不陌生,特別是60後、70後印象最為深刻,他們是伴隨著連環畫長大的。但對於如今的年輕人而言,連環畫為何物可能都不是太清楚,因而對於罱河泥、採菱角、絲網捕魚、箍鑊蓋等事情,恐怕都比較陌生。在海門市區世紀光華苑小區,有位叫鬱異人的老先生,他用連環畫的方式,把海門地區過去的一些民俗風情,都畫了出來。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

鬱異人:用連環畫記錄海門民俗

今天記者來到海門世紀光華苑鬱異人老先生家裡看見,他正在自己的小書房內畫海門市革命老區發展史的連環畫,一筆一劃間的情感流露,生動形象地復原了革命期間海門老一輩革命人的奮鬥歷史,以此作為下一代人的革命傳統教材,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銘記歷史。

鬱異人:用連環畫記錄海門民俗

鬱異人:剛剛我畫的就是我們海門一帶,通東地區在一次革命戰爭時期,也就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時期,革命風暴在我們江海大地上,就是在我們老區--包場、通東地區和悅來,那個時期,革命火種就在那裡燃燒起來了,為以後1931年成立紅十四軍,我們海門地區打下了一點基礎,我就畫那個時候,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這段歷史,這段歷史雖然不是全部能畫下來,但是把精彩的又悲壯的場面畫出來,比如說我們第一任海門縣委書記是沈惠農,犧牲的時候只有20歲,畫下來之後呢,作為教材,作為下一代的革命傳統教材。

鬱異人:用連環畫記錄海門民俗

就在這麼簡陋的屋子裡,鬱異人創作了一幅幅再現海門歷史的連環畫。他創作的連環畫作品有《張謇》、《季方傳奇》、《江海民俗風情百圖》、《東灶古韻》、《海門抗日戰爭故事選》、《茅鎮舊景》、雕塑《四大名著》畫稿,長卷《中國近代第一城勝景圖》、中國畫長卷《江海風情圖》、與人合作的長卷《眾志成城——海門舊城改造》等。

鬱異人:用連環畫記錄海門民俗

鬱異人:主要突出了我們海門人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也就是近代,他們是怎麼過來的,生活、生產,有什麼喜好,有什麼精神風貌,都在這個畫面上有所表現,所以也很受老百姓的歡迎,作為我來講,也是為現在海門,講好海門故事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

鬱異人:用連環畫記錄海門民俗

2007年至2011年,鬱異人歷經4年多時間,繪製完成了《江海民俗風情百圖》這一重要的連環畫作品。2012年起,又花了近3年時間完成了《張謇》這一對海門有重要意義的連環畫作品,因而獲得了不少榮譽。他告訴記者,這些年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在最終完成作品的時候,心裡卻是滿滿的成就感。

鬱異人:用連環畫記錄海門民俗

鬱異人:畫不下去,比如說故事情節到這個地方,好像江郎才盡了一樣,那個時候怎麼辦,資料就這麼多,再找都找不出來了,比如說那會張謇連環畫,畫了將近3年,遇到困難了, 那怎麼辦,馬上不能坐在書房裡了,坐在書房裡肯定不行,到下面去,馬上到生活中去,去常樂採訪老一輩老人去,說到張謇 ,老人家們知道的就立馬全部告訴我,一大串一大串,馬上記下來,這些都是從生活中來的,不是假的,然後再去南通找資料,這個是非常難的,比較累,但是也很快樂,一張畫出來之後,心裡面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鬱異人:用連環畫記錄海門民俗

自十五六歲開始,鬱異人從一步步地臨摹到慢慢地自己創作繪畫,雖然在連環畫繪製過程中,走了很多的彎路,進步非常慢,但是他從未放棄他的連環畫,如今鬱異人已經74歲了,回想過往,他告訴記者,如果認定一件事,一定要一直堅持做下去,他也將畫到自己畫不動為止。

鬱異人:用連環畫記錄海門民俗

鬱異人:如果你愛好這項事情,專心致志做這件事,一直做下去,你一定做得好,不要朝秦暮楚,今天想幹這個,明天想幹那個,這樣子不行,你只要認準好,這件事情你喜歡做的,並且對社會有幫助的,並且有正能量的,你就做下去,一直做,肯定會有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