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峰和六小龄童被网友炮轰,到底错在哪?因为太不懂“避嫌”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email protected]


1


最近新版《倚天屠龙记》播出,我又翻出苏有朋的老版重温了一下。正好看到张无忌和周芷若在光明顶大婚,赵敏前来闹婚的场景,现在看来又别有感触。

因为这场闹婚,张无忌被全武林当做“世纪大渣男”,因光明顶一战和万安寺相救博得的好名声也消散大半,连疼爱他的师公张三丰和外公白眉鹰王也看不下去。当然,站在观众“上帝视角”的角度,我们都知道,因为赵敏拿住了他关心义父金毛狮王下落的短脚,以此为饵,让他不得做了“落跑”新郎,倒不是有心要抛弃周芷若,背弃婚约。


张丹峰和六小龄童被网友炮轰,到底错在哪?因为太不懂“避嫌”


然而,我却不同情张无忌被人误解,因为他实在是太不懂得“避嫌”!

张无忌的“红颜”虽多,但是到后期,嫁人的嫁人(杨不悔),当总教主的当总教主(小昭),假死的死(蛛儿),进入“决赛圈”的就是周芷若和赵敏两个人了。当赵敏前来,不管是明教众人,还是应邀观礼的武林众人都会默认,她就是来砸场子的。特别是周芷若,处在竞争者的角色,更是不作他想。“光明顶上,两女争夫”,师姐丁敏君用这八个字很好地概括了当时舆论的观感。

张无忌作为堂堂教主,面临这个“争夫”局面,当知分寸,不应贸然就中断婚礼,也不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白白送礼、白跑一趟,假如在这“两女争夫”的局面中,当场做了选择,谁会去想你可能有难言之隐,肯定会认为你就是一个脚踏两只船、抛弃他人的“渣男”。

其实这个“嫌疑”也很好避免。即便是关心他人心切,也可以把周芷若拉到一边说清楚“公公有难”,和家里其他长辈也打好招呼,相信家人总还是能理解的。然后,向众人做个正式的道歉,表明婚礼因故延办。甚至可能的话,还可以带上周芷若一起去救金毛狮王,毕竟她才是儿媳妇嘛!

没想到,他还就真的抛下周芷若,一声不吭就跟赵敏走了,完全不顾在现场的他人会怎么想!!

所以,怎可以怪周芷若因爱生恨,又怎可以怪他人不把你当“贱男”来看!

这完全是你活该!

即便张无忌事后补报,也登门向周芷若道歉,但是对其“渣男”形象已经不可挽回,周芷若也拒不接受他的道歉。

说到底,还是他考虑不周,不懂“避嫌”所致。

2


“避嫌”,就是做一件事,要考虑到别人可能会怎么看,如果可能有对自己不利,要尽量避免。

可惜,今时今日,很多人和张无忌一样不懂得“避嫌”。

有的人是不懂得做事需要“避嫌”。

比如张丹峰。

张丹峰是一枚小咖演员,他之所以会得到大众关注,主要还是因为他是90年代著名港星洪欣的丈夫,年龄又比洪小10多岁,是典型的“老妻少夫”组合。这种组合本来就很容易让人“怀疑”婚姻能否牢固,年轻的丈夫靠不靠谱。所以,别人对这样的婚姻“更加关注”,也很合情理。

其实,去年他就因为被人拍到和女经纪人进出同一宾馆房间,被外界传为“出轨”,后来洪欣同他一起出面辟谣,舆论才转圜。谁知道,今年又被拍到类似的照片,这下,舆论全部指向了他和经纪人,网友们纷纷表示,要抵制他的作品。当然,和前次一样,张丹峰还是否认和经纪人有什么关系,指责是网友在挑事。


张丹峰和六小龄童被网友炮轰,到底错在哪?因为太不懂“避嫌”


到底有没有“出轨”,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过,我倾向于相信他和经纪人可能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否则还真不至于蠢到两次被拍到。一个人要做“坏事”,即便漏了一次马脚,一般也不会那么傻再犯一模一样的错误。

但是,他错就错在,实在是太不懂“避嫌”了。

本来自己的婚姻就不为人看好,别人会对你如何处理异性关系更加关注,自己就该更加注意才是。

何况,作为一个成年男性,经纪人又是女的,即便你们同住一个宾馆,可能房间就开在隔壁,谈工作,也不适合闭门谈事。

门一关,谁知道你们在干嘛?

我刚踏入职场,搭档的就是一个女领导,比我要大20多岁,说起来,其实是不太容易有闲言碎语的。但是我第一次进她办公室,刚想关上门,她就指示,赶快把门打开。我很不理解,汇报工作,关起门不让别人听到不是更好嘛?

她看我面露疑惑,解释道,“我就是要让别人知道,我们是在谈工作,以后等你做了领导,有女下属进你房间,只有两个人的场合,也一定要开门谈,否则你会说不清的”。

一男一女,同在密闭空间,确实很容易让人“遐想”。既然容易有嫌疑,就要想办法“避嫌”。

可是,这位张丹峰先生,似乎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一次这样,舆论风波消除之后,第二次还是一样不改进,继续这样我行我素,这是有多希望别人就往那方面去想!

3

有的人则是不懂得说话需要“避嫌”。

比如章金莱。

他还有一个更为大众所知的艺名,六小龄童,经典《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

按说六老师已是德高望重的老年艺术家,无论其作品的经典程度,还是作为孙悟空扮演者的美誉度,都不该是被人“黑”的对象。可是这两年,六老师却成为许多网民群嘲的对象,恶搞他的视频和段子不计其数。

在众多“黑历史”中,他在《西游记》导演杨洁灵堂前的采访尤为引人恶评。在这段采访中,他先是对杨洁的去世表示悲痛,然后他说“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西游记》将要开拍,我会继续扮演美猴王,用这样的作品来告慰杨洁导演”云云。


张丹峰和六小龄童被网友炮轰,到底错在哪?因为太不懂“避嫌”


在他人灵堂前说话,正是表达悲痛,赞颂故人、缅怀过去的时候,说什么不好,干嘛要去谈自己接下去的工作?这是一个谈自己工作的适合时机吗?

当你说出口,别人是会认为你真要“告慰”先人,还是以为你借此机会宣传自己更多一些呢?

结果就是,绝大多数网民认为这就是“在灵堂卖自己的片子”。

我不认为他真的傻到要借助这样的场合卖一部还没拍摄的电影,但是,他确实也实在是不懂得“避嫌”。在这样特殊而敏感的场合,任由这样的话说出口,不能怪他人会做此联系。

4

人活在世界上,就很难逃脱被人议论、猜度的命运。

所谓“避嫌”的“嫌”,主要也就是这些议论和猜度。

并非是人特别爱八卦、爱管他人闲事,而是我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寻求一种确定感、安全感。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客体。

理论上说,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影响,也都可能会影响他人。

港星黄心颖因为插足他人婚姻的丑闻,导致其主演的多部电视剧需要重拍,许多跟她合作的演员感到非常愤怒,痛斥因为她的丑闻,白白浪费了他人的心血。明明是两个人的“出轨”,谁曾想,还会波及到这些八竿子达不到人。


张丹峰和六小龄童被网友炮轰,到底错在哪?因为太不懂“避嫌”


而因为电视剧需要重拍,落选的港姐汤洛雯倒是“捡漏”,将代替她出演《法政先锋4》这部万众期待的剧集。她估计怎么也想不到,一个被刷下来的人,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好运”?

正因为谁都不知道,别人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是我们又没办法忽视这种影响的存在,所以我们对别人的一言一行总是会关注,有关注就会评价,就会有好恶,有好恶就会指引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让我们的人际生活有了确定性,而确定性能增加安全感。

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的影响,还不仅是这些可能产生“蝴蝶效应”的直接利益联系,有许多是很微妙的情感影响,涉及到你做了这件事、说了这句话,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情绪感受。

郭德纲徒弟因为重病,家属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募集100万款项用于治病和后续康复,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议。

其实,绝大多数对此表示不满的人,我相信都没有捐助郭德纲的徒弟,从直接利益的角度,其实是没有什么干系的。但是,他们之所以情绪那么激动,主要还是因为当事人有“德云社”的编制,家境尚可,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发起在他人看来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网络众筹”,这对更多家庭环境不好、工作也一般的人来说,从情感上是很难接受的。他们会想,凭什么你们本来日子过得就很不错,生活一碰到问题,也有很多更好的救急方法,怎么还要跟真正的穷人抢资源呢?


张丹峰和六小龄童被网友炮轰,到底错在哪?因为太不懂“避嫌”


这就难免别人不“嫌”。张丹峰和章金莱两位,说到底跟大多数网民也没有直接利益牵扯,也是一言一行,实在让很多人从情感上没法接受。

当然,这些“嫌”都会以别人也会选择对当事人不利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给你一个“恶评”,毕竟谁愿意让自己受到不利的影响呢?

所以,如果知道自己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别人也会对自己关注,会有好恶评价,为何我们要自己送上门,给他人机会给予自己可能的“恶评”呢?

5

这几年,在心理成长领域,有一个很火的词汇,叫“活出自己”。

对许多常年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操控下,从来没有自己生活的人来说,他们一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他们确实很需要“活出自己”,找到自己存在于世界的价值。

于是,有些人以为我就“按我的方式说话”、“按我的方式做事”,这就是“活出自己”。

他们还认为,如果说话还要考虑别人会怎么想,做事还要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就是在“迎合别人”,就等于还没有“活出自己”。

所以,干嘛要去“避嫌”!

我猜测张丹峰和章金莱大概就没有想过要去“避嫌”,他们只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其实,这是对“活出自己”的一大误解。

还是拿张丹峰和章金莱来说。

其实,事后,他们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大意是从“清者自清”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进门就是谈正事,或者自己想到就提了句,并没有网友臆测的那些。

他们也感到很“委屈”。明明自己什么坏事都没有干,只是遵从内心,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说话罢了,为何别人还要这么看他们?

在他们看来,这都是别人用恶意在揣测他们,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

这也是很多想“活出自己”的人,如果真的“按我的方式说话”、“按我的方式做事”去做,却发现到处碰壁、到处流血之后,通常会有的想法:总认为是别人对自己不好,是别人干涉自己,自己这样做是对的。

他们有没有“活出自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在“我行我素”。


张丹峰和六小龄童被网友炮轰,到底错在哪?因为太不懂“避嫌”


我行我素,就是只考虑自己,只满足按自己习惯的方式说话做事,不顾及自己的言行会对他人产生什么影响,不考虑别人会怎么通过自己的言行来看自己。

而活出自己,不会只是考虑自己,也会考虑自己的言行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反响,会不会伤害到他人,包括实质伤害和情感伤害,以及会不会反过来伤害自己。

“活出自己”,是以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自己为界限,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探索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舒适生活法则:既不会因为迎合他人,而致自己真正关切的权益受到损失,也不会因为坚持自己,到头来让他人受损让自己反被其伤的双输结局。

反观张丹峰和章金莱,在他们以为自己只是在“活出自己”的时候,其实他们也在“伤害他人”,也难怪他们的一言一行也被他人审视:

你当然可以和女经纪人进宾馆房间,但是你妻子会怎么想,旁观者就很可能认为你是一个男女关系比较混乱的人。

你当然可以在灵堂介绍自己的片子,但是别人办丧事的会怎么想,旁观者就会觉得你没有诚意悼念,是只为自己考虑的人。

他们“活出自己”的方式,实在是太不“避嫌”:全然不考虑,自己可能会对自己的身边人产生什么影响,自己可能会对旁观者产生什么情绪影响。

博弈论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囚徒困境”。说的是,假如有两个共谋犯罪的人,一同被调查,在两人不能互相沟通的情况下,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那么每个人要坐牢一年。如果一个人揭发对方,另一个沉默,那么揭发者获释,沉默者要坐牢十年。如果两个人相互揭发,那么两个人都会判刑八年。

“囚徒困境”不仅再次佐证人与人之间确实相互关联,也说明了我们无法只为自己考虑而不考虑他人。一个人总要在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不对他人产生伤害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平衡。如果我们都只为自己考虑,比如“囚徒困境”中,如果只为了让自己得利,“揭发”对方,往往最终的结果也对自己并不利。

因此,人们对那些只为自己考虑,不顾及别人感受“活出自己”的人,往往更加上心。

因为,他们伤害自己也就算了,往往还会连带着坑别人一把。谁愿意被坑?

这样的人,其实更需要学会“避嫌”。

6

张丹峰其实真不是第一次不懂“避嫌”了。

有看过他参加的一个户外综艺节目,是一群明星跟着一个老外一起户外探险。那一集正是他们挂在钢绳上爬山,确实也是比较险峻,张丹峰还被一个石子砸到,幸好他头戴钢盔,没有受伤。

然而,接下来他的言行就很让人无语。

他竟然在采访环节以及和群友交流的时候表示:自己演员,而且已婚有孩子,怎么能给他参加这么“危险”的节目。顺便还当着那个老外的面,吐槽他的安排“不合理”。


张丹峰和六小龄童被网友炮轰,到底错在哪?因为太不懂“避嫌”


说实话,这些话放在心里想想也就罢。

说出口,而且当着其他明星的面,当着镜头向广大观众说出来,我真是不知道他是否有考虑过别人会怎么想。

你是演员,看重这张脸,别人也是明星,难倒他们的脸面不重要吗?

你已婚有孩子,要考虑家庭,别人难倒没有家庭吗?

你觉得安排不合理,为何别人都不吭声,会不会觉得你没有“探险”精神?

希望节目安排更能考虑艺人安全,其实这点其他明星乃至电视机前观众都能理解。如果换一种方式、换一个场合表达,别人可能更能接受。

但是就这么“直肠子”地表达,别人只会觉得你只重视你自己的安危。

这也就难免不败好感了。

当然,一个人不会“避嫌”,就容易“讨人嫌”。

这也是许多不懂得“避嫌”的人真正的问题所在,他们太过“直接”,思考问题、做出决定,没有想过要考虑一下别人会怎么看自己。

对张丹峰、六老师这种不会“避嫌”的人来说,要怎么样做才能学会“避嫌”?

说简单也简单。

就是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先考虑一下,假如自己是别人,别人是自己,自己会怎么看、怎么想,再决定做不做。

比如:

想想,如果自己老婆的男性经纪人可以随意进出她的宾馆房间,自己是什么感受?

想想,如果在自己的葬礼上,别人提拍片子的事情,自己会是什么感受?

如果自己也会对他人心生疑窦,那就不要让这样的怀疑在自己的身上发生。

如果自己也搞不清,那先停一停吧。还是征求一下他人的意见,假如“有人做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有什么想法”。

要想生活过得好,“避嫌”也是一门大学问。

张丹峰和六小龄童被网友炮轰,到底错在哪?因为太不懂“避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