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履带——阿里巴巴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庄崇沣

前不久和几个朋友在聊天,说到阿里巴巴的股票现在这么高的价位是否值得买的话题,我给出了我的看法,短线风险较大,长线收益较大,但风险不一定大。说说我的看法,其实这些看法我在《新社群 新思维 新零售》这本书有详细的描述,但是已经过了近半年,有些新的变化可以和大家在分享一下。

生态与履带——阿里巴巴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拙作《新社群 新思维 新零售》

大家都知道,一家公司股票的价值就是公司未来的价值,如果这家公司未来没有多大的增长空间,这支股票就不具备投资价值,也就是说,买股票就是买未来。有句话说得最好,孩子是你手中最好的股票。从呱呱落地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直到他开始赚钱,父母的投入就是在投资未来。当然,结果有好有坏,如果对你的孩子投资得当,有时候回报率还是相当高的。

很显然,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这支股票是否值得长期持有,未来5年8年10年,甚至15年20年都继续持有,也就是阿里巴巴是否值得长线投资的话题。作为大爷大妈那种涨3块钱就赶紧脱手,赚个几千块几万块也感觉不错的操作就不在此讨论之列。

先来看一个例子。1997年5月亚马逊上市。当时它还只是一家网络书店,但IPO价格为18美元,估值达到4.38亿美元,那时堪称天价。现在的股价是1024美元,市值5802亿美元,20年涨了568倍。也就是说,你如果在1997年亚马逊IPO的时候买了1万美元的股票,今天就这些股票的价值就变成了568万美元。

生态与履带——阿里巴巴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亚马逊股票行情(2018年1月3日)

回到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的IPO价格是68美元,今天是184美元,也就是说上涨了2.7倍,3年前你如果投入1万美元,今天就是2.7万美元。以下两张图上图是2016年11月18日在写作《三新》的截图,下图是一年后今天的截屏,阿里股价几乎翻了一番,市值翻了一番多。

生态与履带——阿里巴巴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阿里股票(2018年1月3日)

如果把时间拔到2034年,阿里巴巴的股价会不会上涨20倍,甚至50倍100倍呢?答案是完全有可能。

生态与履带——阿里巴巴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阿里股票(2016年11月18日)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从上图看到,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市盈率差了近6倍(300.74:52.48),而两者的市值只差1100亿左右。市盈率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你买了这个股票,如果你不卖掉这个股票,靠股权收益的话,你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投资。也就是说,从今天的数据看,亚马逊的需要300年,阿里巴巴的需要52年。当然,市盈率只是衡量某股票价值和风险的重要指标并非唯一指标,其他因素也很多。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特别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很多业务有高度的相似性,比如两家公司未来都在云计算和新零售发力。如2017年6月21日,亚马逊以 13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其实就是布局线下,和阿里巴巴在国内布局的新零售没有本质区别,从某种角度甚至可以说,是亚马逊在学习阿里巴巴。

说重点,说重点。

阿里巴巴牛逼的股价其实就这四个字:生态和履带。我们先来看生态。

一、生态布局

很多人到现在都认为阿里巴巴是电子商务公司,事实上,阿里从2016年第四季度起再也不公布GMV了。马云、张勇等高管在多次场合也公开表示,阿里已经不是电子商务公司了,马云甚至说,电子商务只是阿里的摆渡船,言外之意就是阿里已经成功到达对岸了,接下来需要登陆作战的坦克、飞机和大炮,和电子商务关系不大了。阿里极力去电商化,屡屡声称自己已经是科技公司、是电商服务公司、是数据公司了。

马云过去多年一直在提一个概念:DT时代,即数据时代,其认为数据是新计算时代的石油,数据还曾与金融、平台并列为阿里巴巴三大战略之一。

当然,亚马逊早就宣称自己是数据公司,从全球市场来看,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GCE、IBM的Softlayer和阿里云是主要的玩家,但亚马逊AWS一家独占全球44%的市场份额,后面四家加起来都没有它多。)据AWS CEO Andy Jassy发布的消息,其营收在2017年前10个月就超过了150亿美元,增长幅度同比超过40%,它提供的云计算能力是紧随其后的14家云计算提供商总和的数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整体营收增速远超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已经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超100%。

生态与履带——阿里巴巴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Alicloud营收增长对比

继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之后,阿里云Alicloud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云计算服务商。

2016年,阿里云全年(指自然年)营收达55.66亿元,增速超过137%。根据IDC、高盛等机构测算,2016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为150亿元左右,阿里云占据将近40%市场份额,一骑绝尘。虽然目前阿里尚未公布2017年云计算的整体营收,但是肯定还是处于前期投资亏损期,但有人大胆预测,它将于2018年开始进入盈利期,且净利润率将逐年提升,并在2020年做到100亿净利润。

如果你只盯住阿里云这几个字以为就是阿里未来的全部,那你未免太小看马云这个超级团队的智慧了。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阿里早就是多元集团公司了,不管你怎么折腾,除了社交(微信/QQ)之外,生活中衣食住行购等等总是离不开阿里了,阿里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离不开的公司”。

生态与履带——阿里巴巴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阿里巴巴是个“离不开的公司”

准确地说,阿里是个生态系统型公司,不管是阿里巴巴、淘宝、1688、聚划算、支付宝,天猫、阿里妈妈、AliExpress等等,阿里生态都是围绕淘宝这个产蛋的金鸡母在转,为这只金鸡母在保驾护航、提供支付工具或者引来流量。至于后面的菜鸟、阿里云、阿里健康、阿里飞猪、闲鱼、蚂蚁金服、网商银行,收购投资高德、UC、虾米、滴滴、饿了么、微博、优酷、盒马、OFO共享单车等等,那是在累积了大量用户数据和海量资本以后的升华或者升级,但是始终没有离开淘宝和支付宝这个核心平台。通过技术(TECHNOLOGY)、数据(DATA)和协同(TEAM),始终围绕着买家、卖家和支付这个闭环在构建生态系统。如下图。

生态与履带——阿里巴巴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阿里巴巴生态布局

阿里凭借10多年来在电商领累积的巨量商业资本,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大肆收购入股,疯狂扩张边界,近年来,更是开始国际化拓展、农村市场下沉,将触角延伸至越来越多的产业。特别是最近两年来,阿里国内消费者遭遇到天花板,阿里把目光投向海外,投资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LAZADA,大肆在国际场合推广eWTP,其目的就是想在海外开拓另外一片天地。

二、履带战略

我们复盘阿里战略,其装甲车履带战略熟为人知(即装甲车履带轮流工作原理)。

2015年10月31日,马云在“2015 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上,做了一段讲话:

“我们早些时候就认定一个理论,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 3 年到 5 年都保持优势的。所以我们形成梯队发展、有机作战,每一家公司,一个上,然后退下来,再另一个上,形成一个循环。这是我们七八年前定的战略,履带战略。阿里巴巴 B2B 需要修复,淘宝就当第一阵营,然后是天猫,然后接下来支付宝起来了,过两年再是云计算,再是菜鸟,一轮一轮的上。”

也就是说,阿里业务矩阵轮流领跑,轮流扛鼎,过去是 B2B 三年,然后是淘宝三年,天猫三年,支付宝三年,阿里云三年,菜鸟三年。很显然,2017年至2019年是蚂蚁金服领跑,2019 年至 2021 年阿里云接棒,2021 年至 2024 年菜鸟即将成为新的引领者。马云就像一名资深教练,正在安排着麾下选手角逐每一场接力赛。

从下表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看到,最近三年来,阿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电商企业,云计算业务和其它业务与核心电商业务正在进行接力。因蚂蚁金服属于非阿里集团上市公司部分,下表数据未计入蚂蚁金服。单位(亿元)

<table><tbody>

营收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中国电商业务

451.23

629.37

843.21

尚未公布

国际电商业务

48.51

64.86

76.29

尚未公布

云计算业务

7.73

12.71

30.19

尚未公布

其他业务

17.48

55.1

61.74

尚未公布

总营收

525.04

762.04

1011.43

1582.73

/<tbody>/<table>

在《三新》这本书的第七章,我提到一个概念,阿里巴巴不仅仅是“双S曲线增长逻辑”,而是实行“多S曲线增长逻辑”。2016年,马云正式对外提出的“五新战略”,蚂蚁金服也是重要参与者。除了其本身所引领的新金融变革,蚂蚁旗下支付宝、口碑等业务也在阿里“新零售”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蚂蚁金服于2017年开始领跑整个阿里系,这就是“五新”中的新金融。

当然,阿里云就是“新能源”,之前阿里巴巴CEO张勇就把数据比喻成“新商业时代的原油”。2017年5月10日,张勇又表示,阿里巴巴正在蜕变为一家数据公司,他说,“阿里巴巴已经从最早的B2B平台走向后来的淘宝、天猫,继而又从一个大家所熟悉的电商公司,彻底蜕变为一个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产生数据,并且用数据来反哺这些大的行业来发展的这么样一个数据公司。”

至于新零售,那已经人尽皆知,在此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全生态正在国内外两个维度发力,特别是在国内,通过多元化矩阵的生态布局的履带前进策略。无论是电商(新零售)、新金融、新能源(大数据,即阿里云),新技术(菜鸟等),还是布局娱乐和社交,都说明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要深远的多得多。

2017年4月份,美国商业期刊《福布斯》杂志评选出2016年最有投资价值的10大公司,阿里巴巴位居排行榜榜首,超过了第二名Facebook和第三名Uber。《巴伦周刊》则将阿里巴巴置于“能让全球投资者参与到中国消费升级浪潮中”的高度,认为“这家公司正在改变中国和全球的商业结构”。

基于上述分析,个人认为,阿里巴巴是一支值得长期持有的公司,我说的长期应该是8年,15年甚至20年。

无独有偶,就在作者写作本文的同时,2018年1月5日,经过六轮投票对决,华尔街的投资经理们从全球64家大企业中最终选出了“最值得投资的企业”:阿里巴巴。

美国投资界知名风险投资数据分析公司CBInsights组织了这次大赛。CBInsights在全球范围内挑出了64家各个领域的最热门公司,包括苹果、谷歌、Facebook、特斯拉等互联网新贵,德国大众、高盛、IBM等传统巨头,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公司,以类似NBA季后赛对决的赛制对投资机构和基金经理们开放投票,最终选出最值得投资并长线持有十年的公司。

阿里巴巴一路淘汰诺华制药、迪斯尼、特斯拉和苹果,并在1月5日的最终投票轮中击败亚马逊赢得总决赛。

跋:今天为什么要写这个文章,其实最近和很多很多中小企业主主做交流,发现90%的企业主根本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不要说15年20年,5年8年的布局都没有做好,甚至连3年的规划都没有。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还有就是10年前。马云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今天阿里巴巴的成功,不是今天做的,是我们15年以前的想法。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是不是也要想想10年15年,甚至20年后我们要什么、要做什么,其实10年折算成天也就3650天,如果把每天当做是一块钱,也没多少可以花,一下就没了,不是吗,还是想长远一点好。

作者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据此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