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丨陈晓:河贯古今 图胜千言

2019-05-09 07:1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孙良 郑培庚

浙江日报丨陈晓:河贯古今 图胜千言

绍兴人都说,一部运河演变史,半部绍兴发展史。

浙东运河,是我国春秋时期建成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我国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运河。

近日,绍兴文化馆三楼展厅内,一幅由纤道桥、八字桥、太平桥等2000多张绍兴古桥照片拼接而成的画面,震撼了参观者的内心。作品名叫《运河上的桥》,是“运河两岸——为时代留存记忆”展览的代表作。策展人名叫陈晓,是绍兴文化馆的一名研究馆员。

在他的策划下,15位摄影人用1年半时间,按下数万次快门,呈现出浙东运河(绍兴段)的恢弘画卷。

一个情结 留住运河记忆

一见面,陈晓就向记者讲述了他心中的运河情结。

“绍兴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如果把鉴湖比作绍兴的‘母亲河’,那么浙东运河就是绍兴的‘父亲河’。几千年来,浙东运河(绍兴段)对两岸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运河对我们整个绍兴的经济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

浙东运河(绍兴段),西接杭州萧山,东连宁波余姚,全长101.4公里,是浙东古运河的中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今仍是绍兴重要的水运通道。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含浙东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酿酒、纺纱、船运……流水千年作笔声,潺潺书写着绍兴“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繁荣”的故事。“我老家在上虞,我们小的时候,出行基本靠运河,从上虞到绍兴城里,走的就是浙东运河(绍兴段)这条水路。”他回忆道。

随着时代的变化,运河变得落寞起来。“尽管运河的运输功能在弱化,但其文化价值,包括历史、遗存、风俗人情等,不应该就此消逝。”每当用脚步丈量这条千年水路时,陈晓的心中就会产生这种强烈的使命感。

2017年,陈晓在绍兴市文化馆开设摄影培训班,招募15名学员,开展为期1年半的拍摄教学,同时打算以一个主题拍摄作为结业课题。当决定选择具有绍兴地域文化特色的拍摄主题时,汩汩流淌的运河景象,刹那间跃入了他的脑海。

一次行动 俯拾运河符号

时间更替,两岸更迭,只有古运河水无声地流淌着。

作为浙东运河的核心区和主体,绍兴段遗存丰富,被列为世界遗产的点段共有4个,即大运河(绍兴段)河道本体、八字桥、八字桥历史街区和古纤道,它们是大运河(绍兴段)最珍贵的闪光点和最具文化价值的遗存。

在1年半里,这支以陈晓为核心的古运河摄影队,利用周末,或成群,或独自,或舟行运河,或踏访村落,拍摄风花雪月之运河,定格婚丧嫁娶之俚俗,一一记录着古运河的各种符号。

“我沿着浙东运河(绍兴段)去寻找代表过去与现在的符号,桥的符号、人的符号、建筑的符号、地名的符号……在一组组对比照片中,追寻时间的故事,领略古运河承载的变迁……”学员沈永健几乎拍摄了所有与浙东运河(绍兴段)相关的桥,并将它们缩放在同一张照片上,命名为《运河上的桥》。

陈晓觉得,社会在不断发展,历史在不停前行,唯有影像,能将宝贵的记忆记录下来。一河贯古今,一图胜千言,整个光影记录的过程,非常有意义。

学员李新霞发现,运河沿岸的不少地名,都与水有关。她拿着地图,沿着运河,锁定了50多个与水相关的地名,然后一路从钱清找到上虞,想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地名的现状。然而,她遗憾地发现,因为拆迁等原因,有些地名已随之消失。

有个紧挨运河的地名叫南畈溇村,村子已经不在,李新霞在一根电线杆上找到了留下的村名。于是,在《在水一方》这组摄影主题里,她记录了这种“存在与消逝”。

学员祝娟在拍摄过程中偶遇“喝落地喜酒”的风土人情,惊喜地用镜头“咔嚓”记录了下来。原来浙东运河(绍兴段)周边有个传统,谁家添丁,就要在整个村挨家挨户分“喜酒”:黄酒加上染红的花生、鸡蛋等。家庭经济情况不一样,分的东西也有层次,但不管富裕贫穷,这个习俗都一直延续着。

“为时代留存记忆,这就是我们做这个事情的初衷。我们希望用影像的方式,把浙东运河(绍兴段)所有的‘习以为常’和‘日常记忆’保留下来,为百年后人们研究当下社会,提供最好的素材。”陈晓说。

一项使命 点亮运河文化

绍兴文化馆三楼,弥漫着古运河文化的浓烈气息。

1年半时光,15位团队成员,数万张照片……面对大量素材,他们精挑细选出1000多幅照片,按照运河四季、稻田守望者、酒在绍兴、地名与村庄、古运河畔的外国人等23个专题进行布展,生动展示了绍兴人在浙东运河两岸世代繁衍生息的画面。

“我们做这样一个展览,用行为艺术一样的方式,去记录和发掘运河文化,就是希望引发更多人对运河的关注和重视。哪怕只能唤醒一点点保护运河文化的意识,那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陈晓说。

展览中,还特别设置了一组“留住古运河边手艺人”的摄影主题,酿酒、弹棉花、藤编、箍桶、木船制作……这些遍布运河两岸的古老手艺,在镜头的定格下,得以集中展示。一幅幅画面,真实而生动地呈现了平凡人生活背后,那些不平凡的奋斗历程,犹如时而荡漾、时而宁静的古运河水。

而“名人与故居”主题则记录了古运河沿线竺可桢、陶成章、邵力子等7位绍兴名人的足迹。

运河文化是鲜活的文化遗产。陈晓希望把散落的运河文化由线及面,串珠成链,通过系统地梳理与展示,来催生与带动沿线的旅游开发,从而为进一步挖掘、传承与发扬绍兴的古运河文化点亮一盏灯。

在采访结束时,陈晓谈到了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他用静态画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是见证亦是写照。在我心中,也有一幅属于自己的《清明上河图》——那就是浙东运河(绍兴段)。尽管它是当下的,流动的,但会随着我们的系统记录,始终印刻在绍兴人的记忆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