咥一老碗興平攪團,那是濃濃的家的味道

在家鄉興平,鄉親之間閒諞,妯娌之間說道,每每談及與百姓生活息息關的美食,大家準會喜笑顏開如數家珍般津津樂道一番。

首當其充要數待客至尊的美食交湯麵,其次是街頭巷尾味美筋道的興平扯麵,以及興平醪糟、掛麵、云云饃。這些美食早已名揚東西,譽滿南北了。

而今天咱要說道的美食,是跟我們老百姓分外親切,家家會做人人喜愛的家常飯——攪團。

咥一老碗興平攪團,那是濃濃的家的味道


提及攪團,我們興平的大人小娃們對此如影隨行,再也熟悉不過,有一種如蜜般濃濃甘醇,似酒般淡淡芳香永遠靜裹其中。

家中剛做好的熱攪團,加上調好的內香外鮮的興平油潑辣子,以及回味悠長酸湯蒜汁,熱吃涼拌風味盡顯其中。

數九天寒,一碗水圍城柔軟筋道,吃進肚裡美在心中,讓人暖暖和和舒舒服服,丹田熱氣直衝發冠。

酷夏暑熱邪氣正旺。涼吃淋好粉魚兒,爽爽快快,吃一小口小魚兒般的感覺讓人渾身清清涼涼。

咥一老碗興平攪團,那是濃濃的家的味道

魚兒輕輕滑進唇邊,慢慢遊進喉中,驚慌失措中跌落肚內。只留下滿滿彌香,暑氣蕩然無存。吃者似有錦衣玉食神仙般的逍遙享受。

記得小時候歲月艱辛,家中一日三餐,隔三差五總是離開攪團。那時家中兄姐人多,個個都盼望著美美咥上一頓酸辣味美的攪團,更為重要的是能踏踏實實的吃飽肚子,感受打著久違的飽嗝那種舒爽情懷。

打攪團最為緊張和辛苦的氣力活要數攪攪團那陣子。灶下小火均勻慢燒整個鍋底,娘手中緊握著木叉用力緩緩攪個不停,好似千鈞般沉重。鍋中冒著熱浪燙得娘汗流滿面。爹忙把娘替換下來,奮力的攪起來,等攪到攪團表面光滑,沒有半點豆粒般大小的疙瘩,這時就該鬆口氣了。

只見娘快當麻利的把準備好的半盆開水順著鍋邊慢慢細流下去,水傾刻間猛烈沸騰起來,湧出一層層汽泡。娘又連忙大輕輕的攪個不停。爾後再蓋嚴鍋蓋,灶下小火慢燒不停,等到鍋中攪團大概悶熟了,再細細攪上一遍就可出鍋。

咥一老碗興平攪團,那是濃濃的家的味道

此刻鍋中的攪團表面細如綢緞,黃如赤金,美如瓊漿,亮如玉液,細膩透亮。廚房都飄蕩著滿滿的濃濃的玉米的清香甘甜,好吃的攪團總算做好了。

娘把打好的攪團,晾在盤子,碗中或案板上。

晾好微熱的攪團加入油潑過後香味四溢的蒜汁,用筷子輕輕加上一小塊,慢慢送入口中,頃刻間唇齒之上,留下一份心怡的舒熱,香辣盡有,香而味甘,用心靜靜品味,用情細嚼慢嚥,是一種無與侖比的美美享受。

一碗下肚未必解饞,必須再來一碗…………兩碗…………。

咥一老碗興平攪團,那是濃濃的家的味道

小時侯 攪團給人的感覺就是好吃味美,永遠吃不飽永遠吃不夠。

平平淡淡的一碗碗攪團,對我們興平人有一種特別深厚的情感系在其中。

在那個食不裹腹的艱辛年代,它曾幫多少家庭度過難關。

讓無數眾生得到溫暖飽腹垮過生活之大劫,這正是它的保貴之處所在。

現如今興平人用磨好小麥精粉做出的攪團,更加筋道細柔爽口,在街頭巷尾置賣攪團的小攤上,顧客絡繹不絕,細細品嚐著色香味俱佳的攪團美味。

我們興平攪團不僅是一種美食,更傳承著一種文化,有褒有貶包含其中,真可謂寓意深遠廣通古今。

在家鄉村落之中,倘若誰家孩子學習成績太差,就會時時聽到老師或家長聲聲埋怨之言:“別提了,這娃頭粘的跟攪團一樣,你媽是不是天天給你打攪團吃呢"?說者隨口,聽者並不生氣,一笑了之,幽默詼諧。

咥一老碗興平攪團,那是濃濃的家的味道

朋友之間相互交往較深,就會聽到旁人萬分羨慕的說道:“看人家好得不得了,跟攪團一樣粘乎,狗皮襪子沒反正。"

平平淡淡的一句話鄉野之語,讓生活更加開心充滿喜氣。

興平人有時自犯糊塗,做了愚莽之事。就會深深抱怨起自個來“今個兒這事過得亂得跟麻一樣,打了滿滿一鍋攪團糊”聽者也會忍禁不住捧腹大笑一番。

咥一老碗興平攪團,那是濃濃的家的味道

我們興平大地,人人性情耿直個個熱情和善,生活中離不開攪團,言談交往中更少不了攪團,這不言而喻是對美食攪團的一種深深欣賞與讚美。

時光飛逝,歲月匆匆,對於遠離家鄉漂泊在外的遊子。每每在夜深人靜之時 ,在寂寞孤獨狹意之中,難免想起家鄉暖意融融的攪團來。

那是家濃濃的幸福味道,

那是家暖暖的惦記情懷,

那是家深深的思念呼喚。

那是家綿綿的祝福期盼。

不管走遍千山萬水,看盡花開花謝,都無法阻擋異鄉的我們思根念土的激情,永遠忘不了那美美的一碗情切切意綿綿的攪團美味。

2019年4月5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