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戶籍轉農業戶口要開口子:發改委、國務院連續督促儘快探索!

一、世道變了:農村人進城落戶容易,城裡人想落回農村戶口沒門!

上世紀80年代,農村人對城市人充滿了羨慕,城裡人在我們農村被稱為吃“商品糧”的。在農民眼裡,當時的城市戶口簡直就是人生夢想:“吃上商品糧,進城住樓房,看病有報銷,退休有勞保”。

由於當時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各方面待遇差距非常大,各項福利差別達47項之多。農村戶口想轉為城鎮戶口渠道非常窄,一個“農轉非”的名額搶起來要擠破頭的,有錢也轉不了。那時候有很多農村人未來辦城市戶口可是花了不少心血的,有的人為了把全家戶口轉入城市,花費數萬(當時的數萬相當於現在的百萬左右)。

城市戶籍轉農業戶口要開口子:發改委、國務院連續督促儘快探索!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知道當時花錢買戶口的人現在怎麼想,會不會認為這個錢花的還挺值。

現在情況完全相反,城市戶口只要不是超一線城市,想落戶很容易。但是城市戶口想落往農村,那是連窗戶都找不到在哪。即使農村戶口大學隨遷出去想回來,也落不回農業戶口了,能落回村裡或鄉里掛集體戶,但是不算農業戶口。

二、城裡人獲得農村戶口現轉機:國務院鼓勵農村探索人才加入機制!

中國有句老話,凡事無絕對。如今這事就出現了轉機。

4月8日,發展改革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關於全國人民關注的落戶問題給出明確標準,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再度加碼推進,尤其需要提出的一句話是: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人才加入機制。

城市戶籍轉農業戶口要開口子:發改委、國務院連續督促儘快探索!

5月5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在“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部分提到:制定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激勵政策,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鼓勵原籍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外出農民工及經商人員回鄉創業興業。推進大學生村官與選調生工作銜接,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紮根基層、發揮作用。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建立城鄉人才合作交流機制,探索通過崗編適度分離等多種方式,推進城市教科文衛體等工作人員定期服務鄉村。推動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向鄉村教師、醫生傾斜,優化鄉村教師、醫生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引導規劃、建築、園林等設計人員入鄉。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人才加入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一個月之內,先是發改委後是國務院,均提出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人才加入機制,怎麼理解?

城市戶籍轉農業戶口要開口子:發改委、國務院連續督促儘快探索!

集體所有制就是限定固定成員所有,最重要的就是成員權,是集體組織成員,那就可以享受成員待遇,承包地,宅基地,村集體資產股權。而區分是否是農村集體成員的核心標準,就是農村戶口。農村集體探索人才加入機制,要探索的就是突破農村集體的成員權,允許原來發非經濟組織成員加入。

三、口子開了就怕走偏:需嚴防城裡人藉此進村圈地!

咱們有個優點,遇事就愛琢磨。

根據經驗,如果這個口子一開,那麼農村集體所有制就將改變只出不進的狀態,集體資產的跨範圍交易也就是能繞路實現了。

是不是村裡需要的人才,那還不是村裡一句話的事嗎?通過這條通道加入村集體,別的事情不就如入無人之境了嘛。

城市戶籍轉農業戶口要開口子:發改委、國務院連續督促儘快探索!

比如城市郊區的農村,有人想買個宅基地蓋豪宅,按原來的政策始終繞不過宅基地使用權的問題。現在通過這個口子,先加入村集體弄個村民待遇或者榮譽村民,原來的政策就失靈了。

中央三令五申嚴禁城裡人回農村蓋別墅豪宅,怕是有人此刻已經動了心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