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首批分類垃圾運輸車投用 “挑食”垃圾車讓分類更精細

N海都記者 陳恭璋/文 馬俊傑/圖

目前,福州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包含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海都記者獲悉,為確保分類運輸,福州首批分類垃圾運輸車已投用。而這些運輸車很“挑食”,一種車只能裝運一種垃圾。

那麼,和過去的垃圾車相比,分類垃圾車有何區別?收運不同垃圾,垃圾車有何區別?作為佔比最大的廚餘垃圾,新式廚餘垃圾收運車如何做到不滴撒漏?昨日,海都記者探訪了福州鼓樓區的垃圾收運車停車場。

福州首批分類垃圾運輸車投用 “挑食”垃圾車讓分類更精細

廚餘垃圾運輸車(右一)外形獨特,車廂可全封閉,防止一路飄臭味

福州首批分類垃圾運輸車投用 “挑食”垃圾車讓分類更精細

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還分別設置了迷你運輸車,以便進入道路狹窄的小區

小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清運

據瞭解,福州主城區(鼓樓、臺江、晉安、倉山和馬尾)正在推行垃圾收運市場化,其中鼓樓區已全面實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由社區、物業部門自行運至垃圾中轉站或委託企業進行收集轉運。

鼓樓區之外沒有市場化的四城區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主要由社區、物業負責收集轉運至垃圾中轉站後,再由中轉站內各分類垃圾運輸車將垃圾運至紅廟嶺分類無害處置;當前大件垃圾由社區、物業部門就地拆解後運送至垃圾中轉站。有害垃圾,目前由環保部門審定的清運企業負責收運;可回收垃圾,由可回收物資企業進行清運、消化。

同時,福州市規定,垃圾運輸車的車身必須統一標明所清運的垃圾類型,包含字樣和垃圾標識。

另據瞭解,為確保垃圾收運過程中減少對市民出行、路面交通等的影響,去年開始,鼓樓區在有條件的小區推行路面無桶化。以往,每逢垃圾收運時段,小區衛生工或清運企業收運工人就會將垃圾桶拖到路邊的臨時點位,由清運車輛集中收集後運走。隨著路面無桶化的推行,類似情況將逐漸減少、消失。

廚餘垃圾收運車

車廂完全密閉,自帶收滲水箱

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是市民每日新產生垃圾中的最主要兩類垃圾,兩種垃圾車各不相同。那麼,新投用的這兩種垃圾運輸車輛長什麼樣?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三環路輔道新店益鳳村附近的一個停車場,這裡是負責鼓樓區垃圾收運的垃圾車停車場之一。

該停車場屬於福建東飛環境(美城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飛環境)。該公司相關人士介紹,他們負責鼓樓區10個街道中6個街道的廚餘和其他垃圾清運,作為垃圾佔比最大的廚餘垃圾,他們此次新投用了6輛新式廚餘垃圾運輸車,每輛要50多萬元。

記者看到,相比於以往的垃圾運輸車,新式廚餘垃圾車車身更大,車頭為白色,車身主色為綠色和灰色,最具特色的是車後鬥,有一個帶有鋸齒的金屬板大“嘴巴”,這就是垃圾的收入口。“嘴巴”上方有一條“口”字形橫杆,下方則是一根可活動的抬升橫杆,兩根橫杆均是用來在傾倒垃圾過程中固定垃圾桶的。“嘴巴”內還有一塊金屬推板。

現場工人演示了該車的使用過程,一名工人站在車後鬥,車身上有一個帶有多個按鈕的操作板。隨著工人操作,鋸齒的金屬板上移,車後鬥“嘴巴”打開,工人將兩個廚餘垃圾桶掛在“嘴巴”下方的橫杆上。隨著橫杆上抬,垃圾桶也慢慢上升,並且桶身逐漸傾斜、桶口慢慢朝下。當桶身觸碰到“嘴巴”上方的橫杆時,垃圾桶已“倒立”,完成傾倒。

掛著垃圾桶的橫杆再慢慢下放,垃圾桶被送回地面,而垃圾車的車後鬥“嘴巴”慢慢閉合。整個收集操作完成。

現場人員介紹,這種垃圾車一次可收運五六噸的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車相比,最大的特點是,當後鬥關上,整個車廂就完全密閉了,確保異味不外洩,並且不發生滴撒漏。而車後鬥下方有一個巨大的收水箱,在運輸過程中,廚餘垃圾中的水分會下沉,流進收水箱。

其他垃圾收運車

自動收取壓縮,減少垃圾空間

在廚餘垃圾運輸車旁邊,停著的是“其他垃圾”運輸車,除了顏色、字樣等差異外,這種運輸車最大的特點是,車後鬥不是立面,而是傾斜的。和廚餘垃圾一樣,後斗的下方也有一根固定、抬升、傾倒垃圾桶的橫杆。

其他垃圾的運輸車操作和廚餘垃圾車類似,當後鬥打開後,在橫杆的作用下,垃圾桶內的垃圾被倒進後鬥內。但不同的是,後鬥內除了金屬推板外,還有一個“L”形的金屬板。當垃圾進入車後鬥後,“L”形金屬板會慢慢上提,通過和另一塊金屬板的作用,擠壓、壓縮垃圾。

記者看到,現場還有迷你版的垃圾收運車,東飛環境相關人士介紹,因為正常的垃圾收運車的車身太大,而有些小區的道路比較狹窄,所以他們配備了兩款迷你版垃圾收運車,一種是運空桶進小區後,將裝滿垃圾的垃圾桶運出小區;另一種帶有傾倒垃圾桶裝置,直接進小區收垃圾,將空桶留下。具體使用哪一種迷你版收運車,依據小區情況而定。

這些迷你版垃圾車,將垃圾運至垃圾轉運站後,車上垃圾將會轉運至正常版的垃圾車上。

□相關新聞

福州將建兩個

大型垃圾分揀中心

根據福州市制定的《福州市可回收垃圾回收處置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為長遠、根本性解決生活垃圾有效處置問題,確保再生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同時實現回收循環利用處置全過程的數據管控,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五城區統籌規劃兩個大型工廠化智能分揀中心。

每個分揀中心佔地約20畝,擬各建處理車間5000平方米、庫房4000平方米、臨時堆場3000平方米、綠化1000平方米。項目建成投產後,五城區每年減量生活垃圾28.08萬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