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首例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成功

老德今年59歲,是深圳某中學的一名德國籍外教,平時酷愛徒步、旅行、騎摩托車等戶外活動。3年前因騎車摔傷致左肱骨靠近肱骨頭部分粉碎性骨折,隨後做了"左肱骨近端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雖然手術成功,但由於肱骨近端骨折粉碎嚴重,肱骨頭血運破壞嚴重,術後肱骨頭出現壞死、塌陷,肩袖攣縮。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首例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成功

骨折時的肱骨頭

肩關節是一種球窩關節,肩胛骨的球形凹陷恰好包裹著球形的肱骨頭,再加上肩關節附近的關節軟骨、肌腱、韌帶、關節囊和肌肉的"合作",為我們肩部的活動提供支持和穩定的作用。

老德肱骨頭的壞死嚴重破壞了這種"合作",導致肩關節持續疼痛且活動受限,因此他不得不放棄了很多活動。為了能重新恢復傷前的生活,他一直在康復醫院康復治療,但收效甚微。他也曾在深圳多家醫院諮詢過,有醫院建議他做"反置式關節置換術",但因為手術難度大,大多數醫院都表示未開展過。由於對手術的恐懼和對手術效果的擔憂,他一直未能決定行肩關節置換手術,一直忍受著疼痛的煎熬,說不清多少次從睡夢中痛醒。

去年在得知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三名工程引進北京積水潭醫院王滿宜教授作為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的大主任後,他再次帶著希望來到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創傷骨科就診,王滿宜教授仔細檢查患者,並完善肩關節平片、三維CT、MRI、左上肢的肌電圖、感染指標等檢查,並組織全科討論,充分考慮患者的年齡、功能要求以及肩袖損傷情況制定了反置式人工全肩關節置換術(RTSA)的治療方案,並用英文和他充分溝通,解答他的疑惑,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5月3日晚北京積水潭醫院肩肘關節專家魯誼教授在王滿宜教授的邀請下乘飛機抵達深圳,親自查看病人,並與患者及家屬進一步溝通並安排好術前準備。

5月4日上午,大家放棄五一假期休息時間,在魯誼教授帶領下,由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創傷骨科劉黎軍主任、黃俊鋒副主任醫師組成的手術團隊,在麻醉師劉圓圓、手術室護士黃育超等的配合下成功為老德實施了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首例反置式人工全肩關節置換術。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首例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成功

手術進行中

考慮到病人對疼痛耐受較差,麻醉師選擇了全麻+臂叢阻滯複合麻醉方式,並配置了術後的鎮痛泵。手術中發現患者左肩關節組織粘連嚴重,解剖結構不清,肩袖攣縮,肱骨近端上移,關節間隙很小,手術難受很大。為了不損傷重要的血管神經,術者必須小心的分離;為了在最佳的肩盂位置安裝球頭以及調節最佳的假體角度和張力,手術團隊反覆進行假體試模和匹配;為了保持患者上臂的紋身圖案不被手術切口破壞,縫合切口時醫生把圖案花紋仔細對齊縫合。經過4個多小時的奮戰,手術順利完成。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首例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成功

術後影像

反置式人工全肩關節置換術(RTSA)是目前世界較高層次的醫療手段,操作技術與難度大。RTSA是指肩關節假體的球形關節面位於肩胛骨關節盂側,而盂杯位於肱骨近端的半限制性人工全肩關節。由於假體特殊的設計,修改了盂肱關節的旋轉中心:旋轉中心固定在關節盂骨面,向內向下偏移,延長了三角肌、抬高了力臂、增加了力矩。其工作原理是最大限度發揮三角肌的功能來代償肩袖功能的不全。

RTSA是一種肩關節的拯救術式,對於很多嚴重的肩關節疾患有著滿意的療效,能夠改善肩關節功能和緩解疼痛。隨著該手術技術在國內的推廣和應用,將有越來越多嚴重肩關節疾病患者因此而受益。RTSA最主要的適應證是肩袖撕裂相關的關節炎,其他還包括:肩袖損傷致肩關節功能喪失(假性癱瘓),肱骨頭無菌性壞死,類風溼性關節炎肩關節重建,老年人慢性肩關節脫位,腫瘤切除後肩關節重建,解剖型置換或關節表面置換失敗後翻修,肩袖修補失敗和老年人肱骨近端複雜骨折重建或骨折後遺症等。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首例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成功

術後王滿宜教授於患者老德合影

術後老德感覺良好,一週內即可出院,手術團隊也為他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計劃,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老德一定能獲得一個無痛而活動滿意的肩關節。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創傷骨科、健康宣教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