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网播再登院线? Netflix的模式中国实现了?

《捉妖学院》只是近两年来尝试新玩法的一员,还有其他影片试水“院线、网络同步”或“先网络后院线”等模式,但以上模式也不断面临着争议。

先网播再登院线? Netflix的模式中国实现了?

先在视频网站亮相,再登陆院线,近日一部电影《捉妖学院》似乎尝试了一个新玩法。如今距离《捉妖学院》登上大银幕还不足10天,但早在一个月前,该片便已率先于视频网站亮相。值得注意的是,《捉妖学院》并不是这种另类上映的唯一玩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在“院线、网络同步”、“先网络后院线”等诸多玩法上试水。这虽是一种新的尝试,却多少也有一丝影片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及市场变化不断的无奈。

上映之前已网播

“五一”档来临的前一天,由北京乐华圆娱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瑞星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东阳奇树有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联合出品的《捉妖学院》正式在国内上映,截至目前,该片已在大银幕放映了8天。然而在一个月前,即3月29日起,网络上便已出现《捉妖学院》在芒果TV会员频道独家上线的消息,且目前该片在芒果TV仍处于上线状态。

这一有别于传统放映模式的新玩法引起外界的好奇,有观众在观影后不由产生疑惑:“这部电影不是已经在视频网站上线了吗?”对于影片是基于哪些原因选择先上线视频网站随后再登陆院线,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该片出品方,但截至发稿时,对方尚未回应。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里面或许存在着影片谋求降低风险的因素。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电影上网的门槛要低于进院线,更重要的是,通过线上试探,可以预估市场的反映。

众所周知,如今院线电影的竞争相对激烈,为了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宣发费用也不是一个小数,如果遇上排片率低、上座率也低的情况,影片有可能面临短时间内下线,从而造成较大的亏损。

而网络院线拥有较长的分账周期,可凭口碑、宣发等发挥收益的长尾效应,这对片方而言,既能实现登陆院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收益回报。“如果上网后反映平平,可以不在院线上映,或者调整院线安排来减少亏损风险。”魏鹏举如是说。

冒险的尝试

从某种角度来看,率先在视频网站上线,确实可视为影片面向市场与观众的问路石,为此后的放映安排提前布局,找到符合的受众群并进行有效的宣传营销,降低无效成本。但这种安排也存在着挑战。

某院线经理王波认为,观众愿意到电影院观看影片,除了能够感受更好的观影效果和氛围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无法通过其他渠道观看影片内容,受到好奇心的驱使,走进电影院。而此前在视频网站便已上线的影片,新鲜度和观众好奇心难免受到影响。

先网播再登院线? Netflix的模式中国实现了?

从目前《捉妖学院》的市场反馈来看,该片在院线的表现并不容乐观,据猫眼专业版显示,该片累计票房仅为2.4万元。此外猫眼想看人数则为3559人,其中40%集中在二线城市,另有1/4集中在四线城市,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想看人数占比分别为22.5%和12%。

《捉妖学院》的票房表现与影片本身也有一定联系,主要以亲子合家欢为方向,影片的剧情、特效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需求与标准,同时档期内也遭遇其他重磅影片的冲击,使得票房不高,但在导演黄志勇看来,这也反映了“先网络后院线”影片必须要面临的市场环境。

“虽然目前电影院也会安排重映影片,但很多情况下是根据影院的观众需求,或者是为了迎合某一特殊时期或大型活动,从而选择相关题材的影片,并对影片有一定标准要求。”导演黄志勇表示,“如果此前市场反馈效果一般,未能产生一定热度,在院线上映后排片率也不会较高。”

寻找出路

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捉妖学院》只是近两年来尝试新玩法的一员,还有其他影片试水“院线、网络同步”或“先网络后院线”等模式,但以上模式也不断面临着争议。

先网播再登院线? Netflix的模式中国实现了?

2015年,电影《消失的凶手》曾试图公映前先在乐视电视超前上映,但遭到多家院线的抵制,最终停止线上点映活动;2017年,网络大电影《引爆者》尝试“院线、网络同步”双发行模式,最终院线获得5000万元票房,网络上票房分得收益超2000万元;2018年,《香港大营救》和《完美陌生人》等影片再次在“院线、网络同步”或“先网络后院线”上进行尝试。

“对于尝试新玩法的电影而言,实际背后也潜藏着无奈,”黄志勇表示,“如今院线影片的竞争愈发激烈,大量新片的产出面对的却是有限的排片空间和时间,再加上今年以来多个时间节点的观众人次均较往年有所降低,假若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亏损的情况难免出现。或许有机会能通过线上线下的同时发力,带来一定热度稳定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第91届奥斯卡上,由Netflix出品、获得10项提名的电影《罗马》也因发行规则问题而引发热议。当时Netflix最开始将该片作为网络电影播放,只在部分院线上映了一周时间。但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认为,一部电影必须在院线上映至少四个星期,才能在流媒体播放,最终才有资格竞争奥斯卡。

Netflix也回应了这场风波,并认为流媒体播放模式对观众和电影都是有益的:“让那些无法负担电影票或者居住地没有电影院的人,能够得以接触电影;让不论身在何地的所有人,都能同时看到新的电影;让电影制作者有更多分享艺术的途径。这些并不相互排斥。”

在从业者看来,新玩法的出现也代表着未来各类电影产品的分工将越来越细化,同时影片的播出渠道也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这将给片方带来更多的选择。

“两次审查”不如拿“龙标”?

先网播再登院线? Netflix的模式中国实现了?

虽然穿越君的标题有些夸张,目前做“先在视频网站亮相,再登陆院线”的影片都十分小众,甚至可以说是标准的网大行为,还不足以对电影市场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国内虽然没有北美那么严格的窗口期规则,但上映的新片依然根据40天窗口期的原则,也就是大约在上映30-40天后登陆院线,前阵子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不到30天就采取了收费点播的模式登陆视频网站,也基本是院线排片已到顶的情况下上线视频网站的。

另外我们这里补充一下,今年7月,爱奇艺发布消息:为执行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自即日起对网络大电影(下文简称为“网大”)施行先备案、后上线。也就是说,网大上线,要经过两次备案:规划备案和上线备案。

“规划备案”相当于院线电影拍摄前的立项备案;“规划备案号”就相当于院线电影的拍摄许可证;而通过“上线备案”最终取得的“节目备案号”就相当于院线电影的“龙标”(公映许可证)。

网大的立项报备需要20个工作日(广电审核)+5个工作日(视频网站自审),远远多于院线电影立项报备的7个工作日,而且哪怕进行了规划备案,但在上线备案时出现影片片名不一致、时长不符、故事内容变动的情况就需要重新从规划阶段走审批流程,一来一回,从规划备案到上线备案可能需要将近50天。而且爱奇艺的消息发布实属突然,许多网大没有做好准备,很有可能要推迟上线计划。

这个时候,一个注意事项引起了网大片方的主意——有电影片公映许可证(龙标)的网络电影不受以上备案要求限制。

如此一来,大家都灵光一动,想要直接申请龙标规避上线风险:不仅只有7个工作日就能够审核完成,还可以获得院线电影的“福利”——比如参加海外电影节的单元竞赛、或是卖给央六、尝试农村院线和艺术院线上映等......除了网络会员付费点播之外,拿到龙标的网大有更多的盈利模式可以参考,对于提高影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是极有帮助,想到这里,网大与成功似乎只差一个“龙标”。

于是可能就有了上文提到的《捉妖学院》先亮相视频网站再登陆院线的案例,因为可能一开始《捉妖学院》就拿到了“龙标”。

但是,把“节目备案号”直接等同于“龙标”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估计很少有专业人士这么做。

虽说目前网大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各方面的标准都向院线电影看齐,但诚实来讲,网大的影响力和制作水准都远低于院线电影,要和质量更为上乘的院线电影竞争“龙标”资格实在有些残忍。并且广电总局目前对线上电影的要求还是低于线下,所以在审核难度上,网大备案审查的通过概率要大于电影公映许可,此外更重要的是,一旦网大没有拿到“龙标”,不仅得不到院线电影的权利,还可能失去在网络平台播放的机会。所以说,网大为了规避风险去拿龙标还真的是异想天开。

此前微信公众号网络大电影列出了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在审查上,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区别一:院线电影是“一备二审制”,网络大电影是“两次备案制”

院线电影是“一备二审制”,即省级广电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电影制片单位的电影剧本(梗概)立项备案工作和电影片的初审工作,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电影片的终审工作。目前,部分地区的影片终审职权也已经下放到了省级广电部门。

而网络大电影是“两次备案制”,即“规划备案”和“上线备案”,两次备案都是提交资料给视频网站,由视频网站统一报备。

区别二:院线电影向电影局申请立项报备,审核周期为7个工作日;网络大电影向视频网站提交资料,由视频网站负责立项,审核周期为25个工作日

院线电影拍摄前需要向电影局报备公示,取得《拍摄许可证》;广电总局对备案情况进行汇总、审核后,于每月上旬和下旬分两次在广电总局政府网站公布全国电影剧本(梗概)的备案结果。未经备案公布或立项批准的电影剧本(梗概)不得拍摄,完成影片不予受理审查。

而网络大电影只需向视频网站提交资料,由视频网站进行统一报备,取得“规划备案号”,不进行公示。

院线电影立项报备只需要7个工作日,而网络大电影立项报备需要20个工作日(广电审核)+5个工作日(视频网站自审)。

区别三:报备平台不一样

院线电影一切报备审批都是在广电总局的电影局。而网络大电影的报备(由视频网站统一进行)却是在“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

区别四:网络大电影的“节目备案号”申请简单(由平台统一报备),而院线电影的“龙标”申请非常复杂(由片方自己申请)

院线电影需要片方自己申请立项,自己申请“龙标”(《公映许可证》),才可以公映,而网络大电影片方只需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提交给视频网站,提交相关资料信息,由视频网站负责帮片方申请“规划备案”和上线的“节目备案号”。

区别五:院线电影成片需经过两次审查,网络大电影只需两次备案,不需要审查成片

院线电影拍完后,需要:1、将成片提交省级广电部门审查;2、领取片头(龙标);3、影片添加片头后,提交广电总局终审,审查合格后发放《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和《数字电影技术合格证》。

而网络大电影只需要进行两次备案登记,不需要审查成片。网络大电影的成片由视频网站自审自播,广电总局定期抽查。

就立项备案而言,院线电影和网络大电影提交的资料差不多,甚至院线电影比网络大电影更加迅捷,但备案容易,拿“龙标”难啊!院线电影的成片审查所提交的资料要比网络大电影登记提交的资料复杂得多!

而且,一旦以院线电影备案,但最终没拿到龙标,那就不能再以网络大电影的形式在网络上播出。

所以,现在虽然实行了“两次备案制”,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在审查上正在逐步接近,线上和线下统一审查标准也是未来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线上还是比线下宽松很多,对于网络大电影片方来说,“节目备案号”的申请,还是要比“龙标”的申请,简单很多!

综合自:北京商报/郑蕊 杨海丹;网络大电影(ID:wxs360);网视洞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