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在这里,看懂消费新趋势

近些年来,功能性饮料市场一直风生水起,大有新老品牌举杯同庆的局面。上月,雀巢首推全新的运动饮料品牌“雀巢优活补水+”,正式进军功能性饮料市场。功能性饮料,在泰国被称为“穷人的咖啡”,因为异常普遍且售价比果汁、碳酸饮料都要便宜。而在中国,功能性饮料,不仅不便宜,还随时吸引着新的品牌加入。我们今天就来翻翻,功能性饮料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一.两位泰籍华裔老板的“协议”

上世纪70年代,泰国的一家华人医药工厂研制出了一款内含水、糖、咖啡因、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性饮料",取名为"红牛"。这位华人老板名叫许书标,早年跟随家人从海南南迁至泰国。当时红牛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等蓝领群体,以帮助他们在通宵熬夜工作时保持清醒。不曾想,这款饮料一经上市,便广受欢迎。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红牛(Red Bull)饮料创始人许书标

随着红牛饮料的畅销,许先后将红牛饮料布局到了海外的东南亚、北欧、西欧等多个市场。接着,许又相中了毗邻的中国,这片拥有近10亿人口的大市场,当时处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市场经济、下海经商正值风尚。1991年,许携带家人返回故地,一番考察之后,许决定在家乡海口市三江镇办厂,两年后,许家在祖籍海南成立了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这也是红牛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公司。在海南,日产30万罐的红牛供不应求,许于是决定在北京投产更大的生产厂房,将红牛推向全国。

彼时,功能性饮料对于中国消费者还是一款饮料新品,加之许长期生活在泰国,对中国的经济政策、营商环境、渠道生态等一知半解,开展业务困难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红牛饮料普及到中国市场的关键人物现身了,他叫严彬,跟许相似的是,严也是一名泰籍华裔老板,有着多年的泰漂经历。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华彬集团董事局主席严彬

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严彬十分看好红牛中国市场的代理。许也急需一位了解中国市场的合伙人,就这样两位经历相似的泰漂老板,一拍即合,于1995年达成合作共识。双方随后相继合作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红牛泰国),许氏家族和严彬的持股比例分别是68%和32%。二人又在深圳注册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红牛中国),许氏家族和严彬的持股比例分别是54.24%和45.76%。

1995年红牛正式进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功能性饮料时代。严彬集团通过猛砸广告、广铺渠道等一系列努力,使“困了、累了、喝红牛”成为广为流传的广告语,也使得红牛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饮料品牌。2003年,红牛更是用八年时间成为了一款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饮料单品。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红牛(Red Bull)能量饮料


二.非典中崛起的维生素饮料

2003年对于中国人而言又是极为特殊的一年,非典的肆意蔓延,打破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为了预防SARS病毒的扩散,大人们待在家里不去上班,小孩也不用去学校上学,家似乎在那一刻成为了人们真正躲避风险的港湾。除了整日躲在家里,人们似乎对饮食空前重视起来,保健品、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销量飞涨。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2003年北京市民众志成城预防非典

脉动在当年3月份的上市可谓是恰逢其时,脉动上市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全国热销的局面,持续几个月,脉动全国的经销商都得排队预约进货。

脉动系出名门,是法国营养品旗下的一款维生素功能饮料。这种饮料最早诞生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含有多种B族活性维生素及维生素C,具有天然清新的水果味、口感清爽,很受消费者的喜爱。脉动凭借着达能雄厚的研发实力以及乐百氏的销售渠道,还有那句“没状态,随时脉动回来”的广告语,自上市以后,迅速从区域市场扩张到了全国。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乐百氏脉动

2010以来,脉动在瓶装功能饮料的中国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其2013年至2015年的终端零售额分别为67亿元、86亿元、98亿元,年增速稳定在两位数。2015年,脉动在瓶装功能性饮料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1.2%,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瓶装功能性饮料第一品牌。

其实,提到运动饮料时,不得不提及的一个品牌是健力宝。对于许多80后、90后来说,小时候的国民饮料,毫无疑问就是那瓶橙色的健力宝。这款被称为“中国魔水”的运动饮料,早在1984年,就被研发上市,并伴随中国奥运代表团在洛杉矶取得金牌实现“零的突破”而大放异彩。

1997年,健力宝销售额突破了55亿元大关。同年秋天,健力宝力图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时受三水政府与三水酒厂厂长李经纬之间的严重分歧未果后,经营便每况愈下。2001年,健力宝经营业绩下跌到31亿元,2007年,国民运动饮料品牌健力宝被台湾统一集团收购,从此,健力宝在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的神坛地位一落千丈,市场声量也几乎销声匿迹。


三.运动饮料迎来春天

脉动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后,相继有多款运动饮料品牌选择在2003年~2005年期间上市。

2003年由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研发的补充人体水份和电解质的饮料"宝矿力水特"进入中国市场。这款饮料自1980年在日本推出后,由于近似于人体体液的配方曾经轰动一时,但在中国上市以来,业绩却始终不温不火。

2004年,农夫山泉上市了自己的运功饮料“尖叫”,尖叫也是一款可以直接补充电解质的饮料,针对运动后的水分补充和疲劳缓解都有积极作用。据官方消息爆料,尖叫上市16年来从未做过广告,依靠农夫山泉的快消品渠道自然销售。但销售额却以年均30%-50%的增速逐年稳步上升,占领了中国运动饮料市场60%以上的份额,超过进口品牌超过佳得乐、宝矿力水特。另外2004年进入的运动饮料的品牌还有娃哈哈的激活,康师傅的劲跑X,汇源的他她水等。

2005年,百事可乐在中国上市了自己的运动饮料品牌佳得乐。佳得乐在国际上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品牌声誉,几乎垄断了北美所有的顶级赛事和顶级球星的代言,佳得乐在美国运动饮料市场占有85%份额,是美国职业美式橄榄球联盟、NBA联盟的唯一指定饮料。但在中国市场上,受限于品牌传播、渠道、竞争等多方面的因素,佳得乐成了一款边缘产品。

经历了一波运动饮料品牌的拥挤入局后,功能性饮料市场格局初现,在能量饮料领域,红牛以超过70%的份额牢牢捍卫着自己老大哥的地位;脉动也长期以近90%的份额,在瓶装功能性领域实现持续领先;农夫山泉的尖叫在运动饮料的细分领域占有超六成的市场份额。2011年,红牛单品销售额突破百亿,再次吸引了一大波品牌的注意力,各大品牌再次纷纷涌入功能性饮料市场,不过这次是能量饮料领域。


四.“突围”能量饮料的新秀

在目睹了红牛的靓丽业绩后,在2012年~2014年期间,相继有娃哈哈的启力,达利食品的乐虎,东鹏饮料的东鹏特饮等一众品牌入局功能性饮料领域。

2012年娃哈哈推出功用饮料“启力”,进军功能性饮料市场,随后,为了拓宽市场娃哈哈不断推出新包装产品。尽管娃哈哈功能性饮料启力上市有些年头,但在市场上的表现却极为平淡。不过,2017年媒体采访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时,后者表示娃哈哈下一步仍将陆续推出24个有改进睡眠、辅佐降血糖血脂、添加骨密度、抗氧化等功用性饮料产品。娃哈哈对功能性饮料的执着可见一斑!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启力

2013年,达利以“乐虎”敞开功能性饮料之路,乐虎上市后迅速成为功能饮料市场的新兴力量,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乐虎2015年的收益为14.19亿元,比2014年添加了78.7%,增幅远高于公司其他的饮料品类。它以低价抢占了大量三四线城市及乡镇的商场比例。2017年乐虎销售额达26.75亿元,增长31.39%。占据功能饮料领域排名第三位。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乐虎

东鹏饮料2013年将自己旗下一直在华南三四线城市捡漏的功能性饮料品牌——东鹏特饮,推向全国市场,开始锁定年轻群体,提出了“年轻就要醒着拼”的品牌主张,进展神速。2017年销售额超40亿元,功能饮料领域排名第二。目前东鹏特饮市场份额10.19%,紧随红牛。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东鹏特饮

在前有东鹏特饮、乐虎这样的新晋品牌以每年双位数的增速强势追击,后有新品牌不断涌入的试图分食的竞争局面中,红牛似乎有着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以每年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保持着绝对的领先地位。在外部势力使出十八般武艺进攻无效,准备拱手称臣时,谁料红牛自家后院起火,2016年年底,红牛商标到期,授权方泰国天丝不愿再跟华彬集团进行商标续约,这对昔日的“好兄弟”由此开始反目。红牛“内讧”产生的市场机会让行业其他玩家异常兴奋。


五.后红牛时代的纷争

2016年,随着中国红牛商标授权到期。红牛中国商标之争悬而未决,成为功能性饮料行业的黑天鹅事件。

泰国天丝与华彬集团这对昔日惺惺相惜的“好兄弟”,在红牛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后,开始争权夺利,互不相让。为了防止王老吉加多宝之间的商标悲剧重演,严彬集团在红牛的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功能性饮料——战马。战马为了打开市场,干脆直接和红牛捆绑了起来,借助红牛来促销,如买战马可以凭战马的拉环换红牛。泰国天丝则是直接在声明中提到启用新的合作伙伴和运营模式,甚至是计划推出一款包装与红牛相似的功能性饮料“安奈吉”来直接取代红牛。不过这款饮料至今还未上市中国市场。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红牛与战马捆绑销售

根据尼尔森零售监测数据,受商标纠纷的影响,红牛2017年销售额为196亿元,相比上年的210亿元,同比下降7%,市场份额也由2016年的63%下降到2017年的58%。相关专家预测红牛陷入商标之争,团队及市场被动摇,预计释放出至少70亿销量空间。这对其他功能饮料品牌的诱惑不言而喻。

红牛的商标续约受阻事件,让其他品牌嗅到了浓浓的商机,仅2017年,就有20多种功能性饮料同台竞技。包括可口可乐旗下魔爪、脉动也推出了自己的能量饮料炽能量、中粮推出Big Bang及王思聪推出的爱洛,就连直销企业安利和香港李嘉诚都没有放过这次机会,分别带着各自的功能饮料XS和Celsius来到中国内地,试图分一杯羹。2018年4月,行业就再添两支新军——汤臣倍健的F6与伊利的“焕醒源”。2019年4月,全球食品巨头雀巢旗下的饮用水品牌雀巢优活在中国发布首款功能性饮料“补水+”,中国饮料鼻祖健力宝公司推出一款针对运动爱好者的泛运动饮料——爱运动。至此,功能性饮料行业形成了老品牌屹立不倒,新品牌不断涌入的混战局面。

中国功能性饮料往事


结语

相关数据显示功能性饮料本身的增速远远高于整个饮料行业,2013年~2017年,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复合增速12.9%,同期饮料行业的增速为3.7%。另外,在泰国被称为“穷人的咖啡”的功能性饮料在中国卖的并不便宜,平均售价在5元~8元,其中包装占成本的近一半,利润空间可以见得。况且,随着中国新中产的崛起以及居民健身意识的高涨,功能性饮料领域仍然充满着巨大的想象力。

不过,在中国功能性饮料这片沃土上,未来究竟会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可能如鲍勃迪伦歌中歌唱到的那般:“答案就在风中……



备注:

功能性饮料定义:《饮料通则》中功能性饮料是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广义上的功能性饮料包括能量饮料、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泰国天丝全称: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食品招商网》“中国红牛营收196亿、份额58%,未来功能饮料大局如此!”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红牛受累商标大战,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竞争格局或将生变”

《法治周末报》“红牛遭遇“内忧外患” 东鹏特饮异军突起”

《东南财富》“红牛开启国内功能性饮料先河,却因商标之争而岌岌可危?”


入驻平台 【不止】

知乎 | 豆瓣 | 雪球网 | 天涯号| 微博 |

合作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Meg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