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银行转债回暖背后的风险

近期,股市和可转债市场暖风习习,银行可转债市场也火热了起来。

警惕银行转债回暖背后的风险

年初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呈现“股债双强”的局面。A股升温,而债市牛市并未戛然而止。尤其是银行可转债也一扫阴霾,集体回暖,年内全部实现上涨。去年的“烫手山芋”能否成为“香饽饽”?事实上,银行可转债本不是金刚之身,回暖背后的风险也不可小觑。

银行可转债密集获批

自2018年第四季度,可转债市场便受到大家关注。因为经过2018年的洗礼,不少可转债已经具备较厚的安全垫,向上的空间相当乐观。基于这样的判断,在去年第四季度末,不少研究机构便开始关注可转债,尤其是银行可转债。

与此同时,对市场向下有限向上乐观的判断,也让不少银行跃跃欲试,在2018年年末和2019年年初,市场上便有银行可转债密集获批。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12月底,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平安银行以及浦发银行等银行的可转债申请已经过会获批,随后民生银行也获得批准。

等到2019年年初,上述银行先后披露公开发行可转债的募集说明书。例如,1月中旬,平安银行便打响今年银行可转债发行潮的第一枪。其发布公告称其260亿元可转债正式进入发行阶段。据公告显示,此次发行由中信证券和平安证券作为联席保荐人。预计本次可转债的票面利率区间约为0.4%-2.4%,在可转债转股前每年支付的票面利息约为1.04亿-6.24亿元。另外,这笔可转债的评级为AAA,这是继2017年光大转债发行后最大的一单可转债发行。在过去一年中,AAA等级的可转债资产仅仅发行了3单。

2月27日晚间,中信银行也披露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募集说明书显示,该行拟发行可转债总额不超过400亿元。截至2月20日,交通银行的600亿元、江苏银行的200亿元可转债等也在路上。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拟发行和已发行可转债总额超过1300亿元。

火爆的市场行情

银行可转债一方面发行火爆,另一方面申购也异常火爆。特别是今年年初,股债两市都暖风不断,投资者信心倍增。特别是在可转债市场,银行可转债出现集体上扬,这让银行可转债申购也跟着火爆起来。

例如,平安银行可转债作为今年首只落地的银行类可转债,一经问世便备受市场关注。其发行的260亿元可转债总额中,原股东共优先配售179.27亿元,占发行总量的68.95%。网下面向A类和B类机构投资者实际共配售79.97亿元,而网下机构申购总额超过10.75万亿元。网上面对公共投资者配售7693.4万元,申购总额1711亿元,中签率仅为0.004%。

此次可转债申购之所以如此火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债券本身风险低之外,还有发行主体经营良好,持有可转债的投资方能通过转股获得更高的股权收益。另外,也有不少投资者表示,银行可转债申购的火爆,主要是便宜。以前银行可转债都是接近或超过1倍市盈率发行,而今年不少银行则低于这个标准。例如,平安银行可转债的募集说明书表示,初始转股价格按照 2017年每股净资产11.77元定价,较当时股价溢价率达14%,这么便宜的价格自然会受到市场追捧。

市场申购火爆只是银行可转债火热的一个开始,上市后表现才是真正的考验。

2月18日正式上市,平安银行可转债上市首日便高开高走,盘中一度上涨15.2%,成交额46.9亿元。

在平安银行可转债的强势带动下,其他银行可转债也集体上扬。例如,宁波银行可转债2月18日上涨2.61%,相比去年12月11日的低点100.8元,不到2个月时间已经上涨17.2%。常熟银行可转债上涨2.03%,吴银转债上涨1.92%。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有4家银行的可转债年内涨幅超过10%,其中吴江银行可转债上涨15.92%,常熟银行可转债上涨14.06%,宁波银行可转债上涨11.5%,张家港银行可转债上涨10.7%。

去年的“烫手山芋”能否成为“香饽饽”?

银行可转债市场这么火爆,一时间让很多人忘记去年的情景。

去年第四季度,银行转债还是“烫手山芋”。2018年,由于大盘整体形势处于震荡,银行板块也整体表现不佳,受此牵连银行可转债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据统计,2018年不少银行可转债上市之后便迅速破百,跌破100元的面值,如江阴银行可转债一度跌至92.279元,吴江银行可转债上市首日便跌至97.2元,曾经的最牛银行股——张家港银行的可转债也一度跌至98.301元。

整体来看,2018年包括银行可转债在内的可转债市场情况都不理想,弃购情况也接连出现。于是,很多公司开始下修转股价,这其中也包括银行。例如,江阴农商银行公告表示,原约定初始转股价格为9.16元/股,后不断向下修正,从7.02元/股向下修正为5.67元/股。

再回过头来看看近期可转债的火热,真是年前年后不同天。如今银行可转债再次火起来,那这是不是意味着银行可转债就值得百分之百去配置呢?

其实,可转债也不是铁板一块,其背后的风险也不可小觑。特别是一些投资者希望通过申购新的可转债来获利,这里面的风险也是存在的。毕竟,可转债和新股申购还有所区别。由于A股市场IPO资源稀缺,供不应求,所以新股上市鲜有破发,但纵观市场上的可转债就不同了,那些资质不好的新债破发的可能性较大。在中签率大增的情势下,可转债上市后投资者有可能被套牢。未来随着参与者众多,以及可转债供给的增加,收益存在缩水可能。

所以,当前银行可转债市场火爆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一些机会,但是投资者也要提防潜在风险,冷静对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