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與古德里安的交鋒——蒙科爾內戰役(上)

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頭條裡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1940年5月14日,在中路進攻法國的A級團軍群克萊斯特裝甲集群的先鋒部隊第19裝甲軍,在古德里安的指揮下奇襲成功,奪取了馬斯河畔的色當城併成功渡河,並於當天接到了直取英吉利海峽,戰略上包圍盟軍主力的命令,直接威脅北段正在與德國B集團軍群僵持的盟軍精銳部隊的後方,德國突如其來的攻勢以及己方戰場上的一系列失敗,使得法國方面的最高統帥部一片驚慌,而前線如瘟疫般蔓延的謠言,也讓法國人有組織的抵抗迅速的崩潰,成建制的脫離了陣地,不過在這一片混亂之中,卻仍然有著少數的法軍將領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戴高樂與古德里安的交鋒——蒙科爾內戰役(上)

1940年5月10日至16日的西線態勢圖,簡單的標註下古德里安第19裝甲軍的位置

所謂是亂世出奇才,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個人類社會的激盪之中,不單單的造就了大批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就連科技領域、思想領域和文化領域,也因為人類社會劇烈的變革,也產生了為數眾多的大師級人物。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師們逐漸的凋零,整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也趨於平庸。回到正題,儘管法國在二戰之中的表現相對可恥,但是卻不代表著法國沒有出現過大師級的人物,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裡·戴高樂將軍,人們大多數時間只記得其是在二戰期間領導自由法國運動和在戰後帶領法國重回大國地位的政治大師,但是卻忽略了他偉大的軍事家和作家的地位,較之保守的法國軍方高層,當時職位僅僅還是一名中校的戴高樂先生,在1934年就編寫了《未來的軍隊》一書,就清晰的指出了裝甲部隊和制空權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注:關於戴高樂先生的裝甲作戰理論,網絡上有著一些質疑的聲音,認認為純粹是杜撰的資料,但經過資料對比分析,可以確定戴高樂先生的確是近代閃電作戰理論的先驅之一)。

戴高樂與古德里安的交鋒——蒙科爾內戰役(上)

身著戎裝的戴高樂中校

儘管戴高樂中校在軍事理論方面遠遠的走在了當時世界的前面,但其命運和當時大多數國家的中青年軍官一樣,其先進的作戰理念被高層那些官僚們嗤之以鼻,而法國也在深溝大壑,高強壁壘為核心的防禦作戰理論上越走越遠,甚至在坦克的研發上,也走上了加厚裝甲、加強火力、放棄機動,將其打造為支援步兵防禦作戰移動堡壘的道路。當古德里安打破層層阻力將裝甲作戰理念付諸實踐,並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裝甲部隊的時候,戴高樂卻因為不被其上級喜歡,險些未能獲得晉升的機會,如果不是其多方奔走,最終在1937年底成功晉升為上校,只怕是世界上就此就會少了一位偉大的政治家。

戴高樂與古德里安的交鋒——蒙科爾內戰役(上)

1929年的古德里安少校(左)

1937年7月13日,戴高樂先生終於獲得了將自己的軍事理念付諸實踐的機會,被指派為第507裝甲團的指揮官,並以此為階梯,一步步成為了被大眾所熟知的公眾人物。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戴高樂以職業軍人的眼光審視了這場戰爭並迅速的在10月份就撰寫出了名為《裝甲兵的到來》的報告,並提交給了法國的高級指揮機構,同時開始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開始運作相關事宜,但是官僚氣息嚴重,行事拖沓的法國軍事指揮高層,一直到40年的2月才回復戴高樂先生,並應允其一旦法國組建一支獨立建制的裝甲師的時候,他將被指派為師長。3月下旬,戴高樂終於得到了確定性的消息,他將在40年5月15日之前,獲得一支新組建的裝甲部隊的指揮權。

戴高樂與古德里安的交鋒——蒙科爾內戰役(上)

1940年5月16日至21日的西線態勢圖,簡單標註下戴高樂和古德里安麾下部隊的位置

所謂造化弄人,戴高樂先生還未來得及在裝甲作戰領域大展身手,德國就忽然發動了侵略戰爭,1940年5月12日,戰爭進行了兩天之後,戴高樂才被匆匆的指派為新組建的第4裝甲師的指揮官,由於時間緊迫,當戴高樂先生接手這支新部隊的時候,該部隊還沒有完全組建完成,其力量只包含有原來計劃力量的三分之二。5月13日,到崗的戴高樂上校接到了帶領這支包含有85輛坦克和5000名士兵的部隊對德國軍隊展開進攻的命令,以此來為第6集團軍爭取到在阿登地區重新部署的時間。戴高樂和古德里安,兩位近現代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有了帶領著各自的裝甲部隊,面對面碰撞的機會。下期文章預告,《戴高樂與古德里安的交鋒——蒙科爾內戰役(下)》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二戰資料局的頭條號,更多二戰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