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中央军委武汉联勤保障基地驻所。全市下辖13个市辖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1108.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武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祥地,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2019年1月,武汉市入选“2018年WFBA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榜单。同月,武汉入选“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榜单。

2019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武汉举行。

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0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8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89.6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0.29%,比上年末提高0.25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83.73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1.94万人,出生率13.74‰;死亡人口4.79万人,死亡率5.51‰;自然增长率8.23‰。[1]

民族

武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截至2014年,武汉共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9个,共5.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7%。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万多人),其次是土家族(1万多人);2000人以上的其他民族有4个,即满族、壮族、蒙古族、苗族;100人以上的民族有12个,即侗族、瑶族、朝鲜族、畲族、白族、土族、布依族、彝族、黎族、维吾尔族、藏族、锡伯族。全市13个区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洪山区人数最多(1.43万人),汉南区最少(119人)。

2018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00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6377.7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8107.54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构成为2.4∶43.0∶54.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5136元,比上年增长6.4%。全市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年初确定的3.7%的下降目标顺利完成。

2018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9.12万户,比上年增长5.2%,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9.46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12万户。

201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比上年增长1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4%,比上年末下降0.7个百分点。

2018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12月份武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0.8%。

2018全年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智能制造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8.8%,生命健康、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9.2%和21.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旅游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3.6%,体育服务业增长21.2%,生产性服务业增长21.2%,科技服务业增长20.1%。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4.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6.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9%。全年限上无店铺业态实现零售额6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限上住餐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餐饮收入增长3.6倍。

2018全年实现贫困村出列87个,脱贫人数2.16万人。[1]

第一产业

2018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380.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主要农产品中,粮食产量94.14万吨,下降0.7%;蔬菜产量766.84万吨,增长3.8%;生猪出栏246.57万头,下降2.0%;家禽出笼3820.34万只,增长2.3%;禽蛋产量9.03万吨,增长3.0%;水产品总产量44.31万吨,增长1.5%。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万家,增长4.3%。乡村休闲游综合收入157亿元,增长27.7%。涉农电商交易额1079亿元,增长18.6%。[1]

第二产业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武汉光谷广场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

2018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076.21亿元,比上年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69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70.2万人,下降3.2%。

20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烟草制品业增长5.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5%,医药制造业增长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3%,金属制品业增长4.1%,汽车制造业下降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9%。

2018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48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19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1]

武汉各类经济开发区级别名单

国家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武汉江汉经济开发区武汉洪山经济开发区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武汉汉南经济开发区武汉武昌经济开发区武汉汉阳经济开发区武汉硚口经济开发区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武汉青山经济开发区

第三产业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黄鹤楼夜色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资中部的首选城市,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额最高的城市,占法国在华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底,境外世界500强已有98家在汉投资,居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位。其中,比利时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schInBev)、德国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AG)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区总部设在武汉,美国威瑞森电信(Verizon Communications)、德国博世(Bosch)将中国区总部落户武汉。[53][54][55]

武汉是同时具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三要素的城市之一。截至2015年底,共有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湖北银行、合众人寿、长江财险、长江证券、天风证券、交银国际信托等13家金融机构总部设在武汉。金融机构在汉签约入驻的后台服务中心达31家,位列中国第一。[55]有包括东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韩国企业银行、台湾土地银行[56]、台湾中小企业银行等9家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32家,证券、期货业单位102家,保险公司54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中部地区唯一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辖鄂湘赣三省),银行密度居中国第五。2011年末,有上市公司57家,总数居中国第7,武汉还是除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的中国首个扩容试点城市。

武汉是会计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截至2015年末,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有3家在武汉设立办事处,分别是(安永、德勤、普华永道),信永中和、中瑞岳华等国内知名会计事务所也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武汉也是ACCA、CMA、CPA、CFA等财经行业重要资格认证的考点之一。[56]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汉秀夜景

改革开放之前,武汉就是中国四大会展中心城市。截至2017年底,武汉已有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等四座专业会展场馆。“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中国汉口北商品交易会(简称“汉交会”)等定期在武汉举办,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第47届国际规划大会、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11次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届旅游部长会议等国际展会相继在武汉成功举办。

武汉是近代中国兴办博览会的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之前,武汉就是中国四大会展中心城市。1909年在武昌举办的武汉劝业奖进会,是中国最早的并较为正规的商品博览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博览会。[57]

截至2018年末,武汉已有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等四座专业会展场馆。“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中国汉口北商品交易会(简称“汉交会”)等定期在武汉举办,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第47届国际规划大会、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11次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届旅游部长会议等国际展会相继在武汉成功举办。

[58][59][60]

2019年6月,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0.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1%。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1.6%,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3.2%,其他费用增长10.8%。全年民间投资增长11.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1.9%。

房地产开发

201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6.3%,办公楼投资下降13.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20.9%。

2018全年分别完成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2.36万户、2.85万户。保障性住房投资220.27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3.79万套。[1]

市场消费

201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商品形态分,商品零售额6196.09亿元,增长10.4%;餐饮收入647.81亿元,增长10.7%。按销售类值分,限额以上单位21大类商品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3.9%,日用品类增长27.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1%,中西药品类增长21.6%,汽车类增长3.2%。[1]

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2018全年武汉地区进出口总额214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进口873.20亿元,增长12.2%;出口1275.20亿元,增长10.2%。一般贸易进出口1552.90亿元,增长19.3%;加工贸易进出口391.30亿元,下降12.8%。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46.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0%。

201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9.27亿美元,增长13.3%。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累计达到266家。[1]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900.2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8.70亿元,增长11.0%。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294.21亿元,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29.54亿元,增长12.3%。

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26331.62亿元,比年初增加1832.21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28270.77亿元,比年初增加4323.01亿元。

2018年末总部设在武汉的金融机构28家。在汉设立或筹建后台服务中心的金融机构33家。上市公司77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0家,境内上市公司57家。

2018全年实现保险保费收入6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0.0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50.96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159.70亿元,增长23.8%。其中,财产险赔付84.8亿元,增长27.1%;人身险赔付74.87亿元,增长20.2%。[1]

邮电通信

2018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2.4亿元,比上年增长28.0%。邮政业完成快递业务收入91.6亿元,增长12.9%。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07.9亿元,增长120.8%。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60万户,达到190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84.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至154.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495.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3.5%。年末固定宽带用户普及率25.1%,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77.6%。

武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2009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2018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3%。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315.35亿元,增长8.8%。全年完成货运量62517.88万吨,比上年增长9.2%;货物周转量3654.73亿吨公里,增长8.8%。中欧(武汉)国际班列到达国家29个,比上年增加3个;中欧(武汉)国际班列到达城市76个,比上年增加10个。

2018全年旅客运输量28638.88万人,比上年下降1.6%。旅客运输周转量1232.52亿人公里,下降0.1%。

2018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12.3万辆,比上年增加37.3万辆。全年出入境259.0万人,比上年增加53.5万人。

2018年末轨道交通线路长354.6公里,比上年增长23.6%。全年地铁运营总里程304.6公里,增长28.5%。轨道交通客运量104054.2万人次,增长12.8%,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41.9%。

公路

截至2014年末,武汉市公路通车里程14520.4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4240.69公里,高速公路633.5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80.85公里/百平方公里。

[17]

截至2015年末,武汉市公路通车里程15658.7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394.30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633.5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95.00公里/百平方公里。[37]

武汉市主要道路类别列表国道106国道107国道316国道318国道348国道国道230国道国家高速G4京港澳高速公路G42沪蓉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G50沪渝高速公路G70福银高速公路省高速S1岱黄高速公路S2汉孝高速公路S3武麻高速公路S5武英高速公路S7汉鄂高速公路S8武黄高速公路S11青郑高速公路S12武嘉高速公路S13武监高速公路S15汉蔡高速公路S18武汉机场高速武汉天河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城市环线武汉内环线武汉二环线武汉三环线武汉四环线武汉外环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

铁路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武汉三大火车站(6)

武汉是中国高铁客运专线网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四大铁路枢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是京广高铁、沪汉蓉铁路两条国家级高速铁路大动脉的交汇地。武汉的铁路客运量于2013年首次超越北京、广州,达到1.2亿人次,居大中华区第一,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最大中转站。[38]

2018-2020年,武汉将建成全国铁路路网中心。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两纵两横两连”十二个方向的高速铁路网络和“一环八向”的货运铁路网络,构建武汉与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1小时”、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他城市“2小时”、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城市“5小时”的高铁辐射圈。建成光谷火车站,启动新汉阳站建设,开展高铁机场站前期研究工作,与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一起形成全国独有的“六站”高铁枢纽格局。[39]

火车站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武汉西站光谷站武汉北站天河机场站横店东站新洲站

铁路沪汉蓉高铁京广高铁西武高铁武九高铁武杭高铁武咸城际武石城际汉孝城际铁路武冈城际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汉丹铁路合武客运专线粗体分别为特等站高速铁路

航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于1995年4月15日启用,是中国中部地区第一门户机场、首个4F级机场。截至2015年末,武汉拥有民用航线近300条。其中,国际航线38条;国内航线240余条。通达国内城市和地区92个,通航境外国家和地区22个。天河机场2015年旅客吞吐量1894.2万人;货邮吞吐量15.50万吨。[17]可直飞巴黎、旧金山、芝加哥、墨尔本、莫斯科、大阪、首尔、新加坡、曼谷、吉隆坡、胡志明市等38个国际城市;法航、胜安航空、亚洲航空、中华航空等32家航空公司经营武汉航线。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也是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确定的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距市中心(武汉长江大桥)26公里。[40]

2018-2020年,武汉大都市区范围内实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顺丰国际机场“客货双枢纽”发展战略。[39]

航运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世界最大公铁两用桥——天兴洲长江大桥

武汉是中国内河的重要港口,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交通部定点的水铁联运主枢纽港。武汉还是中国内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启运港和到达港,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首条通江达海的优质航线,阳逻港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长江沿线港口。2010年,武汉新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此外,武汉还是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行使水行政主管职能的派出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总部所在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船舶生产基地。武汉航运交易所是继上海、重庆、广州后,成立的中国第四个航交所。

[41]

截至2015年,武汉轮渡的历史长达106年,有38座码头,48艘机动船舶,往来于三镇间的轮渡线路达18条。5条线路为公交轮渡航线。轮渡鼎盛期年客运量达1.6亿人次,最高日载客量达30万人次。

市内交通

  • 地铁

武汉轨道交通(Wuhan Metro)是服务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首条线路——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于2004年7月28日开通运营,使武汉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第一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截至2019年2月,武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12条(段),包括1号线、2号线一期、机场线、2号线南延线、4号线、3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阳逻线、11号线东段(光谷火车站-左岭)、纸坊线,共216座车站,线路总长318公里,线路长度居中国第五位。[42][43][44]

截至2017年12月,武汉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16条(段),包括2号线南延线、蔡甸线、5号线、7号线一期、纸坊线、8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东段一期、11号线东段二期、12号线、前川线等线路,在建里程360公里。到2020年,武汉轨道交通将形成11条线路,总长达40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基本形成“主城联网、新城通线”的轨道交通网络系统。

[45]

截至2018年4月,武汉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270万乘次,最高日客运量达351.42万乘次,稳居全国第六,客流强度1.5-1.8万人次/公里,占全市公交客运量38%。2015年,武汉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5.7亿人次,日均客流155.6万人次,承载了全市23.5%的公共交通客运量。[45][46][47]

截至2019年3月,武汉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超过300万乘次,最高日客运量达415.15万乘次,稳居全国第六,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过江客流分担率均超过40%。[48][49]

线路起讫站站数(座)里程(千米)车辆编组标志色运行方式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径河站汉口北站3238.174B地铁蓝单一交路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光谷广场站天河机场站/金银潭站2847.536B(预留8B)梅花红1:1大小交路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宏图大道站沌阳大道站24286B归元金单一交路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武汉火车站黄金口站2833.46B芳草绿单一交路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东风公司站金银湖公园站2735.956A鹦鹉绿单一交路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园博园北站青龙山地铁小镇站1930.856A(预留8A)凤凰橙单一交路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金潭路站梨园站1216.76A(预留8A)编钟青单一交路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光谷火车站左岭站1319.86A云鹤黄单一交路武汉轨道交通阳逻线后湖大道站金台站16354A(预留6A)云苔紫单一交路

  • 公交

主词条:武汉公交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武汉跨江桥梁(8)

武汉最早的公汽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至2011年,已有公共汽(电)车7061辆,公汽线路289条,平均线长19.9公里,行程20公里以上线路达114条。其中普线55条(城区34条、电车8条和郊区13条),专线200条(城区166条、远城区12条、郊区22条),包括通宵线路6条及清洁能源线路16条,另有旅游线路6条及中巴线路12条。公交单人票价为普通车1元(刷卡0.8元),空调车2元(刷卡1.6元),双层车1.5元。

  • 桥梁隧道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有“百湖之市”之称,因三镇隔江鼎立,江湖阻隔,因此桥梁众多。截至2015年底,武汉已建成1300余座桥梁中,包括人行天桥、立交桥、过江公路桥、公铁两用桥等各类桥梁,涵盖三塔斜拉桥、双塔斜拉桥、双塔悬索桥、拱桥、连续结构桥、双曲桥等各种桥型。

[50]

横卧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间长江江面上的武汉长江大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桥梁。“万里长江第一隧”、“万里长江地铁第一隧”以及“万里长江公铁第一隧”武汉长江公铁隧道也都位于武汉。[51][52]

武汉市过江(长江、汉江)交通设施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武汉地铁2号线长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在建)武汉青山长江大桥(在建)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江汉桥(江汉一桥)知音桥(江汉二桥)月湖桥(江汉三桥)晴川桥(江汉四桥)长丰桥(江汉五桥)古田桥(江汉六桥)武汉京珠线汉江大桥武汉地铁3号线汉江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