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秒變帶隙半導體

石墨烯秒變帶隙半導體

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業內一直備受親睞,但卻因不具有能帶隙而不能用作半導體。

目前,來自德國哥廷根和美國帕薩迪納的研究人員製作了一部“原子尺度的電影”,展示了氫原子與石墨烯形成帶隙的化學結合過程,這也是迄今為止研究過的最快的反應之一。當氫原子轟擊石墨烯時,先是短暫地粘附到碳原子上,然後再從表面反彈,形成了一種瞬態化學鍵。之後研究員通過理論模擬,證實這與實驗觀察結果非常吻合,而且再現了原子在10fs到1ns內的超快速反應。該過程中氫原子幾乎可以將所有能量轉移到石墨烯的碳原子上,然後以聲波的形式傳遞到石墨烯表面。該研究為化學鍵合提供了全新的見解,也使得石墨烯具有帶隙,為其在電子學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石墨烯秒變帶隙半導體

氫原子(藍色)撞擊石墨烯表面(黑色),與碳原子(紅色)形成瞬態化學鍵。撞擊氫原子的高能量首先被相鄰的碳原子(橙色和黃色)吸收,然後以聲波的形式傳遞到石墨烯表面(來源:Oliver Bünerman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