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之蜀將魏延

歷史真相之蜀將魏延

《三國演義》乃古典名著,是元末明初時期,羅貫中老先生嘔心瀝血的創造出聞名中外的經典名著。而大多數的三國迷們都是先從《三國演義》來認識這個 爾虞我詐、亂世爭雄的時期。而《三國演義》是以部分歷史記載和野史片段在結合作者的精彩描述而形成的經典小說。但此部小說以引人入勝的情節與生靈活現般的手筆影響了很多人,完全把那個時期的人物給復活了一般,矗立在我們的心裡。

可是三國時期的歷史悠遠,雖然《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皆刻骨銘心,但是羅老先生也是以小說的方式帶入大家的世界,既然是小說那必然就會出現與歷史不合之處。首先該書是結合歷史與野史來創作的,那麼歷史悠遠很多事情無從考證,又特別是民間的書籍與口傳滿目琳琅實在難以抉擇,羅老先生自然只能考慮精彩的素材入取而不是考慮歷史真實性。其次就是既然是以小說形式問世,那麼老先生自然也會添加自己的看法判斷和個人情緒進去,使文章更成功的美侖美奐。然後大家細細品味《三國演義》會發現老先生創作時是獨愛蜀國的,所以在名著裡自然會厚此薄彼的凸顯出核心人物流光溢彩,有人成仙既然就有人入魔,要突出一個人的功績自然就得埋沒另個人的辛勞,甚至歪曲扭轉也屬自然。

歷史真相之蜀將魏延

其實提及三國曆史,我自身也是一個三國狂熱迷,而在正史和野史的結合中(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正史《三國志》、《魏書》、《吳書》至於野史書籍市面上太難尋找,不過《魏略》應該可以尋得。),在對比《三國演義》有許多出入大不相同的地方,雖然《三國演義》也是我十分摯愛的書籍,但是站在歷史真實性的角度上來看,還是得列出很多不切歷史的部分。

三國曆史實在是在久遠了,很難考察出究竟的真實性,所以很多問題都有待探討,而三國曆史中,很多人物、事件都需要擁有十足的證據才能寫出來與大家討論,故而迷霧重重,清晰之處略少。今天咱們就來討論下蜀國大將魏延。

歷史真相之蜀將魏延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不得不說是個亦正亦邪的人物,剛出場時是劉備新野大敗,無處安身,劉琮蔡瑁拒絕劉備進入襄陽,這時是魏延挺身而出大罵蔡瑁是誤國奸賊,並要接應劉備進城,雖然沒有成功,但此時魏延的形象卻是極其正面,後來關羽攻打長沙,魏延更是殺死太守韓玄,獻城歸順,但是卻被諸葛亮以長有反骨,將來必定反叛為由想將其判死(諸葛亮會相術),但劉備還是很看好這位大將的,便以處殺降將有損其軍心為由使魏延倖免遇難,而後魏延追隨劉備時日並不算太長便一直跟隨諸葛亮出征作戰,但是因為諸葛亮本不信任他,又加之他的個性孤傲,隨時都遭受諸葛亮的打壓以至於難以抬頭。而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在臨死之際,說到:魏延殺死自己的主公,不忠不義,絕非善類,我若死後,魏延必定反叛。他去世前給楊儀留下了一個計策,讓他按照計劃進行。果然,諸葛亮一死,魏延立即反了,楊儀便按照諸葛亮的計策進行,最終魏延被馬岱給殺死。正如諸葛亮所言,憐其勇而用之而已,一個做不到忠心的人,本事越大,造成的危害就會越大,不如早早除之。

歷史真相之蜀將魏延

但是歷史上真正的魏延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這位屬之大將!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深受劉備器重。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劉備即位後,拜鎮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

魏延作戰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魏延爭鬥落敗,為馬岱所追斬,夷滅三族。

史書中對魏延之死的記載是非常明確的,《三國志》和《魏略》都有,可以很容易查到,雖然細節方面有出處,但結果是一樣的。魏延究竟死於先謀反再被殺?還是死於被逼反再又冤殺?不過在《魏略》中更加詳細的寫道魏延之死。而在資治通鑑裡也有記載,劉備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劉備問魏延道:“今天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嗎?”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劉備聽後大快人心,群臣皆贊魏延堪比淮陰(韓信)。實上魏延並不具備謀反的任何動機,因為歷史上的魏延是忠於劉備終於蜀國的,而且更沒有魏延與諸葛亮不合之說,反之是很受諸葛亮信任的,這一點不論從歷史記載和魏延受封官位中都不難看出,下面我整列出魏延跟隨劉備後的受封之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一日,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嗎?”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進封為鎮北將軍。

建興元年(223年)四月,劉備去世,五月,太子劉禪登基,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為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據《漢晉春秋》記載,司馬懿使張郃攻王平於南圍,自己親率主力與諸葛亮正面決戰。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獲甲首三千級,司馬懿還保營。

建興十年(232年),魏延與劉琰不和,言語虛誕,諸葛亮責備劉琰,劉琰其後作箋道歉。

由此可見在蜀魏對戰中,完全看出魏延並未有任何反義,並且佔據著及其重要的地位,諸葛亮也並未多疑於他,而是信任有加。但是魏延自身人品欠缺確屬事實,孤傲自大,劉備死後,除了諸葛亮以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以至於人緣極特別是跟長史楊儀更是各自懷恨於心。

諸葛亮在世時,他是很喜歡魏延的,《三國志》中很簡短的記載:諸葛亮病重時,秘密讓楊儀退軍,讓楊儀告知令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聽,就隨他的便(大家看清楚了,是說的隨他便,意思是任由他,並不是說他會反,要殺他)。諸葛亮不像三國演義中描述敵視魏延,壓制魏延。他知道魏延和楊儀不和,在手腕上不是楊儀的對手。

那麼,諸葛亮死後魏延為什麼只能一死?他還有沒有其它道路可供選擇呢?熱愛蜀漢的人當然希望有新的出路,但可悲的是,這條路是不存在的。應該說,諸葛亮並不認為魏延會造反,否則早就把魏延解決了,以諸葛亮當時的地位和權威,解決魏延還是輕而易舉的事,在這種事關全局的大問題上,諸葛亮不會投鼠忌器,更不會養虎為患。魏延有“反骨”的話更不可信,那純粹是造謠。在諸葛亮生前,魏延不僅忠心耿耿地效忠蜀漢,也忠心耿耿地侍奉諸葛亮,諸葛亮對魏延也給予了充分信任和重視,魏延的軍職一再升遷,劉琰回成都後,在五丈原前線魏延是蜀軍的“二把手”。

歷史真相之蜀將魏延

諸葛亮臨終前考慮接班人的問題,應該說這個時候的各個候選人都不是很成熟,如果再培養幾年也許情況會更好,但已經沒有時間了,諸葛亮選擇了蔣琬和費禕,他們都出生身於荊襄文士集團,這樣以來魏延的處境一下子不妙起來。諸葛亮不認為魏延會謀反,但必須犧牲魏延,因為諸葛亮這時不可能選魏延從而犧牲荊襄文士集團,諸葛亮本人就出身於荊襄文士集團,即便他大公無私,主動與荊襄文士集團切割,他也不能選魏延。這是因為,魏延在蜀漢政治格局中勢力太單薄,除了軍中個別將領支持他,在蜀漢朝廷和丞相府內魏延幾乎沒有勢力,諸葛亮把蜀漢的未來如果交給魏延,風險太大了。應該說,諸葛亮臨終前曾為此痛苦不已,但他沒有更好的辦法。無耐只能怪魏延自己情商太低,人緣太差!

那麼魏延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其《三國演義》和歷史記載在這裡偏差不是很大,魏延的的確確是被馬岱斬殺的,但是魏延並非叛亂時傻乎乎的大吼三聲:誰敢殺我!真實的記載是這樣的,當諸葛亮死後,魏延受諸葛亮託付兵權,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併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馬岱追殺。

當然更詳細的記載是,諸葛亮病危時,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魏延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丞相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你們安敢如此!?”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命令,都鳥獸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兒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歷史真相之蜀將魏延

所以根據歷史可以看出,魏延之死與叛亂也是一件冤案!諸葛亮其實都想出辦法來保護他了,可是這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猛將卻自尋死路!自古將軍鬥戰場,忠肝義膽熱血揚。哪比文官幾番話,含冤落魄命丟下。

我是龍酉,感謝大家欣賞我的作品,歡迎大家積極討論不同看法,指正不足之處。若有三國發燒友,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易中天品三國》,可以更下詳細的瞭解當年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