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四季的故事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5月份上海这座城市,带给影迷来说最大的福利之一大概就是上海电影博物馆主办的“Les Contes humains人间男女 埃里克·侯麦回顾展”。

埃里克·侯麦作品以表现爱情纠葛、三角恋见长,常常以一种轻松的形式和微妙的对话,来反映极为严肃的主题和引发富有哲理的深思。他也凭借着个人独特的电影风格,成为上世纪60年代对电影业发展有着突出贡献的法国“新浪潮”先锋之一,从而举世闻名。

但如果只看电影,总会有不少人将候麦误认为是当代年轻导演,因为不管什么年代,都会有年轻人看了他的电影之后,大声地说,“啊,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吗!”,因此侯麦的电影一直都是年轻人影迷的追捧。

我喜欢把我的电影,展示给那些能够欣赏它们的人。

——埃里克·候麦

虽然不算是新浪潮的拥趸,但仓老师依旧觉得候麦导演的作品值得所有人走进电影院用心感受。

所以呢这次仓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候麦最有名的春夏秋冬四部曲《春天的故事》、《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的四季套票!只要你从仓老师手中购票,你将一键拥有四张电影票,还有一个专属席位,在电影院里看完春夏秋冬的所有故事。

当然咯,现场依然有通兑券、纪念品等各种福利等着大家来领取。如果你还不是电影博物馆的会员,买不上打折票的话,那仓老师这里也许就是你的最佳选择了!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至于什么时候开票?放轻松~

安心过个五一,等上班了仓老师再告诉你们!

下面,有兴趣的大家也可以看一看电影博物馆对这次影展的官方介绍叭~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本次由上海电影博物馆主办的“Les Contes humains人间男女 埃里克·侯麦回顾展”将于5.17~5.26举办。在大光明电影院和天山影院各放映一轮,都是很棒的影厅。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影展的开票时间也确定啦!4月30日上午10点正式开放上海电影博物馆会员购票,会员可于上海电影博物馆网站购票,享受会员折扣,5月5日会员购票渠道关闭。

5月6日上午11点开放公众购票,大家可于天下票仓或淘票票、猫眼APP购票。

好了,下面电博君就和大家一起,回顾下这位影响了无数观众和导演的电影大师。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埃里克.侯麦

(1920/04/04 - 2010/01/11)


“一位博学的兄长”是埃里克.侯麦留给包括特吕弗、戈达尔在内的人最深刻的印象,他仅用朴实无华的场景和引人深思的对白,便描绘了法国几代男女的爱情纠葛与内心渴望,深刻影响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电影天才,比如王家卫。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Phase1.从文学青年到新浪潮旗手

侯麦出生于法国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期间主修文学、哲学和神学,毕业后做了几年教师便只身前往巴黎,成为一个自由撰稿者。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40年代末侯麦开始观摩大量的电影,并经常参加影迷俱乐部的活动,从一位对电影了解不多的文学青年进化成忠实的迷影者。正是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戈达尔、特吕弗、夏布洛尔和雅克·里维特等日后改变法国电影样貌的一批年轻人。

他是这样形容那段时光的:“我们并不在生活,生活在银幕上,生活就是电影。”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戈达尔与侯麦

在与里维特、戈达尔创办的La Gazette du Cinéma杂志倒闭后,侯麦与同伴们一起加入了巴赞的《电影手册》杂志。

1958年巴赞去世,理性持重的侯麦便扛起了杂志主编的重任,成为新浪潮的旗手之一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 《电影手册》编辑部
  • 特吕弗称侯麦为他们这批新浪潮战友们的“老师”


Phase2.从影评人到手执导筒的人

当写影评已无法满足年轻电影爱好者们的雄心壮志时,他们便跃跃欲试地站上了理论到实践的跳板。

50年代末戈达尔和特吕弗的电影作品逐渐在业内崭露头角,而年纪稍长的侯麦却还在为找投资发愁。1959年侯麦拍摄了自己的首部剧情长片《狮子星座》,不料遭遇口碑和票房上的双双失利,他不由得感慨:“当我新浪潮中的同志们取得成功,一部接一部拍片的时候,我却站在岸上。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59《狮子星座》


略微有些挫败感的侯麦继续蛰伏在书桌前,静心修炼。直到1963年《电影手册》出现左右立场之争,侯麦才因政见不和,选择放下笔杆,再次投入到电影的拍摄中去。

Phase3. 大师启蒙:“六个道德故事”

在《电影手册》的经历和初执导筒的不愉快都对侯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巴赞的熏陶,侯麦始终选择非常纪实的呈现方式作为自己的电影语言,并贯彻极简、自然的创作风格。

1963年,侯麦拍摄了黑白短片《面包店的女孩》。在片中,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老练细致地刻画了一位男性的求爱心理,并用大量的自白表现角色对自身行为的思考,让法国电影人眼前一亮。延续这种创作思路,侯麦开启了“六个道德故事”的创作。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63《面包店的女孩》

1967年《女收藏家》问世,随性迷人的短发女孩Haydée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举摘下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奖杯,两年后《慕德家的一夜》更是大放异彩,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到1972年“六个道德故事”完成时,已经52岁的侯麦总算苦尽甘来,扬名国际。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69《慕德家的一夜》

Phase4. 爱情寓言:“喜剧与谚语”

西方有一句谚语:“当法国人开始谈论爱情,那就挡不住了。”

80年代,尝到甜头的侯麦继续开始“喜剧与谚语”的创作,在这个系列中,每部影片都是根据一条谚语引申而来的爱情寓言。

《沙滩上的宝莲》引用“He who talks too much will hurt himself“讲述了少女宝莲对成人世界言多必失的爱情进行探索的故事,并为侯麦再次捧回柏林银熊奖奖杯。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83《沙滩上的宝莲》

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绿光》则引用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诗句:“啊,愿心心相印的时刻早日到来!”,刻画了一位在冗长的夏天苦苦寻觅爱情的巴黎女人Delphine。最后,当海平面上的绿光缓缓出现,固执的Delphine也等来了她的爱情,印证了凡尔纳同名小说里的“谁能看到绿光,谁就能得到幸福”。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86《绿光》


Phase5. 大师积淀:“人间四季”

侯麦是一个相信等待的人,也相信信念与奇迹。六年之后,他又给观众带来了“人间四季”中《冬天的故事》

单身妈妈菲利茜全片都靠一个夏日的记忆支撑自己在爱情世界里徘徊,一头雾水的观众直到最后才明白这份等待的价值。影片在1992年1月上映时,温暖了许多身处冬季的观众。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92《冬天的故事》


四季的另外三部作品也都分别在90年代不同的春夏秋上映。这一系列的作品延续了侯麦的一贯风格,无论是《夏天的故事》中的青春犹豫,还是《秋天的故事》里的中年矜持,侯麦始终用最深邃的浪漫和最真实的欲望温暖激荡着他的影迷。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 1996《夏天的故事》

“人间四季”的诞生象征了侯麦在艺术电影上的高峰,也是侯麦多年积淀的成果。2001年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为81岁高龄的侯麦颁发了终身成就奖,一位严谨又不失幽默的电影大师终于修炼完成。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98《秋天的故事》


侯麦说:“

电影是诗歌的庇护所,也是唯一一种可以让暗喻者自由发挥创造力的现代艺术。

侯麦终其一生都在探索追求他的电影美学。不同于激烈自白的特吕弗或剑走偏锋的戈达尔,他更愿将电影视作笔下的诗歌,美好得引人入胜。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90《春天的故事》


标新立异的作风和独树一帜的思考方式,使侯麦的电影如侯麦本人一般古典、简约、别致。

侯麦拍戏经常一次过,因为他不喜欢刻意为之的粉饰,而希望机器和演员之间形成一种自然舒适的艺术感。选择演员全凭直觉,并允许演员创作彼此的对话,甚至鼓励她们设计片中的布景。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87《女友的男友》


“我对观众的数量并不感兴趣,因为我的电影花销并不大,而且还能得到一些国家的补贴。我喜欢把我的电影展示给那些能够欣赏它们的人。”

侯麦不太看中名利,他每部影片得到的回报都是在为下一部影片做准备。他更希望观众在看他的电影时是“在体验一个完全私人化的经历”,并且每个反应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个人化的、截然不同的。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670《克莱尔的膝盖》


对于自己的私人生活,侯麦则表现得像一个遁世者。

正如他许多模糊的出生日期一样,享誉世界影坛的埃里克.侯麦也只是他的化名,分别取自他喜爱的导演埃里克·冯·斯特劳亨(Eric von Stroheim)的名字和小说家萨克斯·侯麦(Sax Rohmer)的姓氏。甚至,侯麦的妈妈临死前居然还不知道大导演侯麦就是自己的儿子...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1962《午后之爱》


“关于侯麦,我有太多美好的回忆。”《电影手册》前总编辑让-米歇尔·傅东曾回忆,“埃里克·侯麦是你所能想象到的最优雅、最有君子风度、最风趣、最快乐的人。一方面,他是个很认真、严谨的人,学识渊博,另一方面,他的脸上却永远挂着孩子般的灿烂笑容。”

正因如此,侯麦电影里的大多数角色都很年轻,虽然侯麦自己解释:“这可能源于我对用镜头表现老年人不是很自在。我无法想象年过四十的人,还能如此畅快地谈论爱情。”但侯麦的女剪辑师玛丽斯·蒂芬谈到侯麦时证实他便是那种年过八旬,却始终有着十来岁少年心的人。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正像已故法国哲学家勒格朗说的“侯麦希望观众跟随他的角色一起思考,最好比他的角色更聪明。” 我们喜爱侯麦的电影,并不为追求故事的新奇与视觉的刺激,而是保持着知识分子的理智,幽幽地审视连自己也理不清的情感逻辑。

埃里克.侯麦已经离去九年,他的电影却依然能带给我们反思与内省的力量。跟随着他的思路我们便会渐渐发现,原来生活和爱情都是哲学的源头。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影展预告 | 五月,跟着侯麦看遍”四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