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让好政策成为阻困“压舱石” ——宁陕县实施兜底脱贫工作纪实

媒体聚焦|5月6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通讯员 谭海波 李兵)“一赞,党政给力忧民生,筹措巨资建中心,托养失能残疾人,兜底脱贫施德政;二赞,贫困面大程度深,脱贫攻坚如长征,县委奋力来引领,不忘初心抓脱贫……八赞,人本宁陕一草根,打油诗来表感恩,粗笔点赞最本真,爱党爱国有信心。”这是宁陕县城关镇高位截瘫的柯尊涛,在住进宁陕县失能托养中心并受到工作人员细心照顾后,写下的一首“打油诗”。

柯尊涛所说的失能托养中心,只是宁陕县开展兜底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宁陕县抢抓全省“农村低保兜底脱贫试点县”机会,构建了低保规范管理、五保全域保障、政策互为补充、机制无缝衔接的兜底保障体系,编密织牢了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网,为全县脱贫“摘帽”筑牢了保障根基。

公开公平,让兜底不漏一户“人”

家住筒车湾镇海棠园村的康树明,上有74岁的母亲,下有两个上大学的女儿,他本人只能靠打些零工维持生活。考虑到其家庭的困难,他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并被纳入低保。

2018年,康树明的两个女儿相继毕业,并都已找到工作。9月份,在动态调整中,康树明被取消了低保户待遇,但他没有什么不满。“动态调整搞得公平,条件好了就应该退出。”康树明说道。

宁陕县严把兜底对象纳入的申请、评议、公示、审核和审批关口,做到了救助工作随报随查随审批不拖延,以健全的机制和规范的程序做到低保、五保与救济对象“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确保各类救助政策惠及每一个困难家庭,实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该县严查低保受理审核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机制不完善问题,按季度、半年、一年进行复审,实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良性有序;坚持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有效杜绝“错保”“漏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近年来,群众因低保问题上访、缠访情况逐年减少、基本清零。

宁陕进一步夯实镇受理、县民政局审批两个责任主体,严格“三环节、十步骤”受理审批程序,要求各镇按时限要求及时受理低保申请,杜绝县镇村三级在低保工作中存在的受理不及时、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审核审批效率低、推诿延时现象。

该县还为镇村统一制作了87个“社会救助公示栏”,在县民政局机关门头显要位置设立电子显示屏,对救助政策和救助人员实行常态化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增强了兜底工作的透明度。

规范管理,给特困对象一个“家”

18年前,正值青春年华的何永龙,在矿山务工时遭遇不幸,导致瘫痪,只能常年卧床,这对于他本来条件都不好的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由于自己的原因,把整个家庭都拖垮了,我时常自责。”何永龙向笔者倾诉着曾经的无奈。

2016年,何永龙被送到了中心敬老院托养中心,在这里,他受到了护理员的细心照顾,“现在有人管我吃、管我穿,生活也规律了,国家对我们的关爱,让我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说起现在的生活,何永龙感慨地说。现在,他还学会了十字绣,在他的带领下,敬老院里绣十字绣的人也越来越多。

宁陕加大对以失能人员、五保老人为主的特困对象保障投入力度,大力推进集中供养精细化、分散监管常态化、失能关爱亲情化,以五保供养为主的兜底脱贫工作迈上新台阶,破解了特困对象生活保障难题。

该县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上水平”的基本思路,分流域规划建设了覆盖全县的“一中心三区域”4所大型五保供养机构,解决了过去敬老院存在的布局分散、管理粗放、责任缺失等问题,形成了覆盖全县11个镇的五保供养新格局。并创新制定了《宁陕县敬老院工作人员“五制”管理制度》,实行敬老院院长法人制、人员聘任制、工资差别制、责任追究制和末位淘汰制“五制”管理。

宁陕创新制定了“三同四一”监管办法,对暂时不愿入住敬老院的老人,由镇村落实监管责任人,签订供养监管协议,建立监管台账,并对监管责任落实情况一月一检查,跟踪问效、一追到底,有力有效确保了全县分散五保供养监管责任落实不落空。

宁陕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失能五保老人托养中心,对失能人员进行集中托养,并提供全天候的护理照料,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失能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同时,托养中心的工作人员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进行招聘,实现了聘用一人脱贫一家的社会效果。

政策融合,为困难群众织一张“网”

今年33岁的万荣虎家住江口回族镇江镇村,家里5口人,父母年迈,劳动能力弱,妻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做过手术,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只能在家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家庭的经济来源就靠万荣虎外出务工。

去年,4岁的女儿万华语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花费了3万多元,合疗报销了1.45万元,剩下的1.5万元需要自己掏,这对本来已经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就在此时,县民政局通过医疗救助,为他家解决了6100元,极大地缓解了万荣虎的压力。

宁陕县不断整合民政资源,在打好“组合拳”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了各项民政政策无缝衔接、合力保障的兜底保障体系。

宁陕将特困供养、城乡低保、边缘对象与因病致贫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按照保险在前、救助在后的程序建立了贫困户健康医疗四重保障“一站式”结算体系,切实解决了贫困对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年以来,共实施医疗救助10713人次,救助金额498.85万元。

实施临时救助分级审批,将1000元以下审批权限下放到各镇,根据各镇人口多少设定30万、20万、10万基准数,按季补齐基数,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成效。今年以来,共实施临时救助1360户次,发放救助金359.16万元。

以扶贫扶志为突破口,宁陕结合新民风建设和“五星村”创建,指导全县建立爱心超市41个,鼓励贫困群众通过邻里互帮、创业就业、评优树模换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积极撬动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通过上级争取、各界募捐等形式,为全县爱心超市争取资金投入,为爱心超市长效运转增添了活力,激发了贫困户互帮互助、争当表率、向善向好的内生动力。

该县优化村级便民服务,提升农村养老水平,以点带面铺开村级“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同时,宁陕还实行分类施保、渐退帮扶、重残重病单独保、教育资助、流浪救助、残疾两项补贴、困境儿童保护、两项制度衔接、联席会议制度等“N”项配套措施的拓展、延伸与重叠,健全保障体系,实现了政策全覆盖、救助无盲区、保障无死角。

宁陕县迅速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大排查

西部网讯(通讯员 李兵)4月30日,宁陕县召开脱贫攻坚指挥部扩大会议和全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视频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及考核整改部署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和当前重点工作。

为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早在2月12日至4月19日,组织专项排查组,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577”标准,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开展深度排查研判。

在自查的基础上,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对照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和“577”标准,举一反三,坚持问题导向,以“绣花”的功夫和较真碰硬的工作作风迅速开展大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宁陕县要求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从下而上的工作方法,从村、户个案问题中查找行业部门存在的问题,具体查问题存在的主要根源、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查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围绕攻坚责任落实、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易地扶贫搬迁、“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精准识别退出、问题整改落实、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等九个方面开展深入排查。

此次大排查计划用时三个月,分排查研判、制定方案、集中整改、督导检查四个阶段。

为了确保排查工作开展,宁陕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各副县级领导为成员的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各行业部门也成立了由县委或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单位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排查专班,逐一压紧压实责任,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大排查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宁陕县以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为原则,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排查重点任务,一条一条严格对照,一项一项深挖细查,真正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坚持以发现问题为靶子,相关单位主动认领,对号入座,逐一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坚持一个问题一个对策,制定整改方案,不掩饰、不推诿、不遗漏,确保全面覆盖所有问题。坚持对着问题改、较真碰硬改、上下联动改、实事求是改的原则,按照“三单”知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对能够当下改的按期整改到位,对需要长期整改的稳步推进,确保条条有整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扎实推进问题的整改。

为确保成效,宁陕建立问题发现、研判、解决的工作机制,健全问题整改的进展报告、成效评价、日常监督机制,完善部门协同配合体制机制,强化问题整改动态管理,不定期组织问题整改“回头看”,及时进行自我评估、研判整改工作,并完善整改工作纠错、跟踪问效机制,巩固整改效果。

连日来,该县干部放弃“五一”假期休息,走村入户,根据排查研判反馈的问题,制定方案抓紧进行问题整改,确保如期实现全县的脱贫“摘帽”目标。

媒体聚焦|5月6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媒体聚焦|5月6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