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都學什麼知識?如何正確引導小學生學習?

魯濱遜不漂流


小學數學學的內容還是挺多的!現在教材的版本很多,雖然每個版本的編排順序不一定一樣,但是包括的內容都差不多,到小升初總複習的時候,主要的知識考點基本上一樣!這裡以蘇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為例,來介紹小學數學的內容體系!

一年級(上冊):一,數一數; 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四,認位置;五,認識10以內的數; 六,認識圖形;七,分與合;八,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九,認識11-20各數;十,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一年級(下冊):一,20以內的退位減法;二,認識圖形(二);三,認識100以內的數;四,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五,元、角、分;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二年級(上冊):一,100以內的加法和滅法(三);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三,表內乘法(一); 四,表內除法(一);五,釐米和米;六,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二);七,觀察物體。

二年級(下冊):一,有餘數的除法;二,時分秒;三,認識方向;四,認識萬以內的數;五,分米和毫米;六,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七,角的初步認識。

三年級(上冊):一,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二,幹克和克;三,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是多少;四,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五,解決問題的策略,間隔排列;六,平移、旋轉和軸對稱;七,分數的初步認識(一)。

三年級(下冊):一,兩位數乘兩位數;二,幹米和噸;三,解決問題的策略;四,混合運算,算“24點”;五,年、月、日;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七,分數的初步認識(二);八,小數的初步認識;九,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四年級(上冊):一,升和毫升;二,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三,觀察物體;四,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五,解決問題的策略;六,可能性;七,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八,垂線與平行線。

四年級(下冊):一,平移、旋轉和軸對稱;二,認識多位數;三,三位數乘兩位數;四,用計算器計算;五,解決問題的策略;六,運算律;七,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多邊形的內角和;八,確定位置。

五年級(上冊):一,負數的初步認識;二,多邊形的面積;三,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四,小數加法和減法;五,小數乘法和除法;六,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二);七,解決問題的策略;八,用字母表示數。

五年級(下冊):一,簡易方程;二,折線統計圖;三,倍數與因數,和與積的奇偶性;四,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五,分數加法和減法;六,圓;七,解決問題的策略。

六年級(上冊):一,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塗色的正方體;二,分數乘法;三,分數除法,樹葉中的比;四,解決問題的策略;五,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六,百分數。

六年級(下冊):一,扇形統計圖;二,圓柱和圓錐;三,解決問題的策略;四,比例;五,確定位置;六,正比例和反比例。

概括起來,分為四大模塊:

一是數與代數。二是圖形與幾何。三是統計與可能性。四是實踐與應用。

小學生應該怎樣去學習呢?

在這裡給大家幾個建議:

一,一定要注重打好數學基礎。

這裡的基礎包括基礎概念,公式,定理,法則,基礎的計算,基礎的應用題等等。

二,一定要養成打草稿的習慣。

把數學草稿當成學好數學的一部分。一份好的草稿紙應該做到以下幾個部分。

1,整潔。寫字,或者畫圖都要工整,乾淨。

2,分區。在打草稿之前,可以把草稿紙分區,橫著對摺或者豎著對摺都可以,一般建議大家豎著對摺。劃線分區也可以。

3,寫題號,按順序打。儘量保持和試卷相同的結構,從前到後,試卷做到那題,草稿就打到那題,按 順序打。

4,儘量把過程寫清楚。檢查試卷也就是在檢查草稿,如果草稿紙上的過程很清楚,檢查起來就很方便,快捷,準確。

5,養成檢查草稿的習慣。

三,在打好基礎,打好草稿的基礎上,培養數學思想和方法。

總而言之,把數學基礎打紮實,養成打草稿的好習慣,再適當的拔高,會更加的有意義!


大鵬老師講小升初數學


小學數學從學科分支層面分為三條主線,分別是“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概率與統計”。全國流通的各版本教材雖在課時編排和具體知識點結構上略有不同,但都嚴格遵循著這三條主線交替前進的節奏。每一條學科分支又有細分,例如“數與代數”又包含了“常見的量”、“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式與方程”、“正反比例”等分支。整個小學階段共要求掌握約400~420個知識點(各版本教材對知識點的定義略有差異),其中“數與代數”部分最多,約佔270個左右,“圖形與幾何”約110個,“概率與統計”約25個。


需要特別指出的時,教綱要求的教學重點已經由知識點的掌握,全面遷移到了核心能力素養的培育。目前在小學數學領域形成政策共識的核心能力素養共9大類,1.運算能力;2.空間想象能力;3.數據分析能力;4.推理能力;5.抽象能力;6.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7.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8.評價和反思的能力;9.創新能力。每一類下還有根據階段不同,形成的具體目標要求,以及與課程對應的匹配。


全國範圍內,教育主管部分和研究單位,都在大力要求學校及一線教師,履行核心能力素養培養的職能,在教學中體現和強化能力的培養。這一點與社會上認為“學校沒教什麼呀,課外班才真正教會了內容”的普遍認識是截然相反的。這一認知上的巨大的矛盾主要與能力評級的體系還不夠完善(家長及學校更大程度還是“唯題論”主導),以及教學改革的步伐相關。


一些前沿性的地區和示範校,例如北京海淀區,上海地區,江蘇地區,已經在探索如何有效、直觀的評價核心能力素養,如何能夠將能力的達標水平展示給社會,如何能將評價體系更多的向能力而非“技巧”轉移。這一點確實也需要家長和社會的共同認同和幫助。


學多點小學數學


大家好,【小熊愛故事】每天講一個小故事,每天聽一個小道理,每天進步一點點。

其實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大,我回答後面的問題,就是怎樣正確引導小學生學習數學。

我個人覺得,學習數學就一定要學會建模,這樣學習數學會非常輕鬆,什麼是建模呢?我認為就是大腦中要有一幅畫,比如簡單點,人家問你2+3=?你閉上眼睛,大腦裡面會有2個東西+3個東西,一共有5個東西,這就是建模。這個東西很重要,特別是初中時的立體幾何,為什麼很多學生小學數學很好,初中就是學不好?就是這個原理,他們理解上就比別人慢一拍了。

我要說的方法,你不要用你現在大人的眼光去想,要用小孩子的心理來看。我再舉個例子,比如18+7=?口算的時候,首先你要讓孩子在心裡想著7個蘋果可以分解2個+5個,而分出來的2個和原來的18個蘋果剛好是20個蘋果,分出來的還有5個沒有進來,現在讓它進來,就是25個蘋果。我們覺得很簡單,其實小孩子覺得很難,難在哪裡?難在要他在大腦中形成一幅畫。再比如一個正方體,你心中沒有畫怎麼知道它有6個面?12條邊?8個頂點?難道靠背誦嗎?

所以在理科上,一定要注意這個方法的培養。

希望大家關注留言討論,謝謝大家。


小熊愛故事


小學數學的知識可以分成數和形兩大類。在數的方面,從自然數的認識開始,到分數、小數的認識,最後到負數的認識。還有計算,從簡單的加減乘除到大數、分數、小數的加減乘除,最後到括號的運用。在行的方面,小學階段主要是平面圖形的認識,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形等。還有立體圖形的認識,比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等。


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從圖形思維到邏輯思維的一個跨越過程,學生在幼兒時期認識的都是圖形而不是數字,到了小學階段就要從圖形中剝離出來,學會用數字去表示事物。要用學生能聽懂的語言去引導,用學生能理解的事物去舉例說明,而不是一張嘴滿口的XYZ,說得跟天書一樣,從而導致說也說不明白,聽也聽不懂。


陶陶學吧


小學數學是基礎,在小學數學的範圍裡還沒有引申出很明確的數學思維,所以基本上以計算為主,後面隨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應用題的引入,會鍛鍊孩子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年級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算對,包括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以及後期的四則混合運算。

後期還有分數及其運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這些都是將來初中要用到的基礎。

至於如何引導,首先是不要讓孩子厭煩,因為計算能力是需要練的,越純熟計算出錯的概率就越小。但是訓練計算是很枯燥的,所以就需要家長想辦法既要練,有要讓孩子不煩。最好的辦法是每天練一點,天天堅持。

其次,要養成孩子正確的學習習慣,不要邊學邊玩,邊學邊打擾孩子,這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要教會孩子如何檢查。很多家長是要求孩子檢查做過的練習的,但並沒有教如何去檢查。每每讓孩子檢查,孩子就會很茫然,不知道從哪裡入手,總是草草就過去,養成了不好的檢查習慣,所以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檢查作業。


孔祥安說


小學數學主要是以基礎知識為主,基本上以計算為主,後面隨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應用題的引入,會鍛鍊孩子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年級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算對,包括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以及後期的四則混合運算。

後期還有分數及其運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這些都是將來初中要用到的基礎。

至於引導孩子學習,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導孩子的興趣了,不管學習什麼興趣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數學這麼學科,本身小學生對於數學都比較抗拒,畢竟太複雜了,邏輯性太強。

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一些教具實物結合有喜歡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的課程會比較受孩子們的喜歡,孩子不會覺得枯燥無聊,還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可以參考下火花思維的課程,是數學思維方面的,課程就比較受孩子們的喜歡。


小數課代表


小學一二年級就是加減乘除等運算,小學的知識和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家長問的後一句,如何正確引導小學生學習,我感覺這個家長思路比較正確,其實這就是學習的習慣問題。

還記得我們讀書時,自己上臺或者別的成績好的同學分享學習方法嗎?無論是誰,可能上去就是講,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後複習,當時聽的時候可能感覺很枯燥,很乏味,怎麼都是千篇一律,但真理就是這樣,不是嗎?

課前預習,怎麼預習,預習的目的和作用要不斷的灌輸給孩子,也要讓孩子嚐到預習的甜頭,只有體驗到了,才能深刻的理解!

課中認真聽講,為什麼要認真聽講?本該認真聽講的時候,你走神,你說話,你玩,這不得靠別的時間去彌補?

課後複習,最能體現複習的就是做家庭作業了,這是一個鞏固知識的過程,會還是不會,一目瞭然,認真的老師都會佈置家庭作業,沒空的家長都嫌作業多,這是個矛盾體!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探討孩子的教育,我發佈了很多教育的文章!希望對孩子有用!


教育公益大講堂


正確引導小學生學習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是以下幾點:

1.給學生提供想的機會;

2.讓學生想說就說;

3.放手讓學生去做;

4.教給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

綜合上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只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實踐,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切實、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奧數輕鬆學


小學涵蓋識別數字,四則運算,分數小數,單位換算,幾何圖形,三角,圓,四邊形的,周長面積等。

深入的有應用題,就是學以致用,帶上單位,小數,分數的應用題,解方程。

要是上奧數那可就複雜大發了,概率論,立體幾何,數三角,算線段。

數學難在一個理字上面,只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跳出數學談數學才能把數學學好,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能捨本逐末,不能因噎廢食。

數學理不難,難在方法,思路,腦子裡能不能多想一步,再多想一步,鑽的思維很重要。如果知難而退,淺嘗輒止,那是學不好數學的。


究字源小課堂


小學就是學的四則運算:加、減、乘、除。

其他內容都在數學之外,如果不能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過分強調數學抽象的一面,那麼除去極個別有那麼一些天賦的小朋友之外,其他小朋友肯定都會學蒙了。

所以小學數學如何學,關鍵看如何引導,我認為一定要往具體化、形象化、可視化方面引導,讓小朋友們“看得見、摸得著”,能夠感受到數學的力量,這非常重要。

然後慢慢積累小朋友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給他們培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基本就ok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