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最近,滴滴又雙叒叕出事了。

樂清年僅20歲的姑娘被滴滴司機殺害,距離之前發生的空姐案只有三個月的時間。

在這兩件事件的期間,滴滴非但沒有進行整改,更是在樂清姑娘事件後發出這樣的聲明,讓人不禁想問一句:你這是還想再發生第三次?一條人命一個家庭就三倍價?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後續的一連串發酵事件,更加讓人寒心。

——姑娘出事前曾向朋友求助,然而滴滴客服卻反覆推脫;

——事件前一天,曾有女乘客投訴該殺人犯騷擾且有不軌企圖,但沒有引起滴滴重視;

——各地滴滴司機的群聊被爆出,內容不堪入目,雖然涉事人已被逮捕,但沒有被爆出來的地方隱藏著更多。。

然而今天,我並不想再就事件本身痛罵殺人犯,譴責滴滴,懷念以前的出租車,而是想就事件背後的言論,發表一下對於如今“流量時代”的看法。

信息爆炸的時代

網絡的發展的確給人帶來許多便利,現在任何國家的任何事,看電視新聞都不如刷微博來得迅速。

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傳播途徑多且迅速,對於信息的正確性,很難及時地去判別是否對錯。更何況手機屏幕前的看客們並不是當事人,瞭解事實真相的渠道,全靠微博上“大V們”的那幾行字。

傳話遊戲小時候都玩過,一句話通過幾個人的描述傳達,到最後一個人,可以變成和原話完全相反的意思。

歸根究底,每個人理解的側重點不同,所以在傳話的過程中,會加上自己的主觀看法,到下一個的耳朵裡,就會又被貼上一層自我理解,那反覆的疊加後,到最後一個人這兒當然會出現偏差。

由此可見,“聽風就是雨”的特點,再加上大量迅速的傳播,在網絡社交平臺上,是多麼容易且可怕的一件事。

這次滴滴事件發生之後,冒出了很多五花八門的報警方式,有短信還有視頻報警,甚至連“法制日報”、“人民網”這樣的權威藍V都進行了轉載發佈。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可以看下這條微博的轉發量達到了5415,再加上口口相傳的,就算不弄得人盡皆知,那也起碼周圍人都會知道吧。

然而令我感到非常涼涼的是,第二天,便又有藍V出來闢謠,短信報警、視頻報警,只是部分地區開通,最直接的報警方式還是撥打110。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就連先前轉發視頻報警方式的“人民網”,也緊跟闢謠,“法制日報”更是刪除了之前的相關微博。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在看到闢謠信息前,同事剛發給我微信報警的小程序,我也剛剛和她講了短信報警的方式。而當我看到這些闢謠的消息後,忍不住嘆了口氣。

如果,在一個還沒有開通這些功能的地區裡,有人遇到危急情況並且採用了這類報警方式,後果又是怎樣的?

要知道這類權威性特別強的藍V,還有那些坐擁幾百萬粉絲的大V們,公信力和傳播力都特別的強,如果在發佈前沒有經過細緻的調查就發消息,那之後激起的千層浪,是無法想象的沉重。

例如這兩天同樣受到關注的“安醫生事件”,這就是非常典型的輿論暴力導向。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起初,男童家長捏造事實,也有大V不知出於什麼目的轉發了時間版本一,即男童家是受害方。一時間,對於安醫生的口誅筆伐、搜索人肉鋪天蓋地,最終這位醫生因為不堪網絡暴力而自殺。

事實在她死後才被揭開,一開始的受害人才是真正的犯罪人,瞬間風評一下子轉向,對於男童家長的謾罵和人肉屢見不鮮。

這種“反轉-再反轉-又反轉”的事情出現得多了,導致了輿論的導向很難把控,廣大網民們並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連看到的新聞,也要對真假打個大大的問號,今天罵娘,明天可能就變成罵爹了。

畢竟信息爆炸迅速的如今,今天我看到了這條新聞,明天可能就看不到了。

除了“聽風就是雨”不加以判斷人群外,還有一類人,他們在網上通過各種方式吸引流量,消費死者,捏造事實,對於這樣的人,只想問一句:

人血饅頭好吃嗎?

地獄空蕩蕩

有一句話: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在這起滴滴事件發生後,評論裡你一定見過這樣的評論:

“穿的這麼sao,難怪被XX。”

“不是槓精,但還是想說,女孩子在外面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對於第一種人,看到舉報就好,罵一句都是浪費時間。

那麼第二種人呢?

有的人在下面直接懟:

“就知道要女孩子保護好自己,就不能讓男的管好自己的下半身嗎?!”

“女孩子穿什麼衣服是她們的權利,這都不是你犯罪的理由!”

對此,我持保留意見。

我認可“在外面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但同樣的,女孩子在力氣體型上完全輸給男人,因此,這位網友說的“女孩子尤其要保護好自己”,其實並沒有毛病。

當然,對於那些呼籲讓男人管好自己的聲音,我也非常贊同。

先前小編有推薦過一部叫《unnatural》的日劇,裡面有一段話,甩出來足矣打爛那些直男癌屌絲的臉。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然而,你覺得在事件底下的評論看到那些不堪入目的評論已經非常讓人寒心,其實更讓人覺得悲哀的,是網上那些吃人血饅頭、捕風捉影的人。

事件發生還沒到一週,武漢滴滴司機的群聊就掛上了網,對於女孩的惡意詆譭和侮辱性言語,以及被曝之後無所謂的態度。。。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哎。。。

有些人就是心理變態滿足自己的惡意,有些人,為了博關注,各種反串黑、職業槓精等,吸引大眾的目光,無時無刻在持續消費著已逝之人。

現在犯罪成本的低廉,在網上敲敲鍵盤,就能打出一串惡意引導的話,還不用承擔任何的風險,頂多被網友抨擊幾句,但還不至於到被人肉的地步,這會讓那些人覺得,其實這麼發洩發洩惡意,並沒有什麼關係嘛。

之前提到的“安醫生事件”,在這裡同樣可以被舉為例子。

因為有了不懷好意的輿論導向,加上現在網上都是虛構的信息,誰都不知道發表這條惡意評論的人誰,也許現實中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優秀男士,前一秒,他還在罵安醫生不是人,後一秒就可以跟風罵男童是雜種。

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評論,每個人都彷彿是審判者,但其實這些人也都是跟風在“犯罪”而已,因為“低廉的犯罪成本”,反正不是我一個人在罵,反正大家都在罵,我一個人說一句也沒什麼吧。

然而正是這麼一句句自認為在維護“正義”的話,逼死了那位醫生,而現在,正想要逼死男童家庭。

惡人自會有人來判決,還輪不到千萬張不相干的嘴在那裡碎碎念,畢竟你還沒資格去制裁他人。

需求促成的產品

人類的需求促使著產品的誕生,消費和利潤驅使著擴張。而滴滴順風車的業務也是嗅著了商機,才逐漸地發展起來。

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為了順應創業人群的增多和辦公方式的多樣化,ShinApollo前後推出多種產品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滴滴打車在出租車不斷提價的年代橫空出世,應對了日益增加的出行,解決了一大部分人群打車難的問題。

然而滴滴卻只將目光放在瞭如何擴大和發展上,忽視了自身產品可能出現的缺陷。

前兩年,uber還和滴滴正面剛的時候,有一次下午外出便叫了輛uber,司機說,“自己在公司裡下午沒什麼事,所以出來接了兩個小時的單,現在要回去開會了,老闆回來了”,並且全程沒有使用導航。

而現在,因為市場上滴滴的一家獨大,客戶沒有別的選擇,大量的出行群體也增加了滴滴司機的數量,那麼當需求量突然一下子增大的時候,平臺對於司機的認證,還會像之前那樣嚴格嗎?

甚至,有的人只是租一輛車,有一部智能手機,上傳一下身份證,就可以認證為滴滴司機。

那麼乘客的安全,誰能來保障?

在三個月前,空姐事件之後,滴滴下線了一段時間的順風車業務並進行整改,然並卵,沒幾天業務重新上線,一直說讓滴滴道歉的那些人,會繼續使用滴滴,現在說卸載的人,指不定三個月後又重新安裝回來。

碰巧,今天百度的熱搜正是uber新聞。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天價的罰單,CEO被逼下課,這種事在國內並不會發生,大家只會在網上罵著滴滴沒良心,三天過後想念滴滴的便捷,就算坐一次車可能都心驚膽戰,但並不會妨礙繼續使用。

說到底,還是市場和產品的關係。

起初滴滴順風車業務的上線,確實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畢竟企業,也不是慈善機構,滴滴想獨佔市場並非不能理解。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裡。

市場上沒有主要的競爭對手,有的消費者第一個知道的打車軟件就是滴滴,並且它還與支付寶綁定,就算懶得下載滴滴app,支付寶app總歸99.9%的人都有吧。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於是,當傳統的出租車遭到了專車和順風車的衝擊,並且最終還成為了滴滴中的一條業務線的時候,你是不是發現現在馬路上揚招出租車變得非常困難?

出租車的拒載、加價,這類以前不太會發生的情況,現在比比皆是,造成這樣的問題,滴滴佔了很大一部分責任。

當然並不是說這樣的便民產業不能出現,只是當它順應著需求誕生後,如何管理,如何著眼於未來的發展,遠比只顧著利益來的更重要。

目前,滴滴的順風車業務無限期下線,幾位高管被免職,並全力配合各地警方進行安全整改,似乎一切都是為了日後的捲土重來而做鋪墊。

只是,大多數人最關心的,並不是受害人長的多漂亮,兇手的童年遭遇多悲慘,也不是推卸責任分到底是誰的鍋,我們在意的,自始至終,都只是後續的處理和採取的措施。

如果這些悲劇不引起任何的警示,那逝去的生命,又該徘徊何處?

滴滴道歉,但人間的魔鬼並不會少

歡迎關注“ShinApollo”官方微博、微信,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發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