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投资者和“迷糊”的安信信托

和讯网消息 这一次,投资者似乎提前嗅出了危险的味道,在安信信托(600816)会计“乌龙”事件曝出前两天,安信信托股价连续暴跌,仅4月26日、28日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为19.01%,同期大盘跌幅为1.96%。

4月29日晚间,安信信托公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安信信托实现营业收入-8.51亿元,同比减少115.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3亿元,同比减少149.96%;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34亿元,同比减少246.47%。

对于业绩的大幅下滑,安信信托在年报中称,公司固有业务2018年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根据会计准则及相关政策,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对部分金融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对当期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分开来看,安信信托主要有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

前者是信托公司运用自有资本开展的业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贷款、租赁、投资、同业存放、同业拆放等,安信信托目前固有业务主要包括固有资金存贷款及投资业务。

后者则是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公司名义对受托的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进行管理或处分,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对于固有业务,报告期内,安信信托的利息净收入为1390.81万元,同比减少88.96%;投资收益为亏损8527.5万元,前值为7.85亿元,安信信托表示,主要系处置金融资产损失增加所致;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亏损23.17亿元,同比下滑287.66%,主要受资本市场股价下跌影响,浮动亏损比上年度增加。

“聪明”的投资者和“迷糊”的安信信托

受资本市场和金融监管影响,安信信托的信托业务也发生了明显的下滑,2018年,其手续费及佣金金收入为15.38亿元,前值为52.8亿元,同比下滑70.87%。

对于信托行业而言,资管新规“去通道、控分级、降杠杆、除嵌套”等一系列监管规定的落地,在短期内意味着着转型升级的阵痛,信托业务作为安信信托的核心业务,在这一点上表现地淋漓尽致了。

但是,规定已出,“严监管”大趋势不变,所以企业只能自变以谋求再发展,安信信托一直以“实业投行”为战略定位,但其投研能力似乎赶不上战略。

年报显示,公司对截至2018年9月28日持有印纪传媒(002143)股票对应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损失,核算后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9.91亿元。

原来的印纪传媒已经披星戴帽,4月8日,印纪传媒被ST成ST印纪,4月30日,因最近一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再被带帽。

“聪明”的投资者和“迷糊”的安信信托

*ST印纪2018年股价

无独有偶,4月29日,安信信托因债务人“中弘卓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弘退的母公司)因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导致2018年末公司持有的债权到期后发生实质性违约,拟对该项债权按100%计提减值损失,涉及金额为5.5亿元。

目前中弘退已经退市,成为市场化退市第一股。

接连两次踩雷,一个披星戴帽,一个已经退市,是意外?还是偶然中的必然?这可能值得考究。

在2018年年报披露上,安信信托的低级错误,却让15万投资者甚至更多人大跌眼镜。

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发现,由于工作疏忽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导致2018年度营业收入存在差错。和讯网对比调整前后的年报发现,安信信托2018年度营收收入由之前的-8.51亿元,更正为2.05亿元,前后数据相差了10亿元人民币,但安信信托却在公告中解释会计差错修正的原因。

这样的轻描淡写究竟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使然?这值得投资者们深思和注意。

“聪明”的投资者和“迷糊”的安信信托

换言之,这似乎不该是一个上市公司应有的态度。

此外,值得注意地是,在如此糟糕的业绩表现下,其高管年薪却让人艳羡不已。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及管理费为6.93亿元,前值8.32亿元,同比下降16.71%,安信信托表示,根据公司薪酬管理制度规定,本期计提的绩效薪酬下降。

但是,降低绩效薪资似乎只是针对普通员工,安信信托高管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在资本市场遇冷情况下,反而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譬如,董事长王少钦涨薪54.5万至513万,副董事长高超涨薪111.6万至374.9万,涨幅近50%,副总裁梁清德也涨了30万至688.6万,原董事、总裁杨晓波也涨了100多万,现领薪1098万元等等,几乎所有高管都涨了不少薪酬。

“聪明”的投资者和“迷糊”的安信信托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财经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财经”,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