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主观题,法学生你得做到主客一体!

首届法考的“2+1”新形式,将主观题和客观题分离,逐项考查。但因两轮考试间隔较短,不少考生在时间分配上吃了大亏导致成绩不理想。为避免今年重蹈覆辙,大家需在当前的备考中实行正确的策略——主客一体。

想过主观题,法学生你得做到主客一体!

所谓主客一体,是指在准备客观题的过程中,即着手培养应对主观题的能力。涉及到的考查科目主要含以下两类:

  • 带有政治倾向的学科

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宪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 大学科

如民法、刑法、行政法、民诉、刑诉、商法、法理

想过主观题,法学生你得做到主客一体!

要做到“主客一体”,大家需在客观题的复习过程中,做到以下四点:

1.多说,以训练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然,在说的过程中要逐步使用法言法语

2.多写,只有多动笔写,自己的书写能力才能提高,光看不写假把式。

3.将客观题当成主观题来做。即,在做客观题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去追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为什么这个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并自我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掌握试题背后的考点后,你在将客观题做透的同时,通过追问和讲解,在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得到另充分的锻炼,从而应对主观题的能力也在短时间内得到另提升。

4.将学科之间关联性强的考点串联起来,这是因为法考主观题与司考主观题相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想过主观题,法学生你得做到主客一体!

“主客一体”作为当前较为合理的备考策略,我们的很多老师都会在平时的授课或微博栏目中强调。比如徐光华老师的“徐光华讲刑法案例”栏目、比如孟献贵/李年清老师的“法条记忆栏目”都在帮大家同步训练主观题的答题能力;又比如李帅老师的“每日一题”栏目还将客观题/主观题融合,逐一分析答案的同时,还总结了一套“主观题作答过程中常犯错误”,大家不妨一起来看看是否有同样的问题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1

画蛇添足

主观题作答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写多少取决于答题时间和作答空间;要紧紧围绕问题来作答,问什么答什么;没问的,就别答;正所谓,言多必失也。

02

答非所问

答题先审题,审清考点、再动笔;千万别连命题人想考什么都不知道,就乱答一气;这样写再多,也是无益的。

03

定性错误

主观题的作答往往少不了定性,如果在定性上就犯了错误,那么理由解释再多也是徒劳。

04

语句不通

读起来不通顺,就会导致阅卷人不能正确理解我们想表达的意思,进而影响分数;望存在此类问题者,切实提高一下自己的语文能力。

05

逻辑混乱

作为法律人,讲话要讲究逻辑性,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或者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很难让阅卷人明白我们想表达的意思。

06

错字连篇

很多错字不是主观意识上故意为之,而是不小心打错/写错;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呈现在阅卷人面前的就是错字;所以,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再检查一遍是否有错字。

07

一逗到底

学生时代,我们都或许听过类似的提醒“谢作诗不要一逗到底”。法考主观题的作答亦应避免养成该习惯,因为这样会显得你的回答没有层次感。

08

鸠占鹊巢

在作答过程中欠缺大局观,经常会将本属于下一题的答案一鼓作气地写在上一题中;这样就导致上一题过于丰满,而下一题却枯瘦如柴。

文/部分观点、内容整理自微博@民法大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