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我們陪獨居老人過大年 陪留守兒童過“六一”

全媒體記者 王蘭蘭 李晨翀 張苗苗 魏海洋

晚報首次組織獨居老人集體過大年活動

2007年1月30日,記者在十一化建生活小區採訪時瞭解到,該小區的十幾位獨居老人正打算聚在一塊熱熱鬧鬧過個大年。他們有的是怕包了餃子一個人吃不完,有的是孩子不在家吃啥啥不香……其實,這些獨居老人的心思都一樣,過年他們需要“人氣”和熱鬧的氣氛。得知這些老人的想法後,《汴梁晚報》於1月31日發出倡議,招募為老人們準備合適年夜飯的飯店和陪伴老人過大年的志願者。

報道發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2月1日就有19位老人報名參加集體過大年活動。另外,許多志願者﹑飯店﹑商家也紛紛給報社打來電話表示要獻愛心,他們有的表示可以派車接送老人,有的表示要為老人們貼春聯﹑配眼鏡﹑贈鮮花﹑做賀卡等。經過精心準備,2月17日16時許,在汴梁晚報的組織下,60餘位獨居﹑空巢老人分別聚集在黃合樓﹑百年老媽飯店同吃年夜飯。席間,數十位志願者為老人獻上精彩的文藝節目,多家企業代表為老人獻上精美的禮物,老人們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大年。

從活動發起至今,汴梁晚報組織“獨居老人集體過大年”活動已成功舉辦11屆。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11年來,每年除夕前,本報將居住在市區的獨居老人組織在一起,用熱情的問候、熱鬧的聯歡、精美的禮物以及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溫暖每位到場的老人。

徵集30戶友好家庭 陪留守兒童過“六一”

留守兒童常年遠離父母,他們在節日裡更渴望親情。記者在柳園口鄉大辛莊村採訪時,3年多沒見過父母的留守兒童李家耀說,他每天都想父母,但是父母的形象卻越來越模糊,父母的聲音也越來越生疏。要強的他還積攢了一摞獲獎證書,他渴望父母能把他攬在懷裡誇獎他……在開封,像李家耀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為了讓他們過一個充滿愛的兒童節,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汴梁晚報》於5月24日發起了“讓我們陪留守兒童過‘六一’”的倡議,公開徵集30戶友好家庭,成年人做一天代理父母,小朋友認識一個同齡夥伴。

倡議發出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熱心市民紛紛給汴梁晚報打來電話報名參與,第一天就有24戶家庭報名,表達了他們願意陪留守兒童過節的願望。活動開展兩天後,報名人數就遠遠超過了預定名額,許多商家和愛心人士也紛紛表示要為留守兒童獻愛心。6月1日,市婦聯,龍亭區委﹑區政府和汴梁晚報共同舉辦了關愛留守兒童大行動。活動現場,和30名留守兒童結成對子的30個友好家庭給孩子們帶來了禮物,讓孩子們在歡歌笑語中度過了兒童節。

宣傳好人傳播正能量 劉傳真事蹟感動開封

沒有子女在身邊,動過4次大手術,腿裡留著鋼板;生活在眾人的關愛中,又把雙手伸向需要幫助的人。2007年,家在我市東二道街的70歲老人劉傳真用自己的善良,關心著一個又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她的事蹟感動了一個又一個人。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多年來,劉傳真一直默默幫助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劉傳真的事蹟在本報的持續關注和多次報道下,在社會上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劉傳真曾榮獲全國十大“最美家鄉人” “感動開封十佳人物”“愛心媽媽”等稱號。一路走來,她不僅給許多家庭困難、身殘志堅的孩子帶來了希望,更以榜樣的力量帶動身邊的許多人從事公益事業。

這位真實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小人物,儘管沒有太多傳奇故事和豪言壯語,她的事蹟卻觸動我們的內心,她帶來的正能量感動開封。本報對劉傳真的宣傳報道,讓身邊正能量成為新時代的文明標杆,帶動更多人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今,劉傳真老人的榜樣力量深入市民心中,並引發了強烈反響,在她的感染下,越來越多的人積極、主動地加入奉獻愛心的隊伍。《汴梁晚報》宣傳好人,傳播正能量,帶動更多人進步。

晚報見證

投資3.5億元建水系二期工程。水系二期工程分三個工程段,南段為包公湖至西門大街,長度536米,建設期限為2007年1月初至11月底;中段為西門大街至法院街,長度488米,建設期限為2007年3月1日至11月底;北段為法院街至龍亭湖,長度619米,建設期限為2007年3月1日至12月底。

鄭汴國際馬拉松成功舉行。2月15日,鄭汴國際馬拉松賽獲准舉辦。5月6日8時,伴隨著清脆的發令槍聲,5000餘名運動員迎著朝陽從鄭州出發向開封奔跑。

汴梁晚報號城際公交車上路。7月23日8時,“汴梁晚報號”城際公交開通儀式在金明廣場隆重舉行。

我市秋菊夏開填補國內空白。我市研究成功的“秋菊夏開”栽培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開封成為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城市。在交通部公佈的《國家公路運輸樞紐佈局規劃》中,我市被確定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這標誌著我市公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納入國家投資整體規劃之中。

書店街成為步行街。從9月20日起,書店街從7時至18時實行交通管制,開啟了書店街成為步行街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