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怎樣系統地學習寫作?分幾個步驟?

父子私塾


作文“四塊”

要說作文系統,我覺得可以分四塊。

第一塊是寫作系統。

這一塊主要指寫作的理論和方法。比如作文的主題啊,選材啊,結構啊,等等。再就是寫作文的各種方法,如開頭方法啊,結尾方法啊,過渡方法啊,等等。還有就是寫作文的一些技巧,如懸念啊,抑揚啊,對比啊,等等。

第二塊是文體系統。

寫作文,需要掌握多種文體,如寫人、寫事、寫景、寫物;還有想象文、讀後感、書信、日記等。這些文體,都各有特點,都需要反覆練習,才能熟練掌握。

第三塊是閱讀系統。

寫作文需要大量的閱讀,以便為寫作提供材料。還需要掌握一些閱讀方法,如粗讀和精讀、概括中心、做讀書筆記等。

第四塊是觀察系統。

寫作文,要反映生活,而要反映生活,就要觀察生活。觀察生活,就需要掌握觀察方法。觀察的方法很多,如動態觀察、靜態觀察、全面觀察、重點觀察等。

其實,這四塊只是個大致的劃分。這四塊之間也是互相聯繫的,不開分割的。

學寫作文時,四方面可能是同時進行的,並不是按一塊一塊來學的。

以上分法未必妥當,僅供討論!


閆老師教作文


小學生學習寫作要有一套科學全面的寫作體系。

寫作第一階段是流水作文。這個階段要訓練孩子大膽寫,不怕寫。這個階段要訓練孩子們自然寫作的能力。可以用到零秒思維寫作的三個方法:不許停、不許想、不許改。

不許停就是拿起筆來就開始寫,不要停下來。中間不知道寫什麼就把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這寫什麼的狀態寫下來,當有想法的時候又接著往後面去寫。

不許想就是不要想太多,不要想太快,要保持寫的速度和想的速度一致。

不許改就是不要邊寫邊改,寫完了再考慮改不改,要一口氣寫完內容。

寫作第二階段就是豐富內容的階段。要充分調動自己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把親身感受到的內容寫出來。

寫作第三階段就是構思階段。要學會構思,學會在結構框架裡思考內容,然後按結構寫作。

以上基本上是學生階段要訓練的寫作內容和寫作體系。

關於寫作的方法可以參考我的文章瞭解更細緻的內容。


童教雷鳴


小學生系統地學習寫作和成年人系統地學習寫作有相同之處也也有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

1,積累生活實踐。

讓孩子痛快地玩,痛快地體驗生活。

沒有生活,就沒有寫作的素材,就是再有寫作技巧也沒有任何辦法寫出東西了。

這和大作家有意識地體驗生活是一樣的道理。生活積累就是煮粥的米。

2,閱讀的積累。

這是學習他人之長。從文字、詞彙到表達方法以及思考的引申、智慧的開啟,都是在閱讀中完成的。

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更何況小學生才是人生的剛起步階段,正是學習的好時機。

3,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表述出來。

用語言說出來,這是一種思維表達的訓練,再有意識地用文字或者錄音記錄下來,再回聽,可以反覆修改。這就是一個琢磨的過程。

沒有第一步就寫不出什麼東西;沒有第二個內容,就不會寫出趣味來;沒有第三步,文字水平的提高就很難。

小學生寫作和大作家寫作的不同之處:

4,目的不同。

小學生寫作就是練表述或者完成作業,是自然的或者被動的<strong>。大作家寫作心中有一種社會責任寄託在了創作中,是主動的。


快樂庭院


這個配圖對寫作很有幫助


一生一世85455831


我是來看圖的


一個大俠少顆牙


我是看圖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