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之女皇武曌(武則天)

真實歷史之女皇武曌(武則天)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這麼一段精彩的片段,那就是打破傳統的唐周時期(也可稱為初唐時期),那麼這個時期有什麼特別的呢?因為他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武則天”,同時也是歷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之一,她無論是對歷史還是在那個時期的國家,都有著極大的貢獻,一個人在成功的道路上本生就是功過難比的,而這位叱吒風雲的女皇在歷史上的記載也是很受爭議的(無論前唐史書還是後唐史書),甚至連她具體的出生時期與駕崩都是很有爭議的(無論前唐史書還是後唐史書甚至連《資治通鑑》都另有版本,更別說野史記載了),畢竟正史對待她的記載都有多個版本而且民間野史就更加複雜了。

武則天(大概為624年-705),本名武珝,後改名武曌,而後入宮唐太宗賜名武媚(武媚娘),蜀都利州人(今四川廣元),而祖籍為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其父武士彠曾經擔任利州都督(今四川廣元)時誕下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大概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大概終年82歲),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是家中次女。十四歲時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宣佈改唐為周,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

那麼在歷史上對於武則天的評價的爭議是非常大的,而負面評價以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但趙翼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而岑仲勉還說:“武后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真實歷史之女皇武曌(武則天)

但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成就大事業的人,都避免不了爭鬥與流血。帝王權術、政治鬥爭本身就比實際的戰場更加的複雜血腥。回顧歷史可見,古來君王皆是如此。無非與武則天成就自身的時期為封建時代,在及其封建的古代本身就男尊女卑,莫說女子為王,即便是女子為官都是難得另人接受的。那麼武則天自參與朝政起自然便受到朝野與民間的激烈反抗,又加之她清正英明自然會打壓朝野不良風氣這也造成更大的波動。假如那個時代,男女平等,沒有歧視、偏激、迂腐的觀點,我覺得也就沒有那麼多人去故意挑武則天的刺,自然歷史記載也就不會那麼混亂不堪。

歷史上女子弄權之人甚多,為何唯獨武則天爭議最大,正反對立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執政期間的高瞻遠矚 。

武則天在位期間善於治國,為了打擊以關隴集團為主的公卿門閥,破例用人,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製度,以便選用賢士。並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但也為了鞏固統治提拔酷吏周興,來俊臣等人。國家在其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極其重要的基礎,被稱為武周之治。唐中期的宰相陸讚揚武則天善於用人,賞罰分明。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因而那種認為武則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寵,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觀點,是值得商榷。

根據《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社會經濟》和《武則天與洛陽》的整理記錄可以看出,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裡,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還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準。武則天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其一,國家倉庫裡儲滿了糧食;其二,地方儲糧亦很豐富;其三,戶口顯著增加。武則天時代的手工業也在發展。主要表現在採礦業、鑄造業和紡織業上。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貿易的發達。

而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統一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願望。因此,衡量和評價任何一個帝王的好壞、是非功過,都要看其如何處理各民族的關係,能否維護國家的版圖和主權。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採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現在,長壽元年(692),武則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復“安西四鎮”的請求,並慧眼識英雄,在眾多的將領中擢拔王孝傑為全軍主帥、武威軍總管,率軍大破吐蕃,一舉收復“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疏勤、碎葉),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長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則天又在庭州設置北庭大都護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與安西大都護府分別管轄天山南北兩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版圖完整,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與中亞人民的友誼。

武則天在位時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視古建築的修建,較著名的有長安大雁塔、嵩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發展。武則天本人遵儒、寵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華江為一本《三教諸英》。發展科舉,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開放殿試,增加制舉次數和常舉難度。

真實歷史之女皇武曌(武則天)

綜上所述可見武則天在位期間完全可以突出一個帝王的英明神武,如果我們用一個人正常的角度,正常的眼光以評價帝王的方式去討論她,那她絕對同算”千古一帝“。而且爭對她負面評價一事,我綜合可靠歷史和野史在結合個人觀點得出一下結論以共各位討論(純屬個人看法,若有異議,歡迎討論指正)。

真實歷史之女皇武曌(武則天)

1.心狠手辣:事實上武則天自入宮後漸漸得是變得心狠手辣,也用殘忍狠毒得招數害了不少人,但是這裡我想說的是,大家看看歷史,歷朝歷代哪個君王不是這樣?任何一個厲害點得君王不都得有些手段麼?這本身就是古之長情,何苦刻意刁難。而且我們在看看武則天進宮後得經歷,她自身也是遍體鱗傷,從心理學角度講,一個人如果飽受折磨無非最終就兩個結果,其一便是自我放棄,逆來順受,就此認命。其二也是基本上每一個強者都會做得選擇,韜光養晦、忍辱負重帶死灰復燃之際,恩怨並報!

2.推崇酷刑:這個就是典型得黑鍋了,首先武則天雖然狠毒,但是她並非蛇蠍之人,她得狠毒也只是用在報復上面,除了報復那些摧殘過她的人,其餘人她並未折磨。其次她自身也是反對隨意酷刑折磨他人得,這點大家可以參考”請君入甕“這個成語的典故。

3.選養男妃:這個我個人覺得還是封建心理作怪,”食色性也“,性慾本身就是動物界的本欲,男人因為性慾所以會有三妻四妾、後宮佳麗。為什麼女人不可以呢?武則天也是人,也是皇帝,她有權利選擇男伴,在那個社會允許的情況下,她作為一個領主,她自然也有權力養後宮。如果她這些做法都是錯的,那麼反之古來君王后宮無數,又當如何?

4.殘害忠良:事實上武則天為了穩固地位,的確是礙於自保打壓了不少官員,其實肯定也又真正的清官良將,雖然這也的確是錯誤的,但是這種錯誤必須得範,古來君王愛才惜才之人甚多,但是”才不為我所用,亦不存活於世“。

5.搬弄朝政:有很多史書噴武則天在李治為帝期間便玩弄朝政,魅惑君主。其實我覺得這也是莫須有得罪名啊,首先李治自身就是一個玩物喪志之人,如若朝政交由他來管理還真不敢想象天下會出現什麼動亂,其次武則天也並未篡權,聽政期間李治自身都是心甘情願得。然後如果用現代得思想來說,我覺得武則天沒有罪,反而有功,這正是賢妻得表現。

真實歷史之女皇武曌(武則天)

我是龍酉,感謝大家欣賞我的作品,歡迎大家積極討論不同看法,指正不足之處。畢竟武則天也是歷史上爭議頗大之人,而我只是結合歷史與野史記載加上個人觀點給予看法,若有君子另有看法,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