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聖商胡雪巖——第一桶金


一代聖商胡雪巖——第一桶金

3

第一桶金

胡雪巖到了阜康錢莊後,開了眼界。

能進入金融行當裡,在當時是非常高級體面的工作。

他開始學習錢莊的具體實務,首先是“坐功”,就是不斷練習算銀票、串銅錢、包銀元。“坐功”的考驗期是一個月,整個月吃住都在庫房裡不許出門。胡雪巖很能吃苦,他在庫房裡練習了兩個月的“坐功”。

一個人能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這個十九歲的少年,面對風景如畫的杭州西湖,他紋絲不動,沉下了心。阜康錢莊的於老闆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幾年下來,胡雪巖都是一絲不苟、勤快努力。於老闆對他讚賞有加,五年滿師期限還不到,就破格提拔他為“跑街”,成為業務經理負責賬單文書。由於業務熟練精湛,半年後又被提拔為“出店”,作為業務主管以錢莊名義開展經營。由於平時的學習積累,胡雪巖在不同崗位上的表現都非常優秀,成為了於老闆的得力助手。

於老闆年事已高,身體不太好,想早點退居二線,他找到胡雪巖說準備讓他擔任“掌盤”。所謂“掌盤”,顧名思義就是掌握全盤,相當於負責錢莊經營的總經理,地位僅在老闆之下。這是所有在錢莊裡工作的人一生中最高目標追求,但胡雪巖經過考慮後婉拒了。他說自己跑街出店業務很熟悉,承擔了絕大部分的業務工作,應該讓他繼續在崗位上,才能進一步發揮作用,對錢莊有益無害。擔任“掌盤”,雖然自己有了更豐厚的薪水,但如果因為他個人的升遷,減斷了錢莊和外面的業務聯繫,對錢莊來說倒不一定是件好事。

於老闆欣慰地看到,胡雪巖能從公心出發考慮問題,為他的這份基業操心,他當初沒有看錯人。他沒有子嗣,這份家業應該要有一個接班人,但他並沒有把這個想法直接告訴胡雪巖,如果提前告訴胡雪巖,那麼胡雪巖做事的出發點就可能虛假討好,一切言行就可能不真實。

戲如人生,但人生不能如戲,生活無時無刻都在考驗你。

胡雪巖實際上也並不知道,更沒有想到於老闆有心叫他接班,他照常認真負責努力工作,勤勉誠摯,讓人值得信賴。

直到一天,於老闆病重,他深知時日不多。他在病榻前召集親友和店員盤問業務,對各大商鋪業務往來、各種投資匯兌、客戶借貸等,胡雪巖瞭如指掌,如數家珍,對答如流。

我們常常輕易地對一個人下結論,殊不知對一個人的考驗需要長時間全方位,那樣的考驗才貨真價實。

經過這重重的考驗,當著眾人的面,於老闆正式宣佈把阜康錢莊轉送給最合適的人---胡雪巖來經營。於老闆把畢生打造的基業,總價值五千兩銀子的阜康錢莊贈送給了胡雪巖。

胡雪巖獲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這一年,胡雪巖二十七歲。

生活不會無緣無故恩賜褒賞一個人。

我們可以看出,胡雪巖並不是一步登天、平步青雲,他在錢莊的工作每一步都非常務實,無形中做好了很多準備,所以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他積累的厚德得以載物。

一代聖商胡雪巖——第一桶金

4

出門靠朋友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杭州的茶聞名遐邇。

胡雪巖在阜康錢莊出店跑街的時候,也常常到杭州城的茶館喝茶。在常去的一個茶館裡,他經常發現一個和他年齡相仿的人。

這個人氣質上相貌堂堂、氣宇軒昂,但外表卻衣衫襤褸、面帶愁容。每次喝茶不吃茶點,一壺茶喝到褪了茶色才離開。

一個人的氣場和氣色如果不相符,大都是遇上了麻煩。

有多年社會打磨經驗的胡雪巖對這個年輕人很好奇也很有興趣。他們之間互相在茶館見過多次,胡雪巖經過多次主動的攀談交流,這個人在談話中慢慢道出了自己的實情。他叫王有齡,福建福州人,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和曾祖父都是朝廷大員,但到了父輩這裡家道中落,父親多次科舉不第,於是父親把希望寄託於自己,但自己也屢屢名落孫山,父親把家中財產變賣為他捐補了一個虛職,並一路從福建北上,希望利用祖上的關係補上實職。但到浙江杭州時,他們已經散盡家財。父親鬱鬱寡歡,積勞成疾在杭州過世,他身無分文,找到了杭州的福建同鄉會幫忙才將父親安葬。

一籌莫展的王有齡很值得同情,胡雪巖對他說,要早日完成父親的遺願,補上實職,不然就全功盡棄了。王有齡說他已經寸步難行,日子很艱難。

隨後胡雪巖和王有齡越來越熟悉起來,平時交談中王有齡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讓胡雪巖很佩服。胡雪巖認為王有齡並非等閒之輩,他暗下決心尋找機會幫助他。

世上順水推舟的錦上添花比比皆是,肝膽熱腸的雪中送炭卻是千載難逢。

出身農家的胡雪巖能體會到落魄中的王有齡內心的感受。如果在他最艱難的時候幫助他渡過難關,那他們的友誼必定更加堅固,將來發展路上他們肯定會互相幫助。

機會總是會有的,等待是男人的一門必修課。

這個機會是胡雪巖的,更是王有齡的。

一家飯館向阜康錢莊借貸了五百兩銀子,後來老闆過世了,生意慘淡,一直沒有還上。胡雪巖接手了這筆棘手的死賬。他多次去飯館,看到對方那麼慘,生意不好,討債也白費口舌,胡雪巖說明身份後,沒有開口要錢,乾脆和老闆娘話起家常。他經過一段時間的慢慢觀察,終於等到飯店的生意慢慢好轉起來了。過了一段時日,胡雪巖感覺時機成熟了,他才向對方開口,因為之前已經和老闆娘成為熟人了,對方也很爽快地還賬了。

這筆錢拿到手後,按照常理,胡雪巖必須馬上入賬錢莊。但是,胡雪巖經過仔細慎重的考慮後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先將這筆錢給王有齡急用。

胡雪巖這樣做難道不怕錢莊老闆知道嗎?實際上胡雪巖是有把握的,因為老闆對他的品行了解,對他也很信任。如果有一天老闆發現並追查這個事情,胡雪巖完全可以從為錢莊的發展角度來解釋,錢莊講究的就是投資,現在錢莊助力王有齡入仕,以後王有齡做官了可以幫助錢莊發展。

他找到王有齡說了來去,告知王有齡可以用這些錢應急。那麼王有齡是否可以接受這樣的幫助呢?面對這樣改變人生的機會,王有齡的處理非常合理。他警示胡雪巖,說你的老闆知道後,你會有麻煩的!王有齡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在為胡雪巖考慮,彰顯了仁義道德,不為一己私利害了朋友。

另外他也很有警覺,他與胡雪巖非親非故,胡雪巖為何要這樣幫助他,目的是什麼,以後他如果飛黃騰達了是否會受制於胡雪巖。在和胡雪巖的交談中,胡雪巖只是回答道:交個朋友罷了,看到朋友有難,能幫多少就幫多少。他們之間越來越明白,是朋友,共同發展的朋友。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懂得交朋友,才不會勢單力薄,到處碰壁。

胡雪巖懂得看朋友,交朋友。王有齡也有朋友,王有齡得到這筆錢後懷著感激之心告別胡雪巖動身北上投供。到達京城後,他找到朝廷二品大員江蘇學政何桂清,這位何大人是當年他們王家家僕老何的兒子,也是王有齡的伴讀書童。不要小看坐在你後面的人,現在人家在前面了,當年家僕的兒子如今已是朝廷大員。王有齡當年與他親如兄弟,情誼甚密,王家有恩於他。故交相遇,物是人非,王有齡說罷自己的經歷,坦誠相告自己只是個虛缺的鹽大使,想請何桂清幫忙補缺。何桂清不忘舊情,得知王父仙逝,不禁動了惻隱之心,無法面謝恩人,多多照顧恩公後人也算是盡上一份心意,他叫胡雪巖去拜見他的朋友浙江撫臺黃宗漢,何桂清與黃宗漢是同科進士,何桂清在私下竭力向黃宗漢舉薦王有齡。

王有齡回到杭州後便找胡雪巖商量下一步打算,二人久別重逢,自然非常高興,王有齡把一路經過詳細告知胡雪巖。胡雪巖在社會磨鍊多年,洞察人情世故,做事機敏果斷,在他的參謀相助下,王有齡終於拜見到了黃宗漢,這位黃大人得知王有齡與何桂清有舊情,對他十分禮遇。

經過胡雪巖、王有齡的一番疏通運作。王有齡終於補得了實缺,他被委任為海運局衙門的“坐辦”。清朝皇宮所需糧米由魚米之鄉的蘇杭地區通過運河運往京城,稱為“漕運”,這班人馬稱為“漕幫”。後來因戰事,漕運阻塞,造成運糧誤期,於是朝廷下旨改漕運為海運。海運局衙門便是專為漕運改海運而設立的。

王有齡辛辛苦苦等到這個官職,其實也是一個苦差事,責任非常重。如果糧米按時送去那就平安無事,但如果不能按時運到,皇帝要是沒有糧吃,那就是天大的責任! 但這個難辦的差事,卻被胡雪巖和王有齡搞得有聲有色。王有齡新官上任後就和胡雪巖進行一番研究商議。胡雪巖認為朝廷雖然改用海運,但以前漕幫不能得罪,必須取得他們的支持,現在兵荒馬亂糧米緊張,一時很難收到大批的糧食,漕幫與糧商關係很好,手中也有囤糧,如果他們出手相助,必將事半功倍,若是他們從中作梗,將是很大的麻煩。在王有齡的授意下,胡雪巖迅速找到漕幫的老大並分析形勢,當前軍務吃緊,運河堵塞耽誤運期,朝廷怪罪下來,漕幫也推不了責任。漕運、海運應當互幫互助,共同尋找轉機,當前漕運改海運只是權宜之計,以後世道太平了還會改回來,有飯大家一起吃。經過一番遊說,他們打通了關節,理順了關係。

王有齡在胡雪巖的出謀劃策和大力協助之下,海運局的差事做得一帆風順,深得黃宗漢賞識,很快當上了湖州知府,此後官運亨通的王有齡又一路升任至浙江巡撫。王有齡僅用十三年的時間,就從一個海運局的坐辦升任到浙江巡撫,很多人一生望塵莫及。王有齡為了報答胡雪巖,將官府稅銀存放於阜康錢莊。這些無需支付利息的銀子給胡雪巖提供了充足的資金,讓他能夠有更多的銀子可以週轉,胡雪巖在浙江一帶的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發展十分迅速。此外,胡雪巖也得到了一個三品的浙江候補道虛職。這一對兄弟,一個官場步步高昇,一個商場生意興隆,發展都非常順利。

一代聖商胡雪巖——第一桶金

作者楊過真名不叫楊過,只是他非常喜歡楊過。對於胡雪巖的波瀾壯闊人生,他看的全面。胡雪巖的商業智慧,對後人有很大的啟發意義。楊過潛心寫出了他的一生,詮釋的是一種情懷。風陵瀟瀟分四篇同一期呈現,方便您的閱讀。希望您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