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危機,看起來都比上一次更嚴重

每一次危機,看起來都比上一次更嚴重

​​“下次股市下跌的時候,我要趁機逢低買入一些超跌的股票。”但是做起來並不簡單。因為每一次危機看起來都好像要比上一次更嚴重。

對於股票投資者而言,每當暴跌之時,堅定投資信息與克服恐懼心理,似乎是一對雙生花,永遠折磨著我們。

彼得·林奇認為,暴跌也許並不是壞事,歷史數據告訴我們,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災,股價最終也漲回來了,而且漲得更高。

因此,暴跌也不失為一次好機會,讓我們以很低的價格買入那些很優秀的公司股票。

每一次危機,看起來都比上一次更嚴重

01

堅定信心——選股成功的關鍵

說起來很簡單:“嗯,下次股市下跌的時候,我一定毫不理會那些悲觀消息,我要趁機逢低買入一些超跌的股票。”但是做起來並不簡單。

因為每一次危機看起來都好像要比上一次更嚴重,要想做到對悲觀消息置之不理越來越難。避免由於悲觀消息而被嚇得拋出股票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個月都定期定額買入股票。很多人在他們的401(k)退休計劃中以及在投資俱樂部中就是這麼做的。

毫無疑問,他們定期定額投資的這筆資金的收益率,與他們憑著對未來股市走勢好壞的直覺判斷而在股市中進進出出的那筆資金相比,肯定要好得多。

跟著感覺走的選股方法,最大的毛病是,在股市大漲600點後,股票已經被高估,人們反而會感覺股市還會漲得更高,因而會在高位買入,結果股市調整而被嚴重套牢;而在股市大跌600點後,股票普遍被低估,人們反而感覺股市還會跌得更低,結果後來股市反彈而錯失低價買入良機。

如果你不是嚴格地按照每月定期定額買入股票的話,你就得找出一種辦法,讓自己能夠始終堅定對股市的信心。

堅定信心和選擇股票通常都不會放在一起進行討論,但是選擇股票的成功依賴於堅定的信心。

你也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財務分析專家或者股票估值專家,但是如果沒有信心,你就會容易相信那些新聞報道的悲觀預測,在股市恐慌中嚇得慌亂拋出。

即使是你可能把自己的資金投入到一個相當不錯的投資基金,但是如果你沒有信心,你就會在恐慌害怕時拋出,但毫無疑問這時賣出的價格往往是最低最不划算的。

我所說的是的信心是什麼樣的呢?那就是始終相信美國會繼續存在發展下去;相信人們繼續正常地生活,和往常一樣在早晨起床穿褲子時先穿一條腿再穿另一條腿,生產褲子的公司會繼續為股東賺錢;相信老企業終將喪失活力而被淘汰,沃爾瑪、聯邦快遞、蘋果等充滿活力的企業將取而代之;相信美利堅人民是一個勤奮工作且富於創造力的民族,甚至相信即使是對於那些雅皮士,儘管擁有待遇優厚的專業工作和富裕的物質型生活方式,如果懶惰不努力的話,也會被大家嚴厲指責。

02

什麼是更大的大局?

每當我對目前的大局(BigPicture)感到憂慮和失望時,我就會努力讓自己關注於“更大的大局”(theEven Bigger Picture)。如果你期望自己能夠對股市保持信心的話,你就一定要了解“更大的大局”這個概念。

“更大的大局”是從更長更遠的眼光來看股市。歷史長期統計數據告訴我們,在過去70年裡,股票平均每年投資收益率為11%,比國庫券、債券、定期存單高出一倍以上。

儘管20世紀以來發生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災難,曾經有成千上萬種理由預測世界末日將要來臨,但是投資股票仍然要比投資債券的收益率高一倍以上。用這種大局觀來看股市,堅定信心,長期投資股票,收益率肯定要高得多。而聽信那些新聞評論員和經濟諮詢專家的悲觀預言,相信經濟衰退即將到來,嚇得全部拋出股票而投資債券,收益率肯定要比堅定信心長期投資股票要低得多。

04

連理髮師都就是買入股票的大好時機

1990年的悲觀情緒甚至超過了1980~1982年。1980~1982年投資者對股票失望至極,簡直是談股色變,只要有人提到股票,其他人就會把話題轉開,寧願談論地震、葬禮,甚至是波士頓紅襪隊毫無希望獲得冠軍。

到了1990年,人們對股市的反感,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避而不談,他們甚至會非常急切地告訴你為什麼看空股市。我本人就真的碰見過,坐車時出租車司機向你推薦債券,理髮時理髮師吹噓說自己買入了看跌股票期權,押寶股市會大跌,這樣看跌期權就會大幅增值。

我本來以為,像理髮師這樣的人,根本沒有聽說過看跌期權是什麼玩意兒,但是現在他們居然用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工資進行如此複雜的交易。華爾街著名的投資大亨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曾經說過,當擦鞋童都買股票的時候,就是應該全部拋出的時候了。如果他的觀點正確的話,那麼連理髮師都買入看跌期權押寶股市將會大跌的時候,應該就是買入股票的大好時機了。

我收集了1990年秋季的一部分報刊,給各位讀者重現一下當時的投資大眾對於股市的態度有多麼低迷,以下這些大字標題還算是比較樂觀的:

“這次大裁員給專業人士打擊沉重”——《華爾街日報》,10月4日

“你的工作還能保得住嗎”——《新聞週刊》,11月25日

“艱難度日”——《紐約時報》,11月25日

“房地產市場崩盤”——《新聞週刊》,10月1日

“高租金使年輕人無能力租房”——《商業週刊》,10月22日

“房地產不景氣嚴重打擊房屋改建企業”——《商業週刊》,10月22日

“房地產崩潰危及金融機構”——《美國新聞》,11月12日

“3年前自東北部開始的房地產業衰退已經擴展到全國範圍”——《紐約時報》,12月16日

“赤字預案提交國會結果難料,即使通過也難包治百病”——《華爾街日報》,10月1日

“不知美國經濟還會衰退多久”——《華爾街日報》,12月3日

“消費者放眼未來只有失望”——《商業週刊》,12月10日

“焦慮時代的生存指南”——《新聞週刊》,12月31日

“美國還有競爭力嗎”——《時代》週刊,10月29日

“你的銀行能倖存下去嗎”——《美國新聞》,12月12日

“你還有競爭力嗎?美國人正在落後,如何奮起直追”——《商業週刊》,12月17日

05

一片悲觀氣氛中或許就是買入良機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沙漠中還有一場戰爭要打。新聞媒體雲集五角大樓的新聞發佈室,數百萬觀眾第一次知道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地理位置到底在哪裡。軍事戰略專家在爭論不休,伊拉克軍隊如果使用生化武器,美軍會傷亡多少士兵。伊拉克軍隊人數在全世界排名第四,而且訓練有素,他們蹲伏在加固的地下碉堡裡,而這些碉堡隱藏在漫天的沙丘之中。

對於伊拉克戰爭巨大的憂慮和恐懼,讓大家本來就十分悲觀的未來預測,更是雪上加霜,傷口撒鹽。

到1991年1月15日,我們這些投資大師又聚到一起參加巴倫投資圓桌會議時,關於對伊戰爭中美軍陣亡人數究竟會有多麼巨大這一陰影仍然籠罩在我們心頭。在我們“經濟之花即將凋謝”為主題的討論中,本來平時就憂心忡忡的朱洛夫比平時更為悲觀沮喪。他預言道瓊斯將會暴跌,暴跌到2000點,比1987年暴跌的最低水平更低,而邁克爾·普賴斯認為會大跌500點左右,馬克·珀金斯甚至認為道瓊斯將會暴跌到1600~1700點。我則認為,最糟糕的情況是經濟將會出現大衰退,如果戰爭如某些人預料的那樣可怕的話,股指就會暴跌1/3。

不過,你知道,能夠參加一年一度的巴倫投資圓桌會議的,肯定是非常成功的投資專家,因此你完全可以推測,我們這些久經考驗、訓練有素的投資專家,肯定形成了一套嚴格的投資紀律規範,使我們能夠避開那些悲觀情緒的影響,採取正確的投資行動。

我和所有美國人一樣,非常清楚代號為“沙漠風暴”的對伊軍事行動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血流成河的戰爭災難。但同時,作為一個選股者,我的投資直覺讓我不禁注意到,投資者競相瘋狂拋售,使得很多股票驚人地嚴重低估。由於我已經辭去麥哲倫基金經理職務,退休在家,所以我不能再像管理麥哲倫基金時那樣,上百萬股地大量買入,但是我可以操作自己的個人賬戶,於是我在自己的賬戶上增持股票,同時也為我幫忙管理的一些慈善信託和公共基金增持股票。

1990年10月,《華爾街日報》注意到,我在個人賬戶上增持了W. R. 格瑞斯(W. R. Grace)和莫里森-納德森公司(Morrison-Knudsen)的股票,我本人在這兩家公司擔任董事。我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喬吉特·賈森(Georgette Jasen)說:“這只不過是我增持的10只股票中的兩隻而已……如果這些股票再跌,我還會進一步增持。”就像在我退休之後就買入麥哲倫基金一樣,我又繼續在個人賬戶上增持了2000份麥哲倫基金。

對於一個訓練有素的選股者來說,在一片悲觀氣氛中,反而為尋找賺錢機會很大的股票提供了買入良機。這時,報紙上的標題都是悲觀沮喪的,道瓊斯平均指數從夏天到初秋大跌了600點,連出租車司機都在推薦債券,基金經理人持有的現金佔基金總資產的比例高達12%,而和我一起參加巴倫投資圓桌會議的投資專家中至少有5位預言將會發生嚴重的經濟衰退。

06

千萬不要過度憂慮,否則會錯失投資機會

當然,我們現在都已經知道,伊拉克戰爭根本不像某些人預言的那樣恐怖(除非你是伊拉克人),股市不僅沒有下跌33%,相反,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30%,道瓊斯指數上漲了25%,小盤股更是上漲了60%。所有這一切,竟然使得1991年成了最近20年來最好的大牛市。

如果你稍一留意我們這些投資專家發出的悲觀預言的話,你肯定會被嚇得全部拋出股票了,那樣你可就錯失1991年這次大漲了。

更有甚者,過去6年以來,如果你一直密切留意我們在巴倫投資圓桌會議上對於未來宏觀經濟的悲觀預測,你肯定已經被嚇得拋出股票逃離股市,錯過了現代歷史上這次持續6年的最強勁的大牛市行情,而那些一直根本不聽也不理睬各種世界末日論的樂觀派投資者,始終堅決買入或持有股票,那麼投資就會增值3~4倍。下次如果聽到有人告訴你,日本將要破產,或是一顆流星將要擊中紐約證交所,那麼你一定千萬要記住我上面所說的投資教訓,千萬不要為之過度憂慮,否則就會錯失一次很好的投資機會。

“憂慮和恐懼讓股市陰雲密佈”,這是《巴倫週刊》在1991年投資圓桌會議後的那期週刊的標題,但是誰能想到,沒過多久,股市就出現了一個巨大反彈,道瓊斯指數創下了歷史新高。

關於作者:在世人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的著作是所有股民的寶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賺錢的,他被譽為“全球佳選股者”。

他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偉大的投資人之一。他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全球佳基金經理”,被美國基金評級公司評為“歷史上傳奇的基金經理”。

每一次危機,看起來都比上一次更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