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業生產託管遍地開花

技術新了 成本低了 產量高了

眼下本應是農民最忙時節,然而壽陽縣南燕竹鎮的一些農戶卻很悠閒,原因就是他們將土地“託管”了。4月30日,在南燕竹村,村民王全保對記者說:“我和鎮上的金穗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了農業生產託管協議,品種他們定,市場他們找,我再也不用為種地的事發愁,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了。”春耕時節,記者從南到北一路走來,感受到了我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新變化,體會到了各級政府和部門探索推動“誰來種田、怎麼種田”舉措的效果越來越好,更多的農民像王全保一樣“坐享其成”。

自2017年中央財政支持我省開展農業生產託管試點工作以來,省農業農村廳和市、縣、鄉、村、服務組織六級聯動,在選擇服務主體、規範服務合同、跟蹤督導檢查、兌付補助資金、總結經驗模式、項目審計審查等方面狠抓落實,在全國率先制定了《農業生產託管服務標準》和《農業生產託管項目績效評價工作方案(試行)》,對試點縣託管項目績效進行評價,獎優逐劣,該項工作得以在全省順利展開,廣大農戶對農業生產託管讚不絕口。劉學枝是長治屯留區中藕村人,種了8畝地,他在企業上班,愛人在城裡賣化妝品,女兒和兒子讀大學。“以前,到了農忙季節,地裡的事特別麻煩。實行託管後,種什麼、怎麼種,咱不用管,收益還是自己的,省心又省力。”談起託管的好處,劉學枝笑逐顏開,規模化經營、機械化作業,讓他每畝地節約投入四五十元。

在具體實踐中,全省各示範點管好用好財政補貼資金,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探索從種到收“保姆式”全託管、“菜單式”半托管模式,並逐漸向測土配方、烘乾、儲藏等“一站式”服務延伸,形成了許多可推廣的農業生產託管試點經驗。先後探索創新出“六核心服務、三環節套餐”的屯留模式、“菜單式指引、合同式託管、保姆式服務、管家式經營、網格式管理”的“五位一體”田管家洪洞模式、“全程託管+異地服務”的萬榮模式、“服務組織和服務對象雙向選擇、縣鄉村組四級聯動抓落實”的壽陽模式,橫向建立全產業鏈聯盟和縱向建立省、縣、鄉、村四級服務社的“十字形”平遙模式,這些做法因地制宜、節本增效、服務精準,實現了農戶、服務組織、政府實現多贏的效果。

“戶與戶之間的地壟沒了,好種子、好技術得到快速推廣,施肥精準了,種地的成本降低了,產量卻提高了。”省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副處長敖軍告訴記者,典型引領示範帶動的作用是巨大的,農戶看到了效益,農業生產託管已在全省遍地開花。

據瞭解,我省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得到了農業農村部的肯定。目前,試點縣已由2017年的10個發展到27個,託管服務財政補助面積由45萬畝擴張到77萬多畝,公開選擇服務組織280個,服務小農戶26萬戶,服務帶動規模經營270萬畝,輻射帶動890萬畝,而農業生產託管給農民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李全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