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路怒”引發的思考

因“路怒”引發的思考

因為最近五一休息,開車的時間就比較的多,尤以市區為主,寫這個帖子的誘因就是昨天一個偶然的駕駛環境,使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路怒症。

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我沿主路行駛,右側是繞城高速的出口,我在經過出口之前就看到一輛別克以非常快的車速將要從出口駛出,我就已經開始從右側車道變到了左側第二車道,已經給其留出了兩條車道,萬萬沒想到的是,這輛別克從出口駛出,在沒有打轉向燈的情況下,以70+的車速連續變道到我所在的車道,我單純減速已經不足以避讓的情況下,按著喇叭緊急避讓到了左側第一車道。我當時的感覺就是胸腔要炸了,覺得一股真氣直衝霄漢。因為車內還有朋友在,所以情緒比較快的平復下來,也就和朋友談論了下有關駕駛安全跟路怒症的話題。

很多人說國外人開車就比較規矩,但幾個有國外開車經歷的都說,其實國外友人開車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自主的文明,很多都是被罰出來的,另一點有趣的就是路上其實經常能看到司機其實也是在車裡嘴裡不停的嘟囔,不見得是在罵人,但抱怨還是常見的,所以沒必要把老外看的多高大上,他們也是人,也有情緒,只是國內道路交通環境更復雜,行駛不規範情況比較多,情緒表達也激烈一些。其實本質上我們無論是開車、坐車、還是作為行人參與交通,一旦處在那樣的交通環境中,路怒的情況就很有可能會發生,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本質上是我們的路權受到了壓迫,一種威脅,尤其是在擁堵的交通環境中,本身我們的情緒就是焦慮的,我們位置的可選擇性比較低,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位置是由路況來決定的。還有就是我們對其他交通參與者是缺乏控制力的,我們可以控制自己不妨礙他人,但無法避免其他人妨礙自己行駛路徑。我們在道路上,除了路權,車輛還是我們的財產,這就使得我們有一個本能應激性的避險心理。再深挖,就是人性了,我們人的本性都是在看待問題的時候,尤其是帶著情緒看問題的時候,肯定都是把責任怪罪在別人身上的,也就是說如果在公平的情況下,在考慮是別人的錯還是自己的錯的時候,一定都是本能的認定為別人的錯,人性使然。最後就是我們無法預測路況的突發狀況。所以綜合以上這麼多的壓力,如此多的不可預知,我們來應對這麼多因素摻雜的突發狀況的時候,我們是很難去控制情緒的。以這個邏輯來看,我們其實所有人都是有路怒症的。

因“路怒”引發的思考

我還問過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他的解釋是其實我們所謂的路怒很多都不是單純一個事件一個時間點上爆發的,比如說我們在路上行駛,連續的幾個紅燈,這個時候有人插隊,你的情緒就有點壓抑了,如果這個時候恰巧有人想插在你前面,就算他提前打了轉向,絕大多數還是會很激憤的不給他讓道的,嘴裡還會嘟囔一句“不知道排隊嗎?要變道,早幹嘛去了”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就是每個人對於路怒都是相當主觀的,因為我們在道路上駕駛車輛的時候,我們是在封閉的空間內,我們缺乏跟其他車輛駕駛員的交流與溝通,很多情況下我們連視覺認知都非常的受限,最簡單的說,我們連最基礎的應激車輛的司機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看到駕駛員是個女司機的時候,情緒就釋然了(這裡沒有貶低女司機的成分,說的是個心理效應)。當看到惡劣的駕駛行為人的一瞬間怒氣就消解了一半,比如···看到司機在打電話,在跟副司機聊天,在操作手機等等,在我們看到司機的時候,形成了信息流,哪怕是單方面的信息流我們也就是嘴裡憤慨一下,我們的氣憤也能消解一半。

近些年國內外相關心理學研究者通過研究表明,年輕人相比年長者更易出現路怒的行為。而在性別上,雖然沒有更多研究針對性別對於路怒的影響,但現實情況確實是男性路怒風險普遍高於女性。

我們簡單的可以簡單的把司機分幾個類型,第一種,老司機型,這種一般的心理狀態都是科教版“教你做人”的話語。典型的語術就是“開這麼好的車,開這麼慢?”“開這麼慢就不能去慢車道嗎?”“併線怎麼不打燈呢?”“嘿?打燈併線就能這麼野蠻嗎?”這種都是希望對方或車裡其他乘客認可自己的努力,即便衝突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即便沒有發生什麼事情,他們也會不斷點評道路上其他車輛的表現。(非常的有北方出租車司機的即視感,有木有)第二種,自認為無所不知型,這種跟老司機的科教型比較像,不同的是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教育別人,而是為了凸顯自己比別人強。當然,他們的“路怒”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只敢在車裡挑釁,而不敢下車對峙第三種,賽手型,這種人很有趣,他們天然的把行駛當做比賽,總是本能的就想超車,如果有人超了他的車,除非是車輛本身性能差太多,要不那必須得贏回來。以前一個領導就是這種風格,問他是開車就著急還是喜歡這個感覺,他回答都不是,就是開著開著本能的就不停的提速。第四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一輛車連續兩個彎道別了我兩次,光是口頭式發洩已經難平心頭的壓抑,下一個彎道我別了回去,一下氣就順多了。(這裡不提倡這麼做,畢竟這樣的行為危及他人,也危及自身的安全)第五種,哲人型,他們開車往往不快不慢,很謙讓,即便被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也不生氣,因為他們總是告誡自己:為其他人的駕駛習慣而生氣是不必要的。他們是唯一的最不容易“路怒”的人。第六種,避險型,在他們的認知裡,車流就是危險的,他們在儘可能的遠離車流,不能遠離的也儘可能的慢速行駛。(這裡提示大家,慢速,不等同安全,特定情景下的慢速行駛,對於其他正常行駛的車輛來說,你就是移動路障,這是很危險的)

因“路怒”引發的思考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容易路怒,我們該怎麼辦。首先是我們要對憤怒本身有個認知,人們通常將憤怒看成是一種負面的、消極的情緒,所以自己努力避免生氣。其實,憤怒並不是完全負面的。憤怒是我們對危險的一種自然的反應,是生存的一種適應方式,是一種保護機制,這對於生存來說是必須的;它會使我們表達出“被低估”的感情,更被這個世界公平相待;有時候,憤怒還會讓你更理性。所以如果我們一味地壓抑自己內心的憤怒,而不向外部表達,可能會引發高血壓或抑鬱。所以,合理地表達憤怒,控制憤怒才是更好更健康的方式,說得簡單點就是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適度的表達憤怒,但要有意識的控制情緒,不要讓憤怒無休止的蔓延。

那麼我們在路上遇到“路怒者”,我們應該這麼辦呢?首先不要高估自己的駕駛水平,出事故的絕大多數都是自認為是老司機是“半吊子選手”。不要惡意揣測他人。我們時常對其他的司機下結論,覺得他們做事是故意的。我們要對人性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每個開車的人都和自己一樣只是普通人,當在同樣的路況下,我們可能同樣心情糟糕,以同理心看行為就釋然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讓情緒左右自己做出過激行為,你可能會遇到一些脾氣很差的司機對你做出過激的行為,你要明白他可能已經被憤怒控制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捲入到憤怒中,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要讓惡劣的情緒演變成惡劣的事件。有些男性朋友可能會說,自己一個人開車還好,如果帶著女友或者老婆,情緒就很難控制,按他們的話說就是保護欲爆棚,這個時候不是應該充分的顯示保護女人以帶給她們安全感嗎?其實大錯特錯,只能說你太年輕了。你反擊回去就能帶給女人安全感,就覺得你牛,靠得住了?正好相反,能帶給你們的只有危險和不安。無論你採取了什麼回擊方式,都是增加危險係數,除了你給了自己一個發洩情緒的渠道,沒有任何積極意義。女人需要的安全感是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你都能以非常理性的狀態去處理問題,而不是被情緒左右,因為一時的情緒化就做出危害你們以及其他人安全的過激行為。

所以,路上行車,安全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