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長們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刻苦學習呢?還是覺得學習是次要的孩子只要快樂的長大就行?

鄉漂小無


先說兩件事兒吧.

早上我做早餐時,聽到孩子爸在給孩子爺爺通話,講完正事兒,只聽孩子爺說聽你媽說你們在讓孩子學英語,哎喲,這麼小,能學會個啥,不要逼孩子學,不要逼出個什麼問題來.現在的年紀,就是要玩,你哥和嫂子從來不逼XX學東西,就讓他玩兒.

另一件事是前不久聽同事們在說的,同事在糾結該給兒子選哪所小學.很羨慕她有那麼多選擇,據說XX學校,市區的某所私立雙語學校,據說超級難進,另外一個同事說,你這快讀大班了,來不及了,要讀這所學校,基本上從幼兒園小班就開始刷英文了,讀那所學校的孩子家長跟打了雞血一樣的,孩子們壓力很大的。當時聽他們這麼說,感覺孩子累,家長更累。

聽到那些孩子要從三歲開始刷英文題,我驚呆了。再看看自家天天放學回來就玩玩具的兒子,忽然不知道該怎樣教育兒子,期待他成為怎樣的人?

兩種不同的心態,就如題目所講,開心地玩著長大,還是刻苦學習,能進入一所好學校,接觸更優秀的人?

作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龍成鳳,過度期待和過度施加壓力,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對我而言,我一直覺得,孩子學習成績好固然好,但是,這個社會,不是僅僅看成績了,孩子的綜合能力以及情商,性格,習慣等對孩子以後的影響更大。

我不想孩子為了考試升級而去學習,這樣失去了學習的意義,有點死讀書的感覺。而死讀書,不如不讀書。所以,我沒指望孩子以後能怎樣怎樣,只希望他有足夠的能力,情商,智商讓自己過的開心,有價值,能在競爭這麼大的社會有競爭力。我希望孩子能開心地學,開心地成長,該學習時好好學習,該玩耍時瘋狂玩耍,以後人生路上,在該幹什麼的年紀幹什麼,不留遺憾。

所以,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做好引導,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及能力,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幫孩子發現並培養他的某些興趣愛好,培養孩子自力更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孩子正確地和別人相處,等等。也就是,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開心快樂地成為最好的自己。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殘酷,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既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又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人。


Seven寶貝成長手記


讓孩子做他當下該做的事情就好,玩的年齡好好玩,學的時候好好學。

記得女兒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面臨“幼小銜接”,有一次發現智伴上有非常好的“幼小銜接”內容,就告訴女兒去聽聽,將來上小學就輕鬆了,結果,女兒回答我:等我上小學的時候再去學,然後就去玩了。我一想蠻有道理,就沒再管了,讓她好好玩。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源於從事家庭教育工作,我是一名講家庭教育、家庭治療的親子導師,也是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才明白了一些真相。

每個人,尤其孩子,生命力的能量是有限的,或者叫生命力的狀態。當生命力的能量,因父母教育方式的原因,被壓抑和消耗的時候,他的生命力就會消耗在對抗中,那麼,玩也玩不好,學也學不好。

當生命力的能量沒有用來反抗或抵抗被消耗的時候,就會做好他們當下該做好的時候,玩的時候嗨玩,學的時候學好。

所以,玩好也學好,並不難。難得是我們做父母的如何才能不消耗孩子的生命力的能量。因為,我們愛孩子,也能給到孩子我們當下能給到孩子最好的資源。但是,我們是有限的。

因此,要想有個玩好也學好的孩子,我們做父母的就需要不斷的學習、成長,父母成長的高度才是孩子真正的起點!

歡迎一起交流孩子教育,共同成長!


親子導師蘇凡


其實不用想都知道,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學兼優,而且也能快樂的長大,可是很多時候,兩者不能並存,就像魚和熊掌一樣,不能兼得。希望孩子學習好,那孩子肯定要付出很多時間用在學習上,基本就沒時間出去玩,怎麼能快樂呢?希望孩子快樂長大,怎樣算快樂,很多孩子認為他一放學就想出去玩,不寫作業,不讀書,那就是快樂,你同意嗎?


希望只不過是我們心裡想象的結果,人總歸要回到現實來。去年我家孩子生病住院了,當時一個病房的幾個家長都說,孩子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回家了不要把孩子逼的太狠了,順其自然,只要他健健康康的長大,比什麼都重要。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可謂是百般呵護。但是孩子長大了,總要學著自己長大,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他不願意做的事情別勉強。唯獨讀書不行,告訴孩子,今天你不努力讀書,等你長大了因為書讀少了,而找工作四處碰壁的時候,我怕你會後悔,所以我必須逼著你去認真讀書。


陪讀媽媽談教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大家另外一串關於“快樂”和“刻苦學習”的問題——刻苦學習有錯沒?不刻苦學習成績會優秀否?成績不好孩子如何能夠快樂起來?

刻苦學習有錯嗎?

幾乎每一個孩子的父母親人,都會在孩子小時候跟他們講在學習上要刻苦,要堅持,要努力,或者是直接講給他們聽,又或者是帶他們去讀書,又或者是帶著他們去看一些成語動畫片等等。而且孩子們從小看的電視以及他們上學後,無論是幼兒園老師還是學校老師給他們講的那些道理,還有教材裡面講的那些道理,都會提到刻苦學習吧?

難道跟孩子們講這些是錯的嗎?

難道跟孩子們講這些是害他們嗎?

難道跟他們講這些僅僅是為了講,而不是為了讓他們去這麼做嗎?

實際上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兩個:

第一,他家孩子做不到刻苦學習這一點。

自己做不到其實原本也沒什麼,既然你知道這件事情是對的,那麼你想辦法去做就是了,去引導陪伴孩子,給孩子培養起這種能力來。可是現實是很多人他們自己孩子做不到,他還不希望別人的孩子做的。

第二,她準備等孩子大了之後,再去要求孩子刻苦學習。

這些家長是最有意思的,他們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快樂教育,整天拿著什麼,我們家就是玩兒,我們家就是旅遊,我們家從來不報輔導班、成績不重要健康才重要等等這些話來給自己打氣。可是這些人大了孩子高年級之後,最痛苦的也是他們,因為他們發現錯過了孩子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到那個時候孩子也大了,青春期也來了,家長說什麼也不聽了,他們可能更多的就是想著玩兒。別的孩子能上高中,上重點高中,而自己的孩子可能只能上一個職業學校,到這個時候反而去抱怨什麼老師,不讓他們參加中考,讓他們提前分流……他們的關注重點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了。

刻苦學習沒有錯,它培養的不光是孩子們的學習能力,也是在歷練孩子們的學習態度,培養孩子們的毅力和勇氣。短期看影響的是他們的成績,而長遠來看,影響的是他們未來生活、工作的一種態度。

不努力好成績怎麼來?

關於這點我覺得都不需要廢話太多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這不是一句純粹鼓勵別人安慰別人的話。

對於很多家裡沒有礦的人來說,努力學習是他們改變命運的最佳機會,而好成績可以助力和保障,他們獲得更多的這種機會。

不努力就能出來好成績的人,有幾個生在了咱們家了嗎?

成績不好,孩子如何快樂?

我特別想提醒那些整天鼓吹自己從來不會在孩子的成績上給孩子壓力,從來不要求孩子必須考得多麼好,即便是考得再差,都不會去批評孩子等等等等諸如此類觀點的家長。

我想說的是你這麼做沒什麼了不起的,正常家長都應該這麼做。

但是我想提醒你的是:孩子每天是要去上學的,孩子們是要接觸不同的朋友的,孩子們是要跟你的親朋好友接觸的,請問他們如何能夠不面對自己的成績呢?你可以保證在你在場的時候孩子不會受到這個困擾,因為你會安慰孩子對吧?你可以減少跟他們的見面次數,禁止談論這些話題,但是孩子在學校裡的時間怎麼辦?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在學校裡每天腦門子上都頂著一個“成績差”幾個字的標籤,他們能真正的快樂起來嗎?

你除了能夠教會孩子、逃避、自我安慰,還能通過這件事情教會孩子什麼。

為什麼往往成績差的也會比較淘氣呢?因為他們很多時候是在刷存在感,想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因為他們的內心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快樂。有的可能更多是孤獨、寂寞、迷茫、困惑……

刻苦學習和快樂從來就不矛盾

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總是有人願意把刻苦學習和快樂對比起來,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去嘗試一下,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快樂呢?事實上我們可以發現,那些越是學習不錯的孩子,他們其實是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很多快樂的,而這種快樂又會促進他們更願意去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進而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是他們發現不了這種快樂,或者是他們其實正在經歷,但是沒有意識到這就是快樂,做家長的完全是可以引導著他們去感受或者認識到這些快樂的意義。我特別難以想象,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他怎麼能夠快樂得起來,他的快樂來源到底是什麼呢?反正一定不是上學吧?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專職輔導一年級,常年跟小學生及小學生家長打交道。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見到孩子在刻苦學習時,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恨不得馬上拍個照發朋友圈吧:)


當孩子考試不及格時,你敢不敢拍個照發朋友圈,配一句“學習是次要的,只要快樂地長大”?


80%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刻苦學習

只有不到20%的會覺得學習是次要的只要快樂地長大。

其中10%是學霸的家長,有底氣說學習是次要的。

剩下10%是學渣的家長,反正學習是指望不上,除了接受現實也沒什麼好辦法。


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只是學渣不懂。

我有時弄不清家長們的教育邏輯,刻苦學習就等於不快樂嗎?快樂就一定要放棄學習嗎?

在985大學裡,多的是沉浸在學習中不可自拔的人。

對大部分熱愛學習的孩子,不讓他們學習,才是痛苦的。


就當下的教育環境,你倒是說說:一個學習不好的孩子,怎麼在學校裡感覺快樂?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其實,這都要有個度。

無論是刻苦學習還是快樂成長。

刻苦的學習是很重要,可是它有沒有一個標準?

學兩個小時算刻苦學習,還是三個小時算刻苦學習?

還是說以考試成績為準?

考試成績多少又算刻苦學習呢?

100分滿分,85算刻苦學習,還是90算刻苦學習?

還是說以年級排名算?

年級前三十算刻苦學習,還是年級前二十算刻苦學習?

……



其實,很難有個標準。

所以,多數時候,家長們,都是在不斷緊逼。

連續堅持學習三個小時了,再堅持半個小時;

這次考了90分,努力,下次爭取95分;

年級排名前二十不夠,下次挺進年級十強!

……

這就過了,過度了。

因為孩子看不到任何一點希望,這條路,根本沒有個盡頭。

“頭懸梁錐刺股”?真沒必要。



勞逸結合,如果孩子能連續堅持兩三個小時學習,成績保持80-90分或者90分左右,年級排名靠前,我覺得,這就挺好了,不用再雪上加霜了。

這種情況下,兼顧快樂成長,是非常必要的。

帶著孩子多和孩子的朋友們一起玩耍,多去接觸大自然,多去戶外活動,多旅遊增長見識……

經常和朋友一起玩耍的孩子多快樂開朗;

經常接觸大自然的孩子興趣廣泛創造力強;

經常戶外活動的孩子身體健康腦子活泛;

經常旅遊的孩子心胸開闊想象力豐富;

……





刻苦學習和快樂成長,其實應該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刻苦學習,成績不錯,家庭和睦,勞逸結合,多運動玩耍,學生和家長都很快樂。

快樂成長的孩子性格開朗腦子活泛想象力豐富創造力強,學習成績提高很快。

這兩個,並非嚴格對立的矛盾兩方。

當然,如果只強調快樂成長甚至嬌縱溺愛而不能堅持學習成績不好排名靠後,那,就又過度了,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不好。


鋼筆刀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分享一下我曾與兒子進行的一段對話。

我問孩子:“如果你在學習方面表現不怎麼好,你會快樂嗎?”

“不會!”孩子幾乎是脫口而出。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必須去學校接受教育,而學習是學校的中心。進入小學後,孩子大部分醒著的時間都在學校,學校成了孩子的生活中心之一,學校生活對孩子成長影響非常深遠。

小學階段學業好壞,對一個人整個學習進程影響可能不大。不管當時孩子對小學知識掌握如何,通過以後改變學習態度和方法,都可以使劇情反轉——好成績變差成績,差成績變好成績。假如只就這一點考慮,孩子某個時段沒刻苦學習,確實不要緊。

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小學期間是孩子人格發展的關鍵期,學業的表現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從而間接影響他的性格形成,影響他的整個感情生活,影響他的整體發展。這部分影響雖然是間接的,並且發生在人生一個階段而已,但由於這個階段靠近人生初始階段,其效果卻可能是伴隨終生的。

成功經歷有助於孩子對自己形成正面的、積極的評價,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快樂指數。

我是小學生的家長,我希望我的孩子既能刻苦學習,又能健康快樂長大!

孩子進入學校——不管家長願不願、想不想比較——孩子就進入了一個自動比較系統中。試想,如果孩子沒用心學習,造成學業表現不好,當他自己與同學進行比較時,發現自己成績差很多,這時內心還能很快樂嗎?

當我知道好的學業表現是孩子健康快樂的一部分時,我毫不掩飾對孩子說出我的期待:“我希望你每天健康快樂,我也希望你刻苦努力學習。”

刻苦學習,是一種對待學習的態度和行為表現,屬主觀範疇,有較強的可控性。一般,只要你想刻苦你就能做到,長期堅持,就會把這種狀態變成做事的習慣。習慣成自然,以後面對需要“刻苦”的事,就不會那麼“苦”了。

刻苦學習,然後取得好成績,真的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會給人帶來極大的滿足和快樂。當然,不是所有的刻苦都會得到一個好分數。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加上學業考核範圍確定,可能造成刻苦的人在成績上並不出色。但是,刻苦的人成績肯定不會太差,而且他做了最好的自己,內心會踏實,不容易迷失自己。

很多人對“刻苦學習”有一個誤解,以為在學習上花大把的時間才算“刻苦學習”。其實刻苦學習不應該只是時間的投入,而應從心身的付出方面考量。雖然刻苦不可避免會佔用比較多時間,但其則重點應是強調刻苦鑽研和單位時間內用功。如遇到本來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你卻淺嘗輒止,如在單位時間內你本來可以領悟很多東西卻不想費腦子去琢磨,那麼,即使你在學習上花費大量的時間,也不能算作刻苦學習。

當真正懂得了刻苦學習的內涵,你還會對刻苦學習和快樂成長再來做一個優先排序嗎?

而且,現實情況是,內心真正很幸福快樂的孩子,一般都積極上進,願意刻苦學習。

最後,我想說:刻苦學習和快樂長大,不是一對只可選擇其一的矛盾事物,相反,這兩者相輔相承,相互促進。為了孩子健康快樂,請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讓孩子把刻苦學習作為一個快樂之源吧!


育兒智匯


實話說,其實很難兼顧。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當然也希望孩子成才成功。但是如何把握尺度呢,主要是看孩子的性格,適當地要求孩子刻苦努力是很必要的,因為這即是給孩子的未來打基礎,同樣也是耐力,韌性和挫折教育。我們今天的孩子成長的過於順風順水,導致抗挫折能力差,也見到過不少悲劇的發生。這一點日本的狼性教育還是有借鑑之處的。但是適度放鬆和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心理和性格方面是很關鍵的。孩子的成長是自己的,我們要做的是靜待花開,鼓勵孩子盡力而為,不強求,不執拗。享受過程而不偏激。同時我們對孩子的關注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多溝通,多尊重,學做合格的父母。


愛暖曦言1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提問,什麼叫做快樂?小孩的天性就是無拘無束,我們可以適當地去釋放孩子的天性,但是完全釋放是不可能的。比如說,他生氣的時候想要對方消失,我們能讓他去幹掉對方嗎?顯然不能,我們任何的釋放天性都是在一定的規則範圍以內的。比如我們在社會上做任何事都必須在法律範圍內。

快樂固然重要,但是學習事關他成年後的生存本領,也很重要。如果一個人都沒辦法生存了,你想想他會快樂嗎?

其實快樂有很多種,如當他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良好,經常被老師表揚,這是快樂的;當某道難題,經過他不斷思考,突破重重困難,解出來了,這叫快樂;當他考試得了高分,自豪不已時,這叫快樂。

所以我的觀點是我們要有生存本領以後,才能談生活的快樂不快樂,比較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阿扁說


作為一名普通的家庭來說,孩子的學習總是想讓她往好的方向發展,而也有這麼一句話360行,行行出狀元,並不一定學習特別好就能有好的前途,但是學到更多的知識肯定能夠充實她自己,所以這個肯定要量力而行,畢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必須在這一條路上開拓出美好的莊園

而每一位孩子肯定會有自己的優點以及強項,所以不防換一個思維,又或者說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

作為80與90邊緣的寶媽來說,現實也是很明顯,有很多周圍的同學並沒有上過高中或者大學,倒也是混的風生水起,而上了大學的就業也不是一帆風順,所以說盡力就好,孩子也像一支樹幹,承受的了自然也就挺過去茁壯成長,成為參天大樹,反之壓力過大會使他們累的都站不起來,所以在快樂中成長教育很重要,不要施加太大的壓力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所以無論怎樣,有才能的人終會有好的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