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博答卷|博物館政策法規篇

光陰荏苒,時光流逝,一年轉瞬又將成為歷史。

“一年”並不只是個時間度量,在這12個月,52周,365天,8760小時中,文博行業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我們希望把那些能夠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一件件羅列起來,從“不敢想象”到“有了更好”,最後變成“非做不可”。從被動變成主動,文博行業在探索著發展新徵途,並奮力向前。

從本期開始,弘博網將推出2018年文博行業的全面盤點,旨在回顧一年來博物館工作情況,總結不足,併為下一階段的文博工作開展理清思路,明確方向,收穫成長,把握未來。

2018年,在推動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下,文博行業發展不斷深入,更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並繼續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發揮基礎性、關鍵性的作用。

這一年,政策法規持續為文博行業注入強大活力,如加快落實文物保護工作、提升博物館服務水平、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支持等多方面,成為新時期博物館發展的全力助推器。

1、繼續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傳承

2018年,文物工作受國家高度重視,繼續有序開展文物保護利用重點工程,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傳承。

《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

7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提出五點主要任務:夯實革命文物基礎工作、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徑、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

《意見》聚焦革命文物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對今後五年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進行了全面謀劃和頂層設計,旨在進一步加強革命文物資源整合,統籌規劃和整體保護,進一步發揮革命文物服務大局、資政育人和推動發展的獨特作用,進一步完善革命文物保護的財政保障機制,健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多元投入體系,更好地繼承革命文化,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更好推動革命文物工作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

10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專門針對文物保護利用改革並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的中央政策文件,核心是聚焦文物工作的重點難點和改革發展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制度創新和精準管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在今年7月《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的基礎上,為全國文物行業獻上的又一份政策大禮包。

當前,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文物保護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文物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用仍需加強;一些地方文物保護主體責任落實還不到位,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文物合理利用不足、傳播傳承不夠,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途徑亟需創新;依託文物資源講好中國故事辦法不多,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亟待增強;文物保護管理力量相對薄弱,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尚需提升。要從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提高對文物保護利用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文物保護利用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文物政策制度頂層設計,切實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各項工作。

此外,各地根據文物保護工作情況,制定併發布了一系列文物保護工作的相關政策。如《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秦皇島市長城保護條例》、《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福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蹟保護條例》、《紫金城城址與鐵河古墓群保護規劃》、《南京市地下文物保護條例(草案)》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為今後文物保護利用的切實舉措提供依據。

2、加強對館藏文物的退出管理

6月29日,國家文物局公佈了《國有館藏文物退出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這標誌著我國國有館藏文物退出機制正式建立。《暫行辦法》明確指出,國有館藏文物退出是指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將館藏文物退出本單位藏品序列並註銷文物賬目的行為。《暫行辦法》規定,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應當為退出館藏的文物建立專項檔案,並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屬於館藏二、三級文物的,應當逐級報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屬於館藏一級文物的,應當逐級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專項檔案應當保存75年以上。

3、規範涉案文物鑑定評估程序

6月20日,國家文物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涉案文物鑑定評估管理辦法》。該辦法以規範涉案文物鑑定評估程序,保證涉案文物鑑定評估質量為導向,更好適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等辦案機關辦理文物犯罪刑事案件的需要,充分發揮涉案文物鑑定評估對依法打擊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的支撐作用。

該辦法共分六章五十六條,對涉案文物鑑定評估的相關定義和基本原則、涉案文物鑑定評估的範圍內容、涉案文物鑑定評估的機構條件和人員標準、涉案文物鑑定評估的委託受理組織和實施程序、涉案文物鑑定評估的監督管理以及相關執行等六方面問題,作了全面系統的規定,並附有涉案文物鑑定評估報告格式文本和涉案文物鑑定評估委託書參考文本,構建了涉案文物鑑定評估的基礎管理制度。

4、認定不可移動文物範圍

7月11日,國家文物局組織編制的《不可移動文物認定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印發。《導則》指出,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蹟、代表性建築等。

《導則》指出確認不可移動文物本體,應當以地面、地下、水下遺存為依據。確定不可移動文物時代,應當運用文物、考古證據,並結合文獻記載;不能判定確切年代的,可以認定為某一世紀上、中、下葉、某一朝代或者某一考古學文化早、中、晚期。在不可移動文物本體確認和時代確定過程中,文獻記載和口頭傳說不能獨立作為依據。

5、確保古建築修繕項目施工質量與安全

進一步深化文物部門“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促進文物保護工程管理制度和相關標準規範建設,確保項目質量和施工安全。國家文物局於2月11日印發《古建築修繕項目施工規程(試行)》

,切實加強文物保護項目監督管理,不斷加大古建築修繕項目管理力度,提升科研水平和工程質量。

6、地方性專項法規等文件的出臺

在國家方針政策的指導下,地方性專項法規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博物館社教功能的加強、博物館服務體系的建立等方面均出臺相關文件,對地方博物館的發展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推進文創產品開發創新發展

6月5日,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及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等八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動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8文博答卷|博物館政策法規篇

本次北京市出臺的實施意見,在國家文件的基礎上,制訂了很多具有北京特點的創新政策,比如增加人社、旅遊、文資、知識產權部門為發文單位,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的基礎上增加國家大劇院為試點單位,明確試點單位可從文創開發取得的淨收入中提取70%及以上獎勵開發工作人員,為文化文物單位提供外觀設計專利快速授權、確權、維權服務等。

8月21日,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關於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為文創產業發展明確方向目標、提出任務措施,為首都文創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提供了一份發展“路書”,構建了由“兩大主攻方向”和“九大重點領域環節”組成的文創“高精尖”內容體系。

指導博物館利用資源開展社教活動

7月24日,廣州市教育局、市文廣新局下發了《關於中小學幼兒園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學和社會實踐的指導意見》

的通知。學校幼兒園每年安排1次以上博物館主題教學實踐活動;各博物館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把館藏分類並整合點單目錄供給,每年舉辦1次“博物館展覽進校園”等活動。

11月1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2廳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有效期3年。《意見》指出“經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遴選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以及其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舊址、博物館、科技館、檔案館、歷史文化遺蹟、南粵古驛道等場所,以及承接研學旅行活動的企業或機構的主管部門,要加強研學旅行專業服務人員隊伍建設,確保研學旅行工作規範開展。”

推進“博物館之城”建立

6月19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爭取到2022年,佛山築牢國有與非國有博物館並舉同重的事業新基礎,構建七大系列博物館齊頭並進的發展新格局,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嶺南文化名城特色、製造業一線城市特色及佛山人文特色的“博物館之城”。《意見》明確,對正式登記設立的非國有博物館(不含美術館、藝術館),經評審後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150萬元、80萬元及3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經市認定的行業博物館在此基礎上增加50萬元。

完善博物館服務體系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北京市地方標準《博物館服務規範》(以下簡稱《規範》)亦將正式實施。該《規範》由北京市文物局提出並組織實施,由北京汽車博物館負責起草。這是北京市文博領域地方標準體系中的首部服務標準,對優化博物館服務環境、拓展服務渠道,充實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文化需求,促進北京市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新時期新徵程,新機遇新挑戰。

在時代背景下,推動博物館事業再上新臺階,需要政策法規的進一步規範,切實保障博物館運行發展。相信在國家及地方政府政策法規的全力推動下,將打開新一年文博行業工作的新局面。

下期,我們將為大家帶來展覽盤點篇,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