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婚嫁之礼,伏羲氏是如何制定的呢?

伏羲氏制定了婚姻嫁娶的时候用双数的兽皮作为礼品的礼节,他还给当时的人们制定了姓氏,建立了互相通婚、嫁娶生育的制度,以便使那当时的人们懂得以及重视人伦道德,从而使得人们脱离了蒙昧。

古时的婚嫁之礼,伏羲氏是如何制定的呢?

伏羲

男子娶亲,女子出嫁,为什么要如此呢?这是因为女子属阴而卑下,不得自作主张,随心所欲,因此必须依靠属阳的男子,结成婚姻,然后生儿育女。因此,《易经》中有云:

“阳唱阴和,男行女随。”

男子不得自作主张,想娶谁就娶谁,女子也不能自作主张,想嫁谁就嫁谁,必须要由父母来做安排,需要通过媒妁来进行,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防止男女之间出现淫乱私奔的事情,所以《诗经》中有云:

“娶妻之事,必告父母。”

古时的婚嫁之礼,伏羲氏是如何制定的呢?

《诗经》

《诗经》中还有提到:

“娶妻之事,非媒不得。”

男子30岁的时候娶妻,女子20岁的时候嫁人。阳数奇,阴数偶,男长女幼,阳舒阴促。男子到了30岁的时候,筋骨才强壮,可以做父亲了;女子到了20岁的时候,肌肤已经丰满,可以做母亲了,男女的岁数和在一起是50,正与衍生万物的大衍之数相符合。因此,《礼·内则》中说道:

“男子三十,身体强壮,可以娶妻生子;女子二十,长大成人,可以嫁人了。”

7岁是阳数,8岁是阴数,7加8是15,阴阳之数皆备,就有了求取配偶的念头,因此,《礼记》中曾说道:

“女子十五到了许嫁年龄,举行成年之礼后便许嫁。礼规定女子许嫁,是以阴系阳,使女子专一其志,不生旁骛之心。三十数三终,奇数,属阳。二十数再终,偶数,属阴。阳小成于阴,大成于阳,所以男子20岁举行成人礼,结发戴冠,30而娶。阴小成于阳,大成于阴,所以女子15举行成人礼,20而嫁。”

古时的婚嫁之礼,伏羲氏是如何制定的呢?

《礼记》

婚礼之上用雁作为礼品,是取大雁根据季节变化而南迁北返,从不违时,用来表明女子到了年龄就该出嫁,不延误其时。又取大雁飞则成行,止则成列,表明了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礼》中记载:

“娶新妇之家,三天之内不能有音乐之声。”

这是为了思念如何延续祖宗血脉,有感于双亲年老体衰,将由子孙来代替了。因此《礼》还有记载:

“婚礼不庆贺,因其意味着后代将取代前代,代代相传。”

出嫁女儿的人家,三天以内不能生火,这是因为内心思念女儿,不舍女儿的分离。丈夫有恶行,但妻子也不能离去,这是因为地没有离开天的道理。

在《礼·特效性》中记载:

“女子一旦嫁夫,便终生不改其志,只有丈夫悖逆人伦,杀害了妻子的父母,乱纲常,绝仁义,方才可以离去。同姓不结婚,这是为了遵守人伦,防止淫乱,耻于禽兽同伍。”

古时的婚嫁之礼,伏羲氏是如何制定的呢?

伏羲氏

​《曲礼》中记载:

“买来妾不知道她的姓,则通过占卜来决定是否娶之。外亲中属堂表关系的也不能婚配。”

女子在家的时候,学习如何侍奉公婆,而不学习侍奉父母,是为了将来做到夫妇一体。

《礼·内则》中还曾说道:

“小妾侍奉正室夫人,应如侍奉公婆那样,表示对其尊重,以免她产生嫉妒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