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推娃大法好,誰推誰知道。

1.043億,970萬,100,39這四個數字看上去毫無關聯,不過如果瞭解它們背後的意義,我們將得到一個驚人的事實。


1.043億,廣東省常住人數,即,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的常住人數。

970萬,2019參加高考的考生數。

100,211大學總數。

39,985大學總數。


所以,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來,雖然高校一直在擴招,但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越來越少了。

所以大陸的爸爸媽媽們,變得更加功利,費盡心思希望自己的孩子去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以後成為人上人,為了這個宏偉的目標,也許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努力。其實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每一個地球村的居民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針對這種情況,大陸,香港,和國外的父母們都是怎麼做的。

贏在起跑線:推娃大法好,誰推誰知道。

大陸的家長其實對這個問題最具有發言權,我們看看孩子每天的日程安排表就可以發現:

早起上學:8:00

放學:5:30

課外班時間(每個階段的孩子會領取到適合自己的課外班):大約1.5小時

興趣班(課外班和興趣班的區別在於課外班主要覆蓋語文數學英語等一系列課內課程,興趣班主要在於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和技能,包括但不限於各種樂器,聲樂,視唱練耳,美術,書法,各種運動及球類,以及最近火爆家長圈的右腦開發,編程,機器人等)約1.5小時。

漫長的作業時間:2小時起步,上不封頂。

看起來課後班和興趣班的時間並不多,不過,孩子們可不只一個課外班哦,週末穿梭在各種補課班的司機家長,也許會點上一根香菸,嘆上一口氣,然後再背起孩子的小書包,移動到下一個補課點。

有趣的是,我們一直在抱怨,這是人口越來越多的大陸特殊現象,其他地區的孩子們一定會非常快樂健康的成長,直到,我們看到了香港家長。

贏在起跑線:推娃大法好,誰推誰知道。

近來一部TVB的紀錄片非常火爆,它的名字叫做《沒有起跑線》,如果讓我們用一個詞評價一下這一部紀錄片,我們大概會說:好笑,但現實。

我還記得其中一個母親,非常激動地說“孩子分為三個班,一個精英班,一個普通班,一個沒得救的班。”好笑。但現實。

紀錄片中的母親,對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有很多體會,她們想讓孩子儘早的上游戲班,學前班(香港的學前班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需要去到的地方,如果在學前班學的很好的孩子,可以更容易通過幼兒園的面試,從而進入更優質的幼兒園)。

贏在起跑線:推娃大法好,誰推誰知道。

紀錄片中也有一個幼兒園的負責人戲稱:“如果我說幼兒園星期五報名,那麼家長們會從星期四晚上開始排隊。”

為了有獨特的一技之長,家長們各出奇招,鋼琴和小提琴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了,她們要使勁渾身解數,去尋找那些評委們見都沒見過的樂器,像柳琴,豎琴,也許有生之年,我們還可以看到孩子們表演編鐘。。。

其實媽媽們還有另外一種無奈,這種無奈來自爸爸,媽媽會跟孩子講:“寶寶,你不能做出去玩,因為你不應該出去玩。”而爸爸通常會說“別出去玩,媽媽不讓。”

贏在起跑線:推娃大法好,誰推誰知道。

不過,在我看來,這都不是最可怕的事,最可怕的事是孩子接受這一切,就像影片中的一個小女孩,她在壓力下長大,對自己有格外高的標準和要求,如果不能在比賽之中取得好的名次,她就會自己感覺到很尷尬,因為同學們,甚至是其他年級的同學甚至家長都會關心她的成績。我們不可否認她的優秀,成績優異並且興趣廣泛,彈鋼琴時的她完全與音樂融為一體,不過我也不可否認,當我看到她在冰面上不停旋轉,後踢,做出各種動作,並倒在冰面上的那一刻,內心非常糾結。

港爸港媽說:“現在很多人,把家長當傻瓜,覺得家長們都被殭屍咬了,變成了喪屍。”好笑,但現實。

贏在起跑線:推娃大法好,誰推誰知道。

看罷大陸,香港,我們再把眼光聚焦到國外。

在我們心中,在我們的孩子上補課班的時候,外國孩子在草地上盪鞦韆,在我們的孩子寫作業寫到半夜的時候,外國的孩子在開派對,不過前一段時間大熱的文章《目睹了美國家長推娃的盛況後,我內心現在慌得一批》被瘋狂轉載,一箇中國媽媽以她的視角告訴我們,國外也面臨著高壓競爭,學區房,天才班的問題也是普遍問題。

贏在起跑線:推娃大法好,誰推誰知道。

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客觀的,一群亞洲父母高調移民,順帶也把自己的育兒方式展現給了西方人。例如一個家長在看過中國虎媽的育兒方式之後,馬上給自己的女兒制定了一系列規則:

1.不能在外過夜

2.控制自己的娛樂時間

3.參加學校的活動

4.按時上學

5.不能玩電腦看電視

6.必須選擇一個課外班

7.不能考到A以下的成績

8.除了體育和戲劇之外,必須考到每個科目的第一名

9.必須學會彈鋼琴

贏在起跑線:推娃大法好,誰推誰知道。

其實美國也是有天才班的,天才班的准入標準是,成績在班內排名的98%及以上,他們會超前學習,提前學習大學才會學到的各種知識,主要面向理工科,甚至在高中中學有一個班是針對他們的獨立教學,很多亞洲人會非常想要進入這種項目(gifted program),所以也會讓孩子去各種補課。

這些不斷監督孩子生活的父母,被人們成為直升機父母。而且數量越來越多,佐治亞州州長甚至簽署了一項法案,給每一個州內新生兒送一張莫扎特CD,因為最新研究表明這種音樂可以增強孩子的數學能力。(手動滑稽)

然而,事實情況是,西方父母是各種各樣的,他們的養育方式比中國父母多很多,他們有同性父母,猶太父母,單身父母,投資銀行家父母和軍人家庭,他們有的嚴格,有的鬆懈,並沒有一致的看法。

贏在起跑線:推娃大法好,誰推誰知道。

一張表告訴你不同地區父母的推娃大法:

贏在起跑線:推娃大法好,誰推誰知道。

雖然現在的環境和競爭對於孩子們來說,的確更加不友好,但是我始終認為,育兒方式,應當是一種選擇,而不應當是一種逼不得已的無奈。如果我們選擇嚴格的教育孩子,那麼就享受孩子的成果,並且接受可能帶來的不快和緊張,如果我們選擇快樂教育,那麼就享受快樂,並且接受孩子某方面的技不如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