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目前的小學教學中,增加一門禮儀素質課,會有什麼好處?

用戶84297215425雪松


每當看到別人家有禮貌懂事的孩子,就會很羨慕。我想,每一個父母把孩子送進學校,應該不是隻為讓孩子學習書本知識,其實更多的是,希望孩子懂事禮貌有道德有素養。學校的宗旨也從來不只是教書,而是教書育人。小學就增加禮儀素質課,這樣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的學習,那他們就不用等到以後進入職場的時候,才去補這些東西。從小就樹立的觀念和學習到的素養會伴你一生,這不僅僅是教育的成功,父母的慰藉,更將是孩子走向成功的秘籍。


十堰綠洲新資訊


首先小學加上禮儀課程是一科不錯的科目,加上我國是一個禮儀大國,那要實現禮儀大國,就要從小抓起 。

一、禮儀課,讓小學生從小認識禮儀給人帶來的好處,它影響著人的行為,也伴隨著人一輩子。

二、禮儀,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會給外來人看到,現在的小學生素質真好,禮貌待人。也會給國家帶來好的印象,不虧為禮儀之國。


究竟還有多久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我們熟知的名言裡,數它說破了做人的關鍵,做人以理先行,有了理,人人稱道,人生才過得有意義。禮與理同音,我以為改一改很合乎要求: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一、禮儀課,學生學會做人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善良始,卻不能終,這是最讓人傷心的。禮儀課,正好可彌補這不足。

那天,看到一則令人久久不能平靜的事。說的是廣東某廠一女職工進冷庫檢查時,那門不知怎麼的關了,總打不開。在這生命的緊要關頭,忽然有人進來將她救了出去,要不然,命都沒了。原來,她最有禮貌,早上見門衛,嘴裡掛著"早上好",中午下班也是與門衛打招呼。偏偏奇了怪了,那天中午不見這人打招呼,心裡產主疑團:莫不是出什麼事了,門衛逐個地方找,硬生生地找到冷庫來,救了女職工一命,這命是自己講禮撿回的。

看到這裡,找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難以平靜,是啊,講禮貌何其重要,你敬我三分,我敬你一丈。確實的,禮儀課要上,學生才能學會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二、禮儀課,學生學會感恩

有個句子叫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種做人的原則,如今卻被弄反了。有些是恩將仇報。

那天在班上,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就在數落兒子的不是,在廣東辦一豬廠總虧本,不僅不買點東西回家孝敬老人,還往家裡拉米、拖酒到廣東,年紀這麼大了還得種田,幫別人種煙來交孫子孫女的費用。說得那是口若懸河,我聽了心裡隱隱作痛,這當兒女的,以前搗亂,輪著自己操家了,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沒了知識怎會幹得了事業?不僅如此,還吼父母,這太不該了。

趁著這一事例,我在班上上了一堂學生終生難忘的禮儀課,讓學生就這事聯繫自己的父母作文章,大談怎樣對待父母的養育之恩。在個人展示,小組交流,教師點撥中,學生真真切切地學到了感恩的關鍵所在,並表示要學好知識,感恩才會落到實處。

可見,禮儀課要經常上,學生的綜合素質才會有所提高。


育心福生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學習禮儀,提升素質應是校長和老師的工作目標與責任。加不加單獨的禮儀課程還是其次,關鍵是把學生的素質考評列入對老師的工作要求與考核指標,使學生在校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老師的愛心與禮儀要求,使學生感受到學校的傳統與文化氛圍,一個沒有自己傳統特色與文化氣韻的學校很難培養出傑出的人才的,這就是人們為什麼更願意送孩子上名校的原因之一吧!











琴簧汗舞


學生的品德僅僅靠學校是不夠的,家庭,社會環境必須到位,現在的孩子到了學校一個樣,回到家中太上皇,爺爺奶奶是傭人,爸媽忙的顧不上,物慾橫流誰能擋,唯利是圖品行下,

孩子也在世中活,誘入企圖難自拔。

我欲因之把話說;家庭社會責任大。

家庭社會齊共管,品德定能高風尚。


段俊9


現在的教育很奇怪,讓小孩子們什麼都學孩子們是個垃圾桶啊!真正對孩子們有用的科目音體美不重視,去盲目加上信息技術,心理健康等,一個沒有身體,沒有藝術魅力,沒有情趣的名族有何意義!一箇中國人現在不重視學國語,整天鬧騰學英語,怎麼不想想以前是怎麼被洋人怎麼侮辱,欺負的。我總覺得中國人再次在文化領域裡被踐踏了,說什麼與國際接軌,那是見了鬼!而且不正常的是總有一些教育外的機構不時的來學校指手畫腳!中國的教育事業越來越可笑!


梧桐天語


很好,很重要,因為中國就是禮儀之邦,以禮興國,以禮育人,所以,失去了中國的禮儀就失去了中國的根本,人民團結互助的根本,家庭和諧幸福的根本!


元之創客


禮儀素質科?也就是說,天朝現在已經沒有禮儀和素質,所以要從小培養,對吧。


漁笛秋聲


道德重於禮儀…雷鋒貴於金山!十年樹人起於始,好法子!


李鎖根1


肯定會有好處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