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宏觀大佬“撕逼”進行時2.0

所以現在到底像哪年?

上週五公佈的社融數據超過了絕大多數人的預期,這個週末宏觀大佬們很忙,不約而同的對比起「現在和哪年最類似」?上一次可能還是兩年前的春天(《宏觀大佬“撕逼”進行時》,偷用了咩總的標題>.

2005版:《【海通策略】現在類似2005年(荀玉根、姚佩)》

認為是熊末牛初的切換,均是政策推動流動性改善,基本面還在下行,市場底的確認信號是5大基本面領先指標出現部分企穩。不太確定是05年的上半年還是下半年,反正就是可以買(進二退一),估值低(這裡海通真是內部統一,不是正方形策略呀)。

2012版:《【隨筆】2019 VS 2012:歷史不會簡單重演,但會押韻》

看下來感覺是“四萬億”之後到2016年的梳理,沒看出來是跟2012對比了(突然想起當時的2012世界末日是怎麼回事~),就最後提了一句“對比起來,寬貨幣與嚴監管的組合,確實更類似於2012年”。

2013版:《政策搖擺的潛在風險:這次與2013年1月的天量信貸是一回事麼?》

也像,也不像,甚至還有點像2009。

2013版:《李蓓:再討論 2019年與2013年的異同 及 資產價格》

主要是說從商品(庫存週期)角度最可比,3-6個月來說股市走勢可能是跟2013年上半年類似,更長期來看認為股市更接近2012年年初,最接近2005年年初。

2016版:《【中金固收·利率】重回2016年?》

認為,目前全球PMI基本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全球利率水平逐步向2016年靠攏;從全球的資金流向來看,整體資金流出發達經濟股市,而回流到債市,這與2016年資金棄股投債比較類似

安全結論版:《今年是09年、13年還是16年?週期循環,但不會重複》

不像09、不像13、也不像16,得出安全的結論: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總是壓著相同的韻腳 /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安全結論版:《【廣發宏觀盛旭】2019,宏觀面更像哪一年?》

從8個角度對比了一下,發現反正總有至少一個變量是不一樣的,最後意思就是過往都是參考。

我們看到,大佬們說估值、說歷史(?)、說市場(看圖說話?)、說週期、說宏觀經濟;說股、說商品、說債,反正把宏觀方方面面都說了自己的一piece。看來看去,不知道是不是我沒有理解大佬們的邏輯,感覺說來說去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找到了「完美的」證據/論據。

看完我這個小白就一個疑問,現在到底像哪年?

是不是,我是做債更相信像16,做股的更相信像05,做商品的更相信像13,或者結合一下,先搞商品後搞權益,反正更多數人(?)的預期是債市到了牛尾,就算滯後幾個月,到下半年也該轉為防禦了。

要真的一個都不可比(總有至少一個變量不同),就不用對標了麼,還是把過去揉和揉和看~

20190218-宏觀大佬“撕逼”進行時2.0

還有一個問題,從社融當月值看,凸點好多,1月是傳統的社融/信貸大月,其他年份為什麼沒被提及?對比得比較充分的是廣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