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 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 2019中央一號文件傳達出的十大要點 四大信號

備受關注的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文件”)於2月19日發佈。這是新世紀以來第16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黨中央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複雜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並提出今年有不少“硬任務”完成。

【剖析】十大要點

一、2020年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咬定既定脫貧目標,落實已有政策部署,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二、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

三、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完善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礎上,開展“回頭看”,做好收尾工作,妥善化解遺留問題,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至農戶手中。健全土地流轉規範管理制度,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

四、加大非洲豬瘟等監測防控力度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監管體系、監測體系、追溯體系。加大非洲豬瘟等動物疫情監測防控力度,嚴格落實防控舉措,確保產業安全。

五、培育一批跨國農業企業集團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快推進並支持農業走出去,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國農業企業集團,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加大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力度。

六、加快解決農村“吃水難”

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階段性明顯改善。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快解決農村“吃水難”和飲水不安全問題。

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支持企業在鄉村興辦生產車間、就業基地,增加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崗位。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市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

八、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研究出臺配套政策,指導各地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延包的具體辦法,確保政策銜接平穩過渡;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

九、降低“三農”信貸擔保服務門檻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稻穀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推進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要求切實降低“三農”信貸擔保服務門檻,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

十、清除“村霸”領導班子成員

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對村“兩委”換屆進行一次“回頭看”,堅決把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等問題的村“兩委”班子成員清理出去。加大從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伍軍人、機關事業單位優秀黨員中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力度。

【提煉】四大信號

一、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硬任務

硬任務包括: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階段性明顯改善,基本完成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等,涉及脫貧攻堅、人居環境、鄉村產業、農村改革等諸多方面。

之所以說是“硬”任務,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可或缺性,脫貧攻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障糧食安全等都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二是緊迫性,從現在起到2020年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只剩下兩年時間。三是艱鉅性,這些問題解決起來需要付出真金白銀,需要真刀真槍地幹。

意見提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適應國內外複雜形勢變化對農村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

二、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

文件提出,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導向。專家表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能否落到實處,直接關係到“三農”這個戰略後院能否守住,農村工作硬任務能否按期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目標能否實現。

如何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文件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落實“四個優先”的要求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優先考慮“三農”幹部配備、優先滿足“三農”發展要素配置、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

三、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風險和困難明顯增多。如果農業出現大的滑坡,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出了問題,不僅會帶來物價上漲,使經濟發展陷入增長下行和物價上行“雙碰頭”的被動局面,而且會影響社會穩定。必須始終繃緊端牢“飯碗”的弦,把加強農業特別是抓好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落到實處。

對此,文件提出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部署了穩定糧食產量、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活力

文件對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作出要求,專門用了一個章節部署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相關政策措施,包括: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

專家表示,改革開放從農村起步,農村改革始終是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是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有底線思維,始終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是深化農村改革的迫切任務和重要內容。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當前需要對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進行探索和完善。同時,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不僅要解決投資主體的問題也要重視維護工作,只有建立建設、運營、維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機制,才能讓其真正運轉併發揮出應有效益。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能否落到實處,直接關係到農村工作硬任務能否按期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改變“三農”工作“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在幹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公共服務等方面切實把“優先”體現出來,動真格、見真章。

【解讀】專家看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國祥

李國祥認為,在形勢複雜的大格局下,將保障農產品供給從一個重要要求上升到一個戰略,對保障國內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頂層設計上需要我們從國內農產品消費需求、農產品生產資源條件、國際市場風險等諸多方面做出考慮。比如大豆,一方面我們要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提升國內大豆生產的支撐保障,同時也主動擴大緊缺農產品進口、拓展多元化的進口渠道,降低國際市場變化有可能引發的進口風險。”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快推進並支持農業走出去,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國農業企業集團,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

同濟大學教授程國強

作為著名糧食問題研究專家,談到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程國強認為有兩重含義:

“首先是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的能力,這裡指的不僅僅是一般性的糧食進口貿易,而是要鼓勵企業走出去、拓展多元進口渠道,積極主動建立全球性緊缺農產品的供應鏈。”

“第二點,則是對我國的農產品供給保障管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要構建能夠應對新挑戰、新格局,滿足現代化建設需要,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富有效率的農產品保障體系。”程國強說。

程國強認為,下一步我們要按照立足國內、適度進口的兩個路徑,不斷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保障能力建設,建設高質量的糧食生產能力、高效率的糧食儲備調控能力和高水平的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朱信凱

“應對農產品的國際貿易壓力,必須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降低成本,從而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牢牢把握農產品進口的主動權,拓展進口渠道,更好地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科學確定國內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提高國內安全保障能力”。

聚焦三農 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   2019中央一號文件傳達出的十大要點 四大信號

來源:資料整合於新華社、糧油市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