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 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2019中央一号文件传达出的十大要点 四大信号

备受关注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文件”)于2月19日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并提出今年有不少“硬任务”完成。

【剖析】十大要点

一、2020年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二、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

三、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做好收尾工作,妥善化解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至农户手中。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

四、加大非洲猪瘟等监测防控力度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产业安全。

五、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加大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力度。

六、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

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

八、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九、降低“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要求切实降低“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

十、清除“村霸”领导班子成员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对村“两委”换届进行一次“回头看”,坚决把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清理出去。加大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

【提炼】四大信号

一、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硬任务

硬任务包括: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等,涉及脱贫攻坚、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农村改革等诸多方面。

之所以说是“硬”任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可或缺性,脱贫攻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粮食安全等都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二是紧迫性,从现在起到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只剩下两年时间。三是艰巨性,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需要付出真金白银,需要真刀真枪地干。

意见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二、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文件提出,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专家表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三农”这个战略后院能否守住,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目标能否实现。

如何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

三、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如果农业出现大的滑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出了问题,不仅会带来物价上涨,使经济发展陷入增长下行和物价上行“双碰头”的被动局面,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必须始终绷紧端牢“饭碗”的弦,把加强农业特别是抓好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对此,文件提出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部署了稳定粮食产量、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活力

文件对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作出要求,专门用了一个章节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

专家表示,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农村改革始终是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有底线思维,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迫切任务和重要内容。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当前需要对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进行探索和完善。同时,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不仅要解决投资主体的问题也要重视维护工作,只有建立建设、运营、维护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让其真正运转并发挥出应有效益。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改变“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切实把“优先”体现出来,动真格、见真章。

【解读】专家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国祥

李国祥认为,在形势复杂的大格局下,将保障农产品供给从一个重要要求上升到一个战略,对保障国内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顶层设计上需要我们从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农产品生产资源条件、国际市场风险等诸多方面做出考虑。比如大豆,一方面我们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提升国内大豆生产的支撑保障,同时也主动扩大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的进口渠道,降低国际市场变化有可能引发的进口风险。”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

同济大学教授程国强

作为著名粮食问题研究专家,谈到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程国强认为有两重含义:

“首先是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能力,这里指的不仅仅是一般性的粮食进口贸易,而是要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多元进口渠道,积极主动建立全球性紧缺农产品的供应链。”

“第二点,则是对我国的农产品供给保障管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要构建能够应对新挑战、新格局,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富有效率的农产品保障体系。”程国强说。

程国强认为,下一步我们要按照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两个路径,不断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建设,建设高质量的粮食生产能力、高效率的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和高水平的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

“应对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压力,必须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牢牢把握农产品进口的主动权,拓展进口渠道,更好地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提高国内安全保障能力”。

聚焦三农 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2019中央一号文件传达出的十大要点 四大信号

来源:资料整合于新华社、粮油市场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