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劇同播不串戲 王驍《因法之名》《趁年輕》成“劇拋臉”

王驍最近真的是出現在我們眼中的頻率真的是超級高了,與《青春鬥》接檔的《因法之名》和《趁我們還年輕》正在熱播,收視率都十分客觀。

一個是踏上平反冤假錯案的正義之路,一個是“商業老狐狸”看看王驍對於這兩部劇都是如何解答。

兩劇同播不串戲  王驍《因法之名》《趁年輕》成“劇拋臉”

媒體: 此次在《因法之名》中飾演一名律師,您感覺這個角色最大的特點什麼?哪裡最吸引您?

王驍:陳碩最大的特點我覺得是在他那種玩世不恭的外殼下,其實有一顆真正真誠,熱情,正直的心,而這種外表和內在的強烈反差,我覺得這是一種特別大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我覺得在我們生活中,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人。

媒體:《因法之名》是一部以平反冤假錯案為主線的故事,您在表演和詮釋的時候,最大的感觸是什麼?覺得最大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王驍:我覺著最大的社會意義是,我們的法律在不斷進步,其實法律在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不同時期都不會是最完美的,但是一定會隨著時代的推進去逐步改善它,這也是給了我們人民一種法律自信,告訴大家一切都是在改善和完善之中。

兩劇同播不串戲  王驍《因法之名》《趁年輕》成“劇拋臉”

媒體:《因法之名》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跟幾位演技咖合作有沒有什麼獨特的感受?片場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

王驍:陳碩更多的其實是跟馬少驊老師和小冉,我首先要說一個很關鍵的一點,我特別感謝李小冉,這次我能得到這個機會,嚴格來說真的是李小冉同學給我的,我們之前有過合作,然後這個角色她看了之後,她覺得非常適合我,她也相信我可以完成陳碩這個角色,就毅然決然向片方推薦了我,導演也很大膽的就讓我來演了這個角色,因為大家也不知道我會塑造成什麼樣,但是小冉一直是有信心的,我非常感謝她。

媒體:您飾演的律師陳碩,跟馬少驊老師飾演的父親之間的關係和感情也很複雜,您是如何去演繹這種兩難抉擇的情況呢?

王驍:這兩天我看了一些和馬老師的片段,我並不認為我演繹的很好,因為現在自己看會有很多遺憾,也有表演上的缺陷。馬老師的表演功底和臨場的發揮是非常出色的,有的時候我看我們倆的片段,我會覺得我表現的不盡人意,但是也是給我提了醒,也知道了在今後的表演中怎麼去完善這一塊兒。

兩劇同播不串戲  王驍《因法之名》《趁年輕》成“劇拋臉”

媒體:您在劇中和李小冉飾演的鄒桐有很深的感情牽絆,近些年您其實很少遇到感情戲,這次演完感受如何?

王驍:其實在劇本中,跟小冉感情戲可能比劇中呈現的反而少一些,有一些我們就會在小的細節上去添加,而且小冉一直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女演員,我是我心中的女神。

我倆算是第二次合作了,有一種默契感,劇中很多的小細節呀,一些大家所謂的神來之筆啊,都是我倆現場碰出來的,有時候兩個人不言而喻,一個小眼神兒,一個動作就知道怎麼去延續下面的情節,我覺得這個對演員來說,能碰到這樣的對手是非常幸福的事兒,也是很幸運的事兒。

媒體:這部劇裡,陳碩和鄒桐的感情戲也和以往影視作品裡不走尋常路。比如兩次鄒桐握陳碩的手,意義截然不同,給觀眾的感觸也特別多。能說說這部分特別抓人的戲當時是怎麼拍的嗎?

王驍:關於陳碩和鄒桐這種感情上的小碰撞,其實有時候我覺得一直是在相互吸引,又在相推拒,就是那種磁鐵的拉扯狀態。這恰恰是這種感情表現,有的時候特別吸引觀眾,觀眾會被牽著,他會希望你怎麼怎麼樣,那我們在設計上來說,我們就希望能給大家一種盼望啊,一種希望,但是又不給他那麼實,就像我們牽手拉手這種,總會最後就破掉它,大家會覺得又一次失敗了,有的時候吊著點兒、抽象一點兒,還是一種挺高級的處理。當然,這個在於現場導演的把控,是非常關鍵的,劉海波導演對我們倆感情線的把控,我們覺得挺準的,有時候該給的他就給一點兒,不該給的時候馬上切斷。

兩劇同播不串戲  王驍《因法之名》《趁年輕》成“劇拋臉”

媒體:覺得陳碩這個角色在自己的演員生涯中處於一個什麼位置?

王驍:我覺得應該說曾經扮演過的每一個角色,在我的職業生涯裡都是一個不可或缺也是不可遺忘的位置,都很重要,因為每一個角色,不管塑造得成功與否,對於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好與不好,都有經驗的吸取,也都會有更多的思考,同時也會有更多的積累。所以他對我的位置來說,不會說多麼多麼怎麼樣啊,就是正常的存在。

媒體:近兩年的作品角色大多都是在做老總,想問下這種感覺如何?角色靈感一般怎麼採集?

王驍:關於做老總這件事情,我的感受是上年紀了,又開始往一個年齡階段走,是一個新的人生階段,當然這對演員來說也是好事,在不同的階段去嘗試不同的角色。關於角色靈感,我有的時候會細心,會刻意去留意身朋友的一些舉止,待人接物啊什麼的,多觀察生活,觀察人物吧。

兩劇同播不串戲  王驍《因法之名》《趁年輕》成“劇拋臉”

媒體: 感覺《因法之名》裡,陳碩這個角色最鮮活。想知道這個人物劇本里就是寫的這麼生動,還是在表演里加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和設計?

王驍:首先感謝趙冬苓老師把陳碩這個角色寫得很精彩,因為拿到劇本的時候,我作為演員就發現給我留了很大的空間去發揮,去拓展,只有在這樣的劇作成立的時候,演員才有可能去給角色注入靈魂,給他再添加更多的肌肉和血液,才能使一個角色更鮮活,整個的創作過程是非常開心的,打了不少曾經自己存留下來的子彈。

媒體:陳律師出場時吃飯抖腿的細節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堪稱神來之筆,聽說是您自己加的,當時是怎麼想的呢?

王驍:關於抖腿這件事兒,是在拍攝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吧,後來有一天我想起這個,陳碩這個人得瑟的這個特色,還有他得瑟的一些表現。我就覺著好像我們大部分人在幼年時期都有抖腿的,其實是個很放鬆的生理反應,但是家裡人或者身邊的人都會指出這種不良習慣,就會制止我們。我覺得陳碩的抖腿,如果延續到他已經是走入社會了,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得瑟了,而且是沒有人去教育他,告訴他這個這個東西是不對的,有損形象的。所以就加進去了,我跟導演提出來的,就是要讓鄒桐去制止他,這也說明兩個人關係的一種微妙性。

兩劇同播不串戲  王驍《因法之名》《趁年輕》成“劇拋臉”

媒體:感覺這部戲您的臺詞量挺大的,是不是拍攝過程中也下了很大功夫?有沒有最難忘的事情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王驍:關於臺詞的事情,我想說,背臺詞是一個演員的基本功,真是最基本的基本功,也許這是我職業生涯裡頭一個臺詞量非常大的角色,但其實在整個行業裡面來說,可能不算什麼,真的不算什麼,比我臺詞量大的人有的是。對於陳碩這個角色,可能他的困難是在於很多專業詞彙,你必須以一個專業人士那種出口成章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就需要很熟練,非常熟練,所以我要做的功課是在拍攝之前,就要去無數次的熟練。

媒體: 剛才說陳碩這個角色用了自己不少積壓的子彈,想知道作為演員平時是怎樣積累子彈的?

王驍:演員積累子彈的方式,我覺得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吧,有幻想型的,有閱讀的方式,有通過大量觀影的方式,也有從生活中去提煉我們身邊的人的方式,比如說你坐一趟地鐵,你就會發現有什麼人的一些行為舉止會給你留下一些印象,那就可以放在我們的記憶庫裡,因為表演有的時候是一種記憶的調動。

關於我的彈藥庫,每個人的彈藥庫可能這個儲備量我們無法控制,有的時候碰到一部戲的時候,那個子彈量就跟玩兒命似的,他的角色給你的,需要你提供的也很多,然後他給你的空間又很大,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子彈就會打的多一些。

兩劇同播不串戲  王驍《因法之名》《趁年輕》成“劇拋臉”

媒體:您主演的另一部劇《趁我們還年輕》在與《因法之名》同檔期播出,在這部劇裡您飾演商場老狐狸於安東,同樣都是現代戲,但給人的印象卻截然不同,你是在哪些細節上拉開不同角色的區別感的?

王驍:對於陳碩和於總,本身兩人的年紀,社會經驗,家庭出身,教育環境,成長背景等都是截然不同的,這個雖然在戲裡都沒有細說,但是我們是可以看出來可以比較出來的,從劇本拿到你也知道這是兩種人物。所以不會按照同一種方式去處理。

媒體:之前在《幕後之王》中,您曾扮演了江湖氣濃厚的電視製作人孫總,讓人印象深刻,這一次在《趁我們還年輕》中則是商場大佬於總,您感覺這兩個角色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您又是如何去演繹的?

王驍:因為作為演員,常說我們表演的是人物關係,我相信各位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每天面對的也是不同的人物關係,這個《幕後之王》的孫總和《趁年輕》裡的於總,他們本身的職業位置就不一樣,比如說孫總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雖然有他姐姐這個老總的支撐,但是在他能力之上的人也很多,他也不可能說是屬於說一句話就公司抖三抖的那種角色,那對於於總來說,他是這個公司在這個地區的負責人,可以說是萬人之上的那種,所以有的時候雖然都是負責人,都是老總級別的,但是找到位置是塑造和演繹角色的關鍵吧,只有找到準確的位置,才能處理不同的人物關係。

兩劇同播不串戲  王驍《因法之名》《趁年輕》成“劇拋臉”

媒體: 有網友和觀眾說,您演什麼像什麼,每一次的角色給人的感覺都完全不一樣,被稱為“劇拋臉”演員,您這麼看待這一評價?

王驍:對於劇拋臉的評價,首先我感表示非常感謝,其次,我認為這是對演員或者對我個人非常高的一種獎賞和肯定,很開心。但同樣也會有點小小的壓力,因為不喜歡重複,也不希望下一次是重複的。

媒體:您接下來有什麼工作安排呢,會有哪一些作品給大家見面,可以提前透漏一下嗎?

王驍:今年會有《巨匠》,還有現在在拍攝的是《光榮時代》,還有《三生三世枕上書》。

媒體:不是科班出身,但對錶演很有想法。覺得自己是天賦還是後天努力的結果?作為演員來說,覺得天賦和後天努力哪個更重要?

王驍:作為演員來說,天賦和後天的努力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因為沒有後天的努力,天賦這個東西很快就用完了,你如果只有後天的努力,沒有天賦的支撐的話也很難提升。

兩劇同播不串戲  王驍《因法之名》《趁年輕》成“劇拋臉”

媒體:《光榮時代》一看題材和陣容就是觀眾喜歡的款,導演還是劉海波,能說說拍攝這部戲又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嗎?過不過癮?

王驍:事實上,我們拍攝每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過癮的地方,如果說《光榮時代》帶給我個人的感觸,是我們劇作者會越來越去強調細節,因為你只有細節才能更突出,才能更加的吸引觀眾。從編劇,導演,現場的工作人員,然後到每一個演員,我覺著現在大家去摳細節的那種程度比以往更加強烈,而且我們渴望在現場去摳一些別人看不到的細節,同時別人摳出的細節又會影響到我們自身去繼續積極的探索,這是演員的一種進步,也是影視行業的一種進步,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過癮的。

優秀的影像作品一定是呈現在細節上,哪怕這個細節只有一秒鐘,也會被觀眾看到,但往往這一秒鐘就是花了一天甚至一個星期做出來的,所以我覺著我特別開心,看到我們這個影視工作者不但沒有放鬆,反而是更加積極的去面對我們的創作。

這也是第二次和海波導演合作,發現海波導演在創作上更成熟了,而且他的思維本身就是非常敏捷的,現在讓我覺得他對現場的把控,對現場的調整會更加敏捷,而且更加準確,特別欣慰能跟著這個這一類型的導演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