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偑拉斯特·科托爾·佈德瓦…

清晨,太陽出來了。澤布里耶克鎮度假村被抹上一層紅霞……

再出發,汽車沿著黑山西線,朝著亞得里亞海科托爾海灣方向,去往黑山沿海。路線為:佩拉斯特→科托爾→佈德瓦,三座古城。其中,科托爾於1979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經過尼克希奇市已是行程有半。這時,公路邊出現三個湖,分別是克魯帕茨湖、斯拉湖和弗爾塔茨湖。每到夏季,黑山內陸人放棄沿海舍遠求近,在此度假休閒。

黑山:偑拉斯特·科托爾·佈德瓦…

穿山越嶺,又上路了。行車中,婭尼婭講述了黑山加入前南斯拉夫的一些情況,她介紹:“我們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非常有名。那時候,經濟狀況好,每個地區都有工廠,每個公民都有工作。而且免費住房,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犯罪率極低。鐵托去世後,情況發生鉅變。特別是從1992年開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先後宣佈獨立,一些地區還發生戰亂,經濟一下子滑落下來。緊接著,很多工廠倒閉,失業率驟增,尤其貨幣的貶值,讓上班時拿到的錢,下班時就不值那麼多了,貨幣每分鐘都在貶值。現在的老人包括我的爸爸媽媽都非常懷念前南斯拉夫,我的爺爺至今在屋裡還掛著鐵托總統的像。”

婭尼婭激動地講了一路,當車窗外出現一片大海時,她才轉向另一個話題:“黑山沿海快到了。我曾經說過,如果說黑山中部和北部長期被奧斯曼帝國統治,其建築帶有土耳其特色,那麼黑山沿海地帶就是威尼斯特色了,在那裡有很多城堡、古城。”

黑山海岸線長293公里,它包括科托爾海灣、佈德瓦海濱和巴爾海濱三個部分,是外國遊客必去之地。車行在高山頂,可以清楚看到科托爾海灣佩的拉斯特城和海中的兩個小島。

科托爾海灣地處亞得里亞南南段,包含了海灣北端的佩拉斯特和南端的科托爾兩個最著名的古城,是亞得里亞海沿岸保存中世紀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地方,已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佩拉斯特古城是踏訪的第一站。

佩拉斯特城最明顯的標誌是海灣中的兩個小島,隨著汽車的靠近,兩島越發清晰。

汽車沿著海灣的濱海大道,停在佩拉斯特城。一眼望去,這座依山臨海而建的沿海古城,教堂、街巷、宮殿、民宅……盡是保存完好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威尼斯統治時代留下的遺蹟。婭尼婭指著一處沿海的古建築說:“佩拉斯特城保存有17處貴族宮殿、16處東正教堂、7處天主教堂。在整個亞得亞海岸,最有名的船長、船員、水手,都出自佩拉斯特。”

中午,在佩拉斯特海邊品嚐了一頓海鮮饕餮大餐,之後乘船遊覽小島。

遊船,劈波斬浪,迅猛向小島滑行。婭尼婭指著第一個島介紹說:“這個滿是樹木的小島是個天然的綠島,因為島上有墳墓,當地人稱作死亡之島,鮮有人去參觀。其實,這個小島是有名字的,叫SV·Dorde,佩拉斯特的老人們都知道。”隨後,她指著另外一座島說:“這個島是人工填埋而成的,名叫聖母岩石島Gospa od skrpelja,我們馬上登島遊覽。”

瞬間,遊船靠近岩石島。登上小島,一座古老的教堂聳立在眼前,蔚為壯觀。婭尼婭介紹說,這裡原來並沒有島,是一片海水。15世紀,就在我們的腳下發生了一起沉船事件,整條船在此沉沒,船員除一名水手生還外,其他全部罹難。這名船員浮出水面後,看到對面有一個懸崖,彷彿冥冥中有幽靈在吸引著他,他游泳過去,攀上懸崖,在山石上意外發現了聖母瑪利亞神像,他很快告訴佩拉斯特的人們,大家都感到這是一個很好的預示,是聖母瑪利亞救了這位船員。於是,船員發誓一定要在他被拯救的地方,為聖母瑪利亞建造教堂。在當地人的幫助下,他們從懸崖上把石頭運到海里,在沉船之地即船員生還之地,填海造島,一代接一代,連續不斷。至到17世紀,人工島建成。1646年,島上建了教堂,名為聖母瑪利亞教堂。當地的船員、水手包括周圍的人,都認為這裡可以佑護民眾。

教堂中存有三件珍寶,一是15世紀聖母瑪利亞的原始神像,二是一件木箱,三是刺繡。木箱發現於15世紀,箱上有三把鎖。據介紹,這三把鎖一把由父親拿著,一把由母親掌管,另一把由大兒子存留,只有三個人一起開才能打開箱蓋。刺繡畫發現於15世紀,刺繡者是一位船員的妻子。為了等待出海的丈夫歸來,妻子每天用中國絲綢和自己的頭髮刺繡。從丈夫離家時算起,她竟繡了40年,而丈夫仍未歸來。從20歲的黑髮,至到60歲的白髮,刺繡上從黑到白,漫長的時間,傾注了妻子對丈夫如許深切的愛。但故事的結局卻是那樣無奈,丈夫無歸,妻子老死……

木船徐徐離開岩石島,思緒依舊停留在刺繡的妻子身上,望著遠去的小島,彷彿看見“存抱柱信”的女子,臨海而飛針寄遙思……

踏訪的第二站科托爾古城,處在科托爾灣南端,距佩拉斯特只有10分鐘的車程。

科托爾坐落在亞得里亞海岸線的科托爾灣,有“嘴巴”之稱,從地圖上,很明顯看到它所處的位置。

驅車來到那科托爾城,同樣是海灣,同樣是依山瀕水。不過,科托爾古城比佩拉斯特大的多,名勝古蹟也多得多,尤其是古城山上的城堡,一眼望去,更為壯觀。

黑山:偑拉斯特·科托爾·佈德瓦…

站在科托爾古城門口,聽婭尼婭介紹:“現在看到的這個古城門叫海門,因為它面朝大海。門口上寫的是解放日,是從意大利獨立出來的日子。”只見門頂部刻有鐵托的一句名言“我們不想佔領別的國家,也不願侵略別的民族,但是我們總是會保護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民族。”門樓上掛著三面旗子,一邊為前南斯拉夫國旗,一邊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旗幟,中間是黑山的國旗。城門牆上一側,可以看到威尼斯時代所雕刻的雄師。

古城由三面高大的古城牆所圍壠。穿過海門,進入古城,來到一個不大卻很有名氣的廣場,武器廣場。廣場最明顯的標誌是建於17世紀的鐘塔,下面的石柱是昔日處決犯人的地方。東邊黃色建築是建於18世紀的拿破崙劇場,南面是威尼斯王宮,北邊是兩個建於17世紀的貴族宮殿。婭尼婭說:“這裡過去曾是買賣武器的地方,所以叫武器廣場。科托爾是一個港口,過去很多船員來此作生意,所以古城內很多廣場都是以產品名字命名,比如,沙棘廣場、牛奶廣場、奶酪廣場等,甚至還有交易貓的地方,取名貓廣場。”

黑山:偑拉斯特·科托爾·佈德瓦…

穿過一個窄巷,走進聖特里芬廣場,北部是著名的聖特里芬大教堂,這座天主教堂初建於809年。2009年,在這裡舉行建教1200年慶典,所以教堂前牆上刻有809——2009字樣。聖特里芬是一個人的名字,他很有建樹,是當地的保護神。

這裡的教堂很多,西側是東正教廣場,兩座東正教堂一大一小,造型不一。小教堂叫聖尼古拉教堂,建於1195年,這是科托爾最古老的教堂。在17世紀此地一次抵抗戰爭中死去3000志士,其中17人被埋葬在教堂大廳底下。

在科托爾城,又去了貓廣場,參觀了河門,即面朝護城河的門,還沿4.5公里的長城,爬上了山頂上的聖約翰要塞,俯瞰整個科托爾古城,一覽無餘。

科托爾古城不失為黑山的著名景點,更不失為世界文化遺產!

去佈德瓦古城採風是最後一站。從科托爾啟程24公里,到達亞得里亞海濱佈德瓦古城,一下車就被這裡藍色的海洋所吸引。

佈德瓦古城是黑山最有名的旅遊勝地,以美麗的沙灘、豐富的夜生活和獨特的地中海式建築而聞名於世。它又是滾石樂隊舉辦演唱會的最小城市,也是電影《皇家賭場》的取景地。

佈德瓦老城是典型的地中海風格,白色石頭鋪就的路面及石質的建築,小窗戶、瓦屋頂,溫親的咖啡廳及啤酒屋,陽光下那麼的寧靜,腳步便不自主的放慢下來。

佈德瓦歷史悠久,是黑山海岸線最古老的城市,已有2500年曆史。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在此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後接連遭到古羅馬、威尼斯、奧匈帝國等侵略,帶來這些國家的印痕。近些年來,俄羅斯、愛爾蘭、英國人,特別是很多俄羅斯人到這裡買房,所以,有人說:“佈德瓦不是黑山的,而是俄羅斯的城市。”

佈德瓦古城建於9世紀,周圍有城牆圍起。城中最主要的建築是教堂廣場,之中有聖三一教堂、伊萬教堂、聖瑪利亞教堂等。整座古城坐落在海邊,有著名的雅子沙灘。

佈德瓦和科托爾一樣,也建有城堡,不過佈德瓦城堡不是建在山上,而是緊緊依海而建。登上城堡,馬上被這裡的沿海風光所迷戀。那白色的雲,純淨的海,幽靜的城,充斥眼前,尤其這裡的天,藍得讓人心醉……

黑山:偑拉斯特·科托爾·佈德瓦…

城堡臨海一面,有兩口大炮,是為了防止海盜的襲擊而設。站在城堡眺望,最明顯的標誌和佩拉斯特一樣,有兩座小島。放眼望去,一座島綠樹覆蓋,不見房屋,而另一座島紅瓦相擁,不見縫隙。

這時,婭尼婭走過來說:“房屋多的島叫聖斯泰凡島,原是個漁村。漁民為了防止海盜,保護自己的家園,在島的四周建造了城牆。本來,這些房屋都是普普通通的村舍,並沒有什麼特別。20世紀60年代,一名希臘人買下此島。他看準了佈德瓦是個很好的度假勝地,遂把漁民安置到其他地方。這名希臘人並沒有拆除漁民原來的房舍,而是保存了原貌,將住宅變成賓館、酒店。最後,希臘人大肆宣傳‘聖斯泰凡’島,引來許多名人貴客,房價甚至抬高到一晚2000歐元,其中來此停留的有英國女王依麗沙白二世、意大利國王、荷蘭國王等,著名的電影明星、體育冠軍等等也慕名而來,很快火了聖斯泰凡島。”

現在,聖斯泰凡島甚至成了黑山國家最有吸引力的景點,在機場、碼頭等重要位置都掛出了“聖斯泰凡”島的宣介牌。

黑山:偑拉斯特·科托爾·佈德瓦…

佈德瓦的古城是漂亮的,佈德瓦海灣是美麗的,而佈德瓦的聖斯泰凡島更是讓人久久不願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