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山 之 行

從媽媽那裡,我很早就知道了黑山這個地方,因為她年輕時的一位好友在這山門內修行。媽媽也不止一次的說過,想去那裡看看……

可能也是一種特定的緣分吧!一次在一個姐姐那裡,通過她所寫的文字和所拍的照片,讓我第一次近距離的看到了這個山,這個廟,思維有種似曾記憶的感覺,所以決定一定要去找找。

《 應是昨夜那場囂張的雷雨

攔了我上山的路

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山上的春始終是晚了些許

這花兒果真是不屑隨那俗世的律動

傲嬌地含著苞

悠然吸納著靈山的禪香

只待悄然綻放

遺人間一世芬芳

還是這座殿

從不曾有轉經筒的這座殿

我一如往常

淨手燃一對燭

焚一炷香

一祈我的國

再願人間雙親健

再願兄弟姐妹每日開心顏

再再願

所願皆甜

拾級而上也會有驚喜呢

那熟悉的石階定記得我

不然怎會如此不見外

肆意掩上厚厚的綠苔

那些螞蟻定記得我

不然亦怎會旁若無人的爬行

毫無顧忌路人會無意將他碾踩

只是那些棕櫚樹,那些塔柏

竟突然長了這麼高

高出了開山塔

必是合著這天地山體的靈氣

深知這龍山開剎的不易

佑持那些正知唸的善男女吧

所幸

老師傅仍舊明朗著

還能記得我的名

當然

絮叨最多的還是他的田地

田地裡他的撒播和收成

收成裡供養的十方信眾

嗯嗯

我記著呢

要供養

有信

有立

利樂有情

文, 一一》


我是尋些這段文字第一次來到這裡。不知道,這裡的山,這裡的石階,還有這裡的螞蟻……是否也能記住這個初來山門的我。

進去山門,媽媽就去找她的故人,問了一個師傅,師傅雙掌合併。

“阿彌陀佛,那個姓趙的,很早就離開了這裡,聽說去了浙江……”。

“阿彌陀佛,謝謝師傅”媽媽顯然是有點失望的,從她臉上能看出。她來的時候,說了好多關於“趙姐”的事,也有十多年沒有見過。

繼續走在這庭院之內,有青磚黑瓦的老佛堂,有鋼筋水泥做的新大殿。我更喜歡去有歷史記憶的老地方去。

看見一位很年長的老師傅坐在一石階前曬太陽。這肯定就是初建這廟門的“老師公”。一個有大慈悲心的佛門修行。記得,以前在一篇報道中看到過他的事蹟。還在老師公年輕時,他的母體因為生病營養跟不上,年輕的師公將割了自己的肉,煮了湯給自己的母親補充營養……

山門外的世界,我們有的人修生,有的人修死。讓自己生的繁華,讓自己死的有被人牽掛…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草木山石的情感,比起山門之外的我們,這裡的似乎更執著,更慈悲,也更情長

這山門內的修行是估計是我們那些俗人不能真正體會的,也只是知道,他們所修行的估計是超脫皮囊的大愛。

行走在一條“通天”臺階上,一步,一步,還是一步,都不忍心加快自己的腳步,覺得每上去一步,就忘記曾經一個年月的春花秋月,同事能把自己變得乾淨了許些。

慢慢的爬上這段石階頂,在上面尋一座石臺上小歇,輕輕的風吹來了一縷縷佛香。

很羨慕這裡的一切,哪怕是這裡的風。

如果可以,我願做一縷輕輕的風,不吹過風沙,不吹亂頭髮。只吹進這院落,很安靜的。

我吹進了一注香,一香許一情

我吹進了一片葉,突然發現一葉真是一菩提。

我也吹在了師公的腳下,他撫摸著,笑著說“孩子,出了這扇門,你依然仍舊善良”。

來了一次,也要回去一次。進來了,也終究是要下山的。 畢竟,我還是那山下之人,也只是偶爾來,偶爾來。

黑 山 之 行


黑 山 之 行


黑 山 之 行


黑 山 之 行


黑 山 之 行


黑 山 之 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