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第一臺電視機原來是這麼誕生的……

1958年春,我還是無錫市二中(原輔仁中學)的一名學生。

三位同學,我、沈斌(壽年)、顧梅良,三人一起考進了“無錫市廣播電視業餘合唱團”,每週六的晚上,是合唱團的活動時間。

那時的無錫市人民廣播電臺,在中山路第二人民醫院南邊,一幢三層樓房裡,我們在那裡練唱、錄製“每週一歌”的教歌節目。團長是宋一民先生,他彈鋼琴教歌;還請過當時無錫市歌舞團的朱正先生,來教我們聲學知識。

全團三十人左右,三年時間從不間斷,想想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可憐,上世紀60年代,中學裡的課外活動竟然如此豐富多彩,現在的活動又是如此貧瘠不堪。

1959年建臺十週年,我們曾經在無錫市大會堂(原址)與無錫市錫劇團、上海合唱團、無錫“工人合唱團”、“中學生合唱團”等單位同臺演出。我們演唱的是瞿希賢作的《親愛的黨,光榮的黨》四重大合唱,宋一民老師指揮;並近距離觀看了王彬彬演唱錫劇《太湖兒女》片段,周小燕老師的獨唱《布穀鳥叫遲了》。那是一段值得回憶的精彩時光。

因為每週活動,對廣播電臺很熟。三層樓房,第二層是錄音、播音室,第三層則很少去,是機房所在地,屋頂有好幾根天線,那是發射無線電波的。

就在那年夏天一個週六的晚上,宋一民老師對我們說,去三樓看電視!

我們都很好奇,電視,究竟是什麼玩意?那時,只是在報紙上看到,北京、上海有電視臺。電視,在我們心目中,只有“小電影”的模糊概念。

三樓一個大房間裡,已經有一些人在圍坐在那裡了,我們進去,擠得滿滿的。我看到中間一張會議桌上,有一臺外殼是木盒的電視機,那是9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後來才知道這個名字)。它的背後,有許多密密麻麻的電子管、電容、電線之類的無線電元件,足有一張八仙台那麼大!

一位技術人員在那裡操縱,很遺憾,我沒有記住他的名字。

當他打開電視機時,屏幕上出現的是一片白,接著就是許多跳動的黑點,發出沙沙的聲音。那技術員不斷旋轉天線,經過他的調試,突然出現了畫面。

是一座舞臺,畫面並不很清晰,但可以看出是在演芭蕾舞。又經過一番調試,畫面清晰起來,甚至看到舞臺上方有橫幅,至今我仍然記得上面打出了一行大字:“熱烈歡迎日本松山芭蕾舞團演出《白毛女》”,這是1958年3月在北京演出的錄像(後來在報紙上看到的)。

演員的臉龐、動作也逐漸清晰,只是在屏幕上有些細小的雪花點。突然,一個白色亮點穿過畫面。技術員說,這是汽車在外面駛過,我們也聽到馬路上汽車的聲音。

過後,畫面一直比較清晰,他告訴大家,這是轉播上海電視臺的節目。大家都覺得很新奇,一、二百公里外的視頻,居然在這裡能夠接收到!

正當看得來勁時,突然畫面被一片白色亮點的線條橫掃而過,喇叭裡傳來刷刷啦的噪音。那技術員說,下面的理髮店又在用電吹風了!告訴他們晚上七點以後不要用,就是不聽!有人下樓,大約是去交涉的,過了幾分鐘,畫面又清晰起來,直到演出結束。

第一次看電視,覺得很新奇,就像一本會動的連環畫,因為屏幕實在太小了。

後來,我們通過宋老師解釋,才知道,這臺電視機和電視轉播設備,是無錫廣播電臺那位技術員自己研製出來的。無錫市廣播電臺那位技術員是個勇於創新的人,他研讀國內外有關資料,就開始研究、組裝電視機。因為他用的是收音機的電子元件,一個電子管,就有手指那麼大,所以,組裝出來的電視機體積龐大,而顯像管卻只有九英寸的,真所謂“小雞大過娘”。

在轉播時,因為距離很遠,有沒有“差轉檯”(按照傳輸信號要求,平地20公里,必須有一座),上海電視臺的信號傳不到無錫。他就在無錫惠山頭茅峰上,安裝了接收塔,因為在高空,電波不受阻擋,所以信號傳送比較遠。他又設計了電波放大設備,因此,在中山路的廣播電臺,能直接收到來自惠山頭茅峰轉發、放大的上海信號。我們也有幸,成為在無錫第一批看到電視的人!

這事不要說在現在,就是在當時,我們回校與同學們說起,都不相信。因為,電視是什麼,知道的人很少,看到這次直播的人更少。

直到六十年代,黑白電視才逐步在我國普及。1972年,無錫才有電視機廠,生產“紅梅牌”黑白電視機。採用了集成電路,大大縮小了體積;80年代,又與夏普合作,生產“紅梅牌”彩色電視機。之後,因註冊商標被搶注,改名為“虹美”牌。最後因為沒和菲利普簽約,被淘汰出局。

在我國剛出現電視臺、生產出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後,僅幾個月時間,無錫就有電視機和轉播臺,可見當時無錫科技的領先水平。1999年,我在無錫市廣電局舉辦的建臺五十週年“電波情緣”徵文活動中,寫了一篇文章。回憶在“無錫市廣播電臺業餘合唱團”的那段生活,寫到了這件事。那時,也許還有一些電臺退休人員瞭解這段往事,此文獲獎了。在參加五十週年慶典時,我被邀請參加現場直播,見到了年逾耄耋的宋一民老師和當年的兩位播音員。可是沒見到那位技術員,也不知他的姓名。

無錫廣電已經誕生了七十週年了,那些前輩播音員、技術員、編劇、導演,我們合唱團的成員,還有多少留在人世,還有多少人會回憶起這段往事?前年,我和其他兩位同學,那時的合唱隊隊友,談起此事,他們也很有感慨。時光荏苒,六十多年了,我們當時還是二十左右的“毛頭小夥”,現在也已進入耄耋之年。往事歷歷,謹以此文,紀念無錫廣電建臺七十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