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元說沒就沒!康美藥業上演中國版“安然事件”?

近300億元貨幣資金一夜蒸發!康美藥業4月29日晚間披露的會計差錯更正,震驚了整個A股市場。“白馬股”突變“黑天鵝”,引得資本市場一片譁然,甚至有財經評論直指:康美藥業正在挑戰資本市場的底線。

康美“差錯”所涉金額超過A股9成上市公司的市值

4月29日,康美藥業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採購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確認業務款項時的會計處理存在錯誤,造成公司應收賬款少計641,073,222.34元;存貨少計19,546,349,940.99元;在建工程少計631,600,108.35元;由於公司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貨幣資金多計29,944,309,821.45元。


300億元說沒就沒!康美藥業上演中國版“安然事件”?


這一會計差錯是怎麼發現的?根據康美藥業公告,是在去年底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公司通過必要的自查和核查發現的。結果就是,2018年之前,康美藥業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費用及款項收付方面存在賬實不符的情況,因此需要對2017年財務報表進行重述。

要知道,整個A股3600多家上市公司中,市值超過300億的僅有304家,佔比不到10%。也就是說,康美藥業的會計“差錯”所涉金額,已經超過A股超9成上市公司的市值了。

4月30日,五一小長假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受此事影響,康美藥業股價4月30日開盤後一字板跌停,市值為475億元,較最高時跌去了62%;“15康美債”跌20%後臨停,後被拉昇縮窄跌勢。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對“15康美債”、“18康美01”和“18康美04”債項信用等級由AAA下調至AA+,並將康美藥業的主體信用等級及債項信用等級繼續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300億元說沒就沒!康美藥業上演中國版“安然事件”?


當天晚間,康美藥業突然“消失”的300億讓上交所雷霆出動,閃電發出監管函,指出上述事項反映出康美藥業在財務管理、信息披露、內部控制等方面可能存在重大疑問,上交所予以高度關注,要求康美藥業認真自查和核實有關情況,充分披露相關信息,明確投資者預期。


300億元說沒就沒!康美藥業上演中國版“安然事件”?


在收到監管函7個多小時後,康美藥業發表了董事長馬興田署名的道歉信。馬興田在《致康美藥業股東的一封信》中表示,2018年,全球經濟發展形勢嚴峻,國內經濟面臨困難和下行壓力,民營經濟遭遇了衝擊,醫藥行業在調整和動盪中跌宕起伏,康美藥業也遇到了極大挑戰。但是,公司堅持發展以中藥飲片為核心的中醫藥產業,積極培育公司發展新動能。

同時,“對於公司治理不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規範等問題帶來的困擾,我們向所有股東朋友們致以最誠懇的歉意,同時也感謝股東對康美藥業一直以來的支持!”


300億元說沒就沒!康美藥業上演中國版“安然事件”?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份致歉信並沒有涉及財務差錯出現的具體原因,稱“快速發展導致財務管理不完善”,顯然是“太缺少致歉誠意”。

“白馬股”業績上長期“埋雷”,還5次捲入行賄事件

公開資料顯示,康美藥業成立於1997年,主營中藥飲片、藥品醫療器械等醫藥產品的生產、經營、批發以及中藥材貿易業務。2001年上市以來業績持續高增長、9年複合增長率超35%,是不折不扣的醫藥白馬股。就在去年5月,其市值觸及最高點1283.36億元,業績報告也是相當好看。

然而,作為一家曾經的千億市值白馬股、中藥行業的龍頭,此次300億的“會計差錯”帶來的不僅是一場大笑話,更是坑慘了不少投資者。最新數據顯示,康美藥業股東戶數22萬人,2019年一季度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22.35億股。22萬投資者飲雷,股債雙跌市值較最高處跌去6成。


300億元說沒就沒!康美藥業上演中國版“安然事件”?


事實上,“白馬股”成“黑天鵝”並非毫無徵兆。2018年10月,有媒體發文質疑康美藥業貨幣現金高、存貸比例雙高以及大股東股票質押等問題。隨後,康美藥業股價出現連續下跌——股價從10月9日的21.88元,最低跌到了11月30日的10.34元,短期內股價與市值腰斬。12月底,康美藥業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除了業績上埋的長期雷,更為棘手的是康美藥業還曾多次陷入行賄門。2019年3月,中國裁判文書網發佈了“四川省閬中市市委原書記蔣建平受賄罪一審”的刑事判決書顯示,2010至2011年,蔣建平利用擔任閬中市市委副書記等職務便利,在招商引資廣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過程中,非法收受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馬某(即康美藥業創始人,馬興田)所送現金20萬港元。馬某在證言中表示,行賄目的是公司在閬中投資,需要處理好關係,項目才能順利進行。

據媒體的公開報道,這已經是康美藥業第五次捲入行賄事件了。在十五年的時間跨度中,康美藥業董事長馬興田曾分別向廣東省內的市領導、證監會監管發行部門和廣東省食藥監局的幹部行賄,所求事項除了與公司有關以外,還為自己參選人大代表謀求幫助。

正中珠江浮出水面,作為年報審計機構19年未變更

那麼康美藥業近300億貨幣資金的真實性為何沒有能夠被審計機構發現?有審計專業人士分析稱,銀行配合企業貨幣資金造假的可能性不大,如此大規模的“差錯”,就存在審計機構配合企業造假的可能性。

很多時候,人們將會計中介機構形象地比喻為“經濟警察”,在資本市場,更承擔著為全體股東做好看門人的重要角色。

康美藥業事件持續發酵,背後作為年報審計機構的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逐漸浮出水面,Wind統計數據顯示,所有A股2018年年報中,有91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機構是廣東正中珠江會計事務所。

正中珠江成立於2013年,由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廣州健明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中山中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韶關中一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廣州市德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的註冊會計師共同發起設立,股東為29個自然人。

根據官網,截至到目前其服務的上市公司客戶名單(含已過會)包括了溫氏股份、海大集團、湯臣倍健、三七互娛等耳熟能詳的上市公司;其輔導的IPO客戶9家,公司稱在2008年重啟IPO以來,其成功輔導上市的客戶數量在國內事務所名列前十。


300億元說沒就沒!康美藥業上演中國版“安然事件”?


300億元說沒就沒!康美藥業上演中國版“安然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是康美藥業2001年IPO時的中介機構,直至2018年年報的19年間,均為康美藥業年報審核會計師事務所。2018年年報,是19年來正中珠江所第一次為康美藥業出具非標審計意見。

一位原會計從業人員透露,最重要的外部第三方審計證據是函證和監盤,前者為銀行等機構直接提供給審計機構,後者為審計師親自參與獲取的證據,比如實地調研。從函證來說,目前還無法斷定是銀行提供了虛假函證,還是康美藥業篡改了詢證函。審計程序要求,獲取的函證必須是第三方親自交到審計師手上。如果銀行詢證函通過康美藥業提供給審計師,屬於審計程序錯誤,審計師負有責任。此外,由於康美藥業的庫存為人參等生物性資產,盤點困難。如果審計師在存貨監盤上存在程序缺失,這將給康美藥業做假的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在調查中認定審計師審計程序執行不嚴謹、未能盡到應盡的職責,正中珠江將負有重大責任,甚至有可能構成審計欺詐。

曾被財政部點名存在紕漏,或為中國的“安達信”

記者發現,這家看上去風光無限的會計師事務所其實在日常事務中早就存在紕漏,在2017年財政部對17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會計執法聯合聯動檢查中,正中珠江便被點名。根據檢查情況說明,正中珠江在執業質量、質量控制以及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方面出現了問題。

不少財經人士表示,在康美藥業財務造假背後,也許站著中國的“安達信”。

安達信原為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後捲入美國安然公司的財務醜聞中,最終破產倒閉。從1985年起,安達信就為安然做審計,除了內部審計外,還提供諮詢和外部審計服務。2001年10月,安然公司被發現在1997至2000年間,足足虛報了5.47億美元利潤——當時的安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曾名列《財富》雜誌“美國500強”中的第七名。 作為負責審計工作的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不僅沒有發現安然財務報表中的漏洞,其休斯敦事務所還從10月23日開始的兩個星期中銷燬了數千頁安然公司的文件,直到11月8日收到SEC的傳票後才停止銷燬文件。

2002年3月,美國司法部以“妨礙司法公正”對安達信提起刑事訴訟,最終安達信被判罰款50萬美元,並被禁止在5年內從事業務。而為逃避株連,安達信的海外公司紛紛“出逃”,尋求併入其他四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

儘管在2005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3年前對安達信所作的有罪判決,認為原陪審團作出的庭審說明太過含糊,當年對安達信“妨礙司法公正”的裁決是不恰當的。但當年的能源巨擘已因財務造假而轟然倒地,會計師事務所裡的“五大”也變成了“四大”,整個社會與投資者的信心亦因此受到重挫。

如今,在高達300億的“會計錯誤”面前,瑟瑟發抖的投資者們很難不去擔憂,在A股市場上是否還存在著這樣的“安然”、這樣的“安達信”?

“雙康事件”背後:13家上市公司虧損超過市值

康美藥業已經自爆,但估計仍逃不掉要被調查一番。因為前有康得新的示範。康得新財務報表上趴著150億,卻還不起15.6億的債務,當時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到目前,究竟是上市公司造假,還是大股東挪用資金,此事仍未有定論。今年1月事發之後,ST康得新公告稱,公司接江蘇證監局通知,於2019年1月22日收到證監會送達的《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雙康事件”涉案金額達450億元,這在A股歷史上僅此一見。

事實上,圍繞著財報的糟心事還遠沒有結束,據wind數據顯示,在已經披露的2018年度年報當中,有13家公司的虧損額度超過了市值,其中包括*ST富控、天神娛樂、華業資本、ST秋林、*ST工新、*ST龍力、千山藥機等虧損大戶。此外,還有33家公司預虧額超過了市值的50%。

對於這些超級大計提,交易所也對部分公司進行過問詢。比如深交所要求天神娛樂說明是否存在利用形成商譽相關資產進行利潤調節,進行業績“大洗澡”的情形。但天神娛樂在回函中表示,相關會計估計判斷和會計處理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不存在利用形成商譽相關資產進行利潤調節,不存在本期進行業績"大洗澡"的情形。

從目前的上市規則來看,若非立案調查,很難判斷這些上市是否存在“做假賬”和“財報洗澡”的行為,也很難據此來推動這些公司退市。但是,這些“爆雷行為”的確影響到了二級市場的人氣,影響到了投資者的信仰,也影響著未來上市公司的行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康美事件會不會是“安然事件”在A股的上演還無法下定論,但可以想見的事,在當前“解決金融領域特別是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問題”的要求下,重罰康美則是輿論譁然之後的應有之意。

交匯點記者 黃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