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流浪地球》這個故事?

傾聽音樂之美


我是什麼時候看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在2019年2月5號(大年初一)上映的,我是年初二去看的,因為我們縣就一家電影院,電影票還不能在線購買,壟斷你懂的,花了100rmb買了一張票。心疼。但是看完之後還是感覺非常值。

影片簡介

影片由郭帆導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吳京特別演出。後來因為資金不足吳京個人投資6000萬,也由客串變成主演。網上不是流傳一句話嗎,說郭帆空手套戰狼。哈哈

相信很多人是衝著吳京去的,其實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流量地球》改編的,影片中的故事也是截取小說中的一個片段。

小說講述的是太陽即將毀滅,人類不能坐以待斃,於是龐大的地球逃離計劃開始實施。

小說中的逃離計劃分五個階段

(1)人類傾盡全球力量,建造一萬座行星發動機

(2)用轉向發動機讓地球停止自轉

(3)利用太陽和木星引力完成加速,正式踏上星際之旅

(4)用500年時間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後利用慣性行駛一千300年,再用七百年減速

(5)進入目標恆星系,調整到合適的軌道,圍繞新的恆星旋轉。計劃完成

影片中的故事處在整個計劃的第3個階段

影片中描述的是地球想利用木星引力的彈弓效應進行加速,但是由於靠的太近,發動機又失效了,眼看就要撞上木星,關鍵時刻點燃了木星上的氫氣,對地球產生反向作用力,使得地球脫離木星。

影片爭議

(1)地球承受不住如此大的推力,地球還沒有起飛就會被髮動機搞癱瘓。這個設定不科學。但是小便認為這只是一部科幻片,不是科普記錄片。如果較真那就不用拍了。

(2)關於木星上的氫氣能否被點燃,就算被點燃也不足以讓地球逃離木星的引力而不與木星相撞。

總結

《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硬核科幻片,儘管有許多情節不符合常理,設定上違背科學常理,但是作為中國第一部硬核科幻,它已經成為國產科幻的里程碑了。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也能拍高質量的科幻片,相信以這部片子的票房,後面會有更多資本流入這個領域,期待下一步國產科幻能夠拍的更好。


李哥聊電影


為流浪的心找尋安放的驛站

2019年春節,流浪地球、吳京、劉慈欣、郭帆,顯然已成為網絡熱詞,無論你有意無意,均會闖入大家的眼簾。

從導演郭帆四面楚歌中的堅守,到吳京零片酬演出,再到他追加投資6000萬至劇組,並要求導演不遺餘力培養新人,我隱隱覺得,《流浪地球》至少是一部良心影片,一部傾注了劇組人員竭盡全力的電影,並且,吳京正能量行為無疑將顛覆影視圈陋習,也讓人感受一股清流襲來。

果不其然,看完電影,兒子說,這部中國電影終於看出了好萊塢大片的味道。

的確,電影特效強大,情節脈絡清晰,人物塑造鮮明,這些毫不費力地遮掩住了兩位新人的稚嫩演出,畢竟,他們在電影中代表的是希望。

(1)

人們的關注點。

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帶著孫子孫女逃亡時,被運送火石救援隊強行徵用車輛,在途經上海時,看見曾經輝煌的陸家嘴完全被冰凍,一座座高樓大廈變成了像冰川裂谷般的萬丈深淵。

韓子昂說:“曾經,那裡面也住滿了人,那時沒人關心太陽,人們只關心一種叫錢的東西。”

話語中充斥著無奈和遺憾,或許,可以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解答關注點問題,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人們,早已跨越了前三個需求,正昂首闊步在第四個和第五個需求道路上,而周遭也已將是否有錢作為成功的標杆,所以,大家專注“一種叫錢的東西”。

然而,萬事萬物都是相互關聯的,為了達成高層需求,勢必犧牲甚至踐踏未被關注的事物,如環境破壞、動物屠殺、森林砍伐、資源浪費,於是,原本不被關注的金字塔底層的需求變本加厲地襲來,以求被關注。

被我們忽略的其他,被我們破壞的其他,也是我們急需拯救和關注的。

(2)

面對危機的必勝信念。

影片中,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劉啟想到引爆木星的主意後,韓朵朵接通空間站將這一消息告訴劉培強(吳京飾演),當吳京向聯合政府請示時,被告知,這是無數科學家測試推導後成功率為0的方案,早已放棄。

但,這是我們的地球啊!面對滅亡,也只能堅守這個信念,死馬當成活馬醫。

韓朵朵(劉啟的妹妹)是一名初中生,是倖免於難被韓子昂撿回撫養的孩子,她的任務是向正在逃離的人員尋求幫忙,讓他們加入拯救地球的行動中。

她的求救語,很多人覺得牽強,但我認為,在如此危難時刻,一位初中生,並且是上學不認真的學渣級學生,能講出這樣的語言,實屬再正常不過,雖然條理不夠清晰,邏輯不夠合理,但真誠,真實,催人淚下,代入感強,這已然足夠。

最後,眾志成城,終於將不可能轉為可能,轉為能。

(3)

大愛無聲。

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是名宇航員,為了地球上僅剩的35億人能活下去,他只能丟下兒子,前往空間站。

臨走前,他告訴4歲兒子劉啟:如果你想爸爸,只要數三二一,抬頭,就能看見爸爸。

17年後,兒子早已成年,對父親的謊言耿耿於懷,對父親放棄了母親的治療滿懷怨恨,對父親斷然離去,對其成長不負責任嗤之以鼻。

而這一切,劉培強不解釋,而是用深沉的父愛在潤物細無聲中化解。

劉培強為了達成點燃木星拯救地球的目標,用二鍋頭引爆了空間站,用生命點燃了木星,用烈焰兌現了曾經對兒子的諾言,終於,兒子數三二一,抬頭,看見了英雄的父親。

劉啟終於明白:父親的選擇,是對人類的大愛,父親的堅持,是為了讓他繼續活下去。

與其說是流浪地球,其實後面緊隨的,想呈現的是一顆流浪的心。我們竭盡所能,為她找尋一處避風的港灣;我們傾盡所有,為她搭建一間安放的驛站。

畢竟,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沉默加速度老吳


昨天若一趁著週六去看了期待已久《流浪地球》,一個不太喜歡科幻電影的若一,卻還是被電影裡的多處情節所感動,出了影院才發覺眼睛哭的僵硬了。總之,這部電影適合十三歲以上的人群觀看,不分性別,不分理性感性的那種。



身為女性,若一的感性被電影多處情節所打動,比如吳孟達老先生飾演的韓子昂,高級駕駛員。在互送孫女孫子回地下城時被李光潔飾演的王磊上校徵用,加急派送火石去杭州。

一行人在路經上海時坍塌,途中王磊一手下為救老爺爺壯烈犧牲,老爺爺那句“孩子別管我”側面反應了國家軍人捨身為他人的大無畏精神。



李光潔帶領小分隊互送火石前往杭州,途中為了完成護送人物,冒著生命危險,拖著火石球,在一處峭壁高地處。一位成員因頭盔破裂,活活給凍死了。

看著上司老大不顧人命,身邊夥伴一個個離開,手下週倩拿起槍對著火石一通亂掃,由此徹底讓李光潔失去了希望,沒了任務的他痛到不能自己,一面是戰友兄弟,一面是上級任務,一個是情誼,一個是天職,左右為難,最後,卻還是忍痛選擇後者。



電影的故事情節由十八歲的劉啟帶著對父親的誤解擅自離開地下城,到地球表面,隨之劇情介紹,父子情濃於水,由那段“最後的”通話中,“你不能,不能,不能,…”“劉啟,劉啟,劉啟,劉啟…兒子!”瞬間讓人落淚,父子情誼都在愛裡,埋藏在心裡。

總之,電影沒讓任何人失望,有炫酷的科幻技術特效,大膽新穎的創作題材,沒有強塞愛國情懷,有的是人性本善,眾多場景添加中國特色,很熟悉,又彌足珍貴。


若一然然說影視


158!

抬飛地球起步電價每1噸每1天是24萬度電!

24萬度電÷86400秒≈2.78度電每1噸每1秒耗電!

太陽及太陽系整體公轉1秒鐘250千米速度×3600秒1小時=90萬千米小時的速度×24小時=2160萬公里運轉一天×365天=78.84億公里一年×2.2億年左右=太陽系繞銀河中心1圈×N十圈≈N十億年時間!

地球公轉29.783千米×3600秒1小時=107218.8千米時速×24小時257.32512萬公里1天×365天=93923.6688萬公里,即9億多公里地球公轉繞太陽1年又形成4季!

地球自轉466米1秒×3600秒=1677.6公里×24小時=40262.4公里1天自轉!坐地日行八萬裡也就是地球自轉一天黑白夜!

合適大小星際流星在太陽系:未被衛星行星及太陽吸引碰撞機率,沒有人工發動機的星際流星利用太陽引力為主,也利用太陽系之內行星衛星的一定吸引力,以拋物線軌道飛出太陽系;平常速度也達到N十公里秒速及時速N萬公里及N十萬公里時速的逃逸速度!

抬飛地球合理的逃逸速度大於第一宇宙速度,大於第二宇宙速度;大於第三宇宙速度又大於地球公轉速度,順勢公轉省力的拋物線公轉軌道借力於太陽吸引力,又加上1萬座金屬行星發動機動力及全金屬地殼改造地球,順勢公轉逃逸出太陽系!

29.783千米的秒速可以鎖定大氣層,但去4.22光年以時速10萬公里=4萬多年時間!抬飛地球螺旋行進又有多個方向隕石與微粒星體擊向地球多個方向的行星發動機!

抬飛地球2500多年94萬天時間×24小時×時速177萬公里=目的地4.22光年三體星,時速16.5倍多又大於10萬多公里時速的地球公轉,地球大氣層難以鎖定!

177萬公里時速÷大氣層內1千米子彈速度=177倍!所以,抬飛地球的能量消耗以最低24萬度電起步大於時速10萬多公里的地球公轉速度,順勢拋物線飛出太陽系;又對準三體星方向的耗能選擇!

地球公轉10萬多公里時速又1天257萬多公里,每1噸每1天12.5萬度電×16.5倍=206萬多度電每1噸推力達到177萬公里時速運轉86400秒1天÷考慮太空真空環境減少3.5倍耗能=58.9萬多度電的每1噸每1天耗能!

耗能是必須面對:再先進電磁推進,再好的新燃料,再好的新燃料技術,都不能規避巨量的耗能!

宇宙還不完全依賴於N千億星系N萬億星系的恆星光照來懸浮各星系!

綜上所述:抬飛地球以起步每1天每1噸24萬度電量×150萬億億噸推力=3600億億億度電÷1天86400秒=每1秒416.66666667萬億億度電!

以太陽1秒鐘熱值1萬億億度電:又完全包裹捂住太陽×45%的熱能轉化率發電=4500億億度電1秒鐘!又考慮傳輸太陽光照發電後又1光年至4.22光年的激光電能傳輸損耗與運行成本在外;太陽系0.14%的一切行星一切衛星一切微粒星體總和重量,是不能包裹佔太陽系重量99.86%的太陽!

每1秒416.66666667萬億億度電抬飛地球起步電量÷單個太陽完全包裹捂住發電每1秒4500億億度電=925.92592593倍≈926顆太陽的完全包裹電量!

也就是說把三體星恆星完全包裹捂住發電+太陽完全包裹捂住發電,也不能抬飛一個地球達到177萬公里的平均時速運行94萬天時間!

以滑行節約電量:學習無動力的星際流星;不施加外力讓地球又如何脫離公轉軌道;以及低耗能10萬公里時速滑行是4.5583萬多年才到三體星!

即使抬飛地球中期以4000度電1噸推力用一天的滑行×150萬億億噸推力=60億億億度電÷1天86400秒=69444.444444億億度電1秒鐘÷每1秒4500億億度電的一顆太陽完全包裹發電=15.432098765顆太陽完全包裹捂住發電×N萬年時間去三體星4.22光年!

完全包裹捂住數量15顆太陽大小恆星≈可以至少開發15個星系又翻N倍了;完全包裹捂住數量926顆太陽大小恆星發電成本≈可以至少開發數量926個星系又翻N倍了!

接下段!


A單身上萬地球自由囚


《流浪地球》第一天上映,我就看了。。這部電影要是說主演的話,其實吳京是主演, 只是這部劇不是圍繞一個主演去演的。這部劇其實說白了,每個演員都一樣。不用太多演技,沒有太多表情,沒有太多交流。沒有太多對戲。全都是特效,,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特效電影。。我看完這部劇,說一句實話,我不喜歡這樣的電影。沒有什麼劇情。。。完全靠特技撐起來的。。。只是特效震撼到我了。。這部電影在我心裡真的很一般。雖然我也支持國產。。純屬個人觀點。。

流浪地球,講的是我們的家園,地球受到了前所未有摸災難。。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如果深受其中,作為一個普通人,真的是非常恐懼。所以儘管是在看電影的我,說實話,內心還是期盼可以拯救成功。。。這個主題非常不錯。喚起人們的共同心願,強制人們團結。。因為你不團結不行。地球就要毀滅了。。多多少少感覺這部主題,和電影外的我們有點道德綁架的意思。。


五穀玲瓏


《流浪地球》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界扛把劉慈欣的早期發表的作品,曾獲得過2000年科幻小說銀河獎特等獎。如果讀過《三體》的同學,肯定能將兩者產生聯繫。因為人類推動地球要前往的恆星就是三體人所在星系的比鄰星。所以,不妨把《流浪地球》和《三體》宇宙聯繫在一起,作為同一個世界觀下的一部插曲,就如同漫威系列裡的一個英雄。

《流浪地球》小說講述了人類發現太陽壽命極速老化,將於300年內發生氦閃,吞沒太陽系。人類無奈建造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前往4.2光年外的比鄰星避難的故事。整部小說從主角單一的視角出發,描述了地球停轉,海嘯爆發,岩漿融城,飛躍木星,叛軍政變,太陽氦閃,繼續逃亡等一系列事件。故事的結局是開放的,人類是否能夠到達目的地,不可而知,因為需要太久遠的時間,讓人難以設想。整片文章無處不在揭示,在巨大危機壓迫下,人類社會結構和道德觀念的異化,顯得冷酷而無情,理性而客觀。

不過在黑暗背景之下,帶著地球一同逃亡卻顯得如此溫情。不同於《星際穿越》中人類利用飛船進行逃亡。在中國人質樸的價值觀念中,有“人”才有家,有“故土”才算家,思鄉情節,落葉歸根,是每個中國人根植於骨子裡的精神,萬變不易的真理。所以,《流浪地球》很中國,是隻有中國人才能寫出,只有中國人才能讀懂的故事,可以作為代表中國特色硬科幻小說的一面旗幟。

而《流浪地球》電影是根據小說,在背景、世界觀、大前提不變的情況下,所改編的故事。為了影視化的需要,其內容和原著出入較大。主要講述了地球意外被木星捕獲,人類團結一心,修復行星發動機,引爆木星大氣,拯救地球的故事。在原著中,這些情節是沒有的。整體而言,電影和小說所傳達的觀念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難能可貴的是,電影的完成度很高,在特效、情節、理念、格局上都不輸外國大片,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將中國科幻電影提升到世界級水準。為中國電影開拓了一條新的道路,為中國科幻文學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我相信,至此以後,中國電影和中國科幻文學都能站上一個新的臺階,開啟一段新的篇章!

最後,祝《流浪地球》大賣,這是它應得的獎賞和榮譽!





超人侃電影


流浪地球有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家園意識、家庭觀念、生死如常……

一、家園意識

海德格爾說: '家園'意指這樣一個空間,它賦予人一個處所,人唯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運的本己要素中存在。這一空間乃由完好無損的大地所贈予。中國的老百姓常講"破家值萬貫"、"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在《流浪地球》播出後,觀眾也開始稱呼地球為"小破球",中國人這種語言習慣體現出的是對自己環境的調侃,但更多的是出於對自己息息相關事物的依戀。孟子主張"死徙無出鄉",中國人自古眷戀家鄉,思念故土。

電影中,面對人類存亡時,比起讓極少部分人飛赴遙遠星系另尋沃土,人們更願意傾盡全力地去帶著家園奔逃,於是有了一根根巨大的"火柴",有了長達100代人的與家園共存亡的流浪地球計劃。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梯田是中國古人的農業奇蹟,在梯田中穿梭,池塘如鏡,連線蜿蜒如龍。這景色不是居民自願所做,而是出於對於不適於耕種的家園的眷戀。在一山,中國的農民為了家園艱苦開山;在一國,中國人為了家園治沙還林,創造出塞罕壩奇蹟。眷戀家園有時是小門小戶小家子氣的說法,但合整個民族之願時,便能在電影中描繪出有關人類未來的恢弘圖景。比起保留希望的"火種",劉培強所代表的中國人,固執的相信家園是更值得用個體的犧牲來捍衛的希望萌生之地。

2、 家庭觀念

在杭州地下城被岩漿吞沒後,王磊悲痛的喊出"杭州三十萬人白死了,我老婆孩子白死了!"。在劉培強違反規定,馬卡洛夫質問他時,劉培強同樣的提到"我的孩子還在地球上!"而俄國同事馬卡洛夫的反應是:"為了孩子你瘋了嗎!"

其實不止是電影中,中國人大概是最愛把家人放在嘴邊的群體,"上有老下有下"、"老婆孩子熱炕頭"等俗語更是中國成家男人的口頭禪。中國男人會為家庭作出巨大犧牲,他們為了孩子的教育、愛好而省錢,而不是在自己的無關活動中消耗金錢,中國男人更容易在抉擇中看重家庭整體而犧牲自己的生活。同時社會對傳統男人的要求又產生了往往沉默寡言卻犧牲巨大的"父愛如山"的父親形象。劉啟雖與父親長久隔閡,父親劉培強卻依然為了他和地球的存亡犧牲了自己,也體現出這一點。

筆者認為這和中國長久以來的家庭模式息息相關,農耕文化下,家是一個基本生產單位,而中國的農耕社會特別漫長,這是中國人家庭觀念重的最基本的原因。基本的生產單位,又是基本的生存方式,一棟房屋,數畝田產,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家族宗祠,抱團求強。這一點又跟上文所說的中國人的家園意識產生照應。

為滿足加強這種生產關係的願望,就出現了很多古人留下的"傳家寶":養兒防老;父慈子孝;前三十年靠父母,後三十年靠子孫;光宗耀祖;家和萬事興;父母在,不遠遊;家醜不可外揚等等。這種在情感和生存上的極度依賴讓國內外在看待夫妻和父子關係上有了差別,比起個人主義盛行的西方世界,中國人似乎很少擁有隻屬於自己的身份,個人屈服於集體、少數服從多數,自己的行為相對於家族利益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種互相犧牲的習慣一方面使團體更加緊密,但這也導致中國成為處理家庭關係最為複雜的國度之一。

3、 生死如常

其實中國人自古以來總會涉及到相互矛盾的觀點:一方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方面又說"沉默是金";一方面"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另一方面又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就像電影中看似矛盾的老何,有時貪生怕死,最終卻為了地球而犧牲,留下一句令人回味的"生死如常"。

中國人是有樂生惡死的傳統的,《易傳》有云:"天地之大德日生"。從孟子講"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惡",肯定"欲生惡死"乃人之本性,到歷代帝王大煉丹尋藥,志在長生,帝業永固,都體現了這種傳統。但中國作為古老的大國,中國人的哲學同中國人一樣是複合化的而非單一的,在各種矛盾中進行調和。

生死如常的觀點最初應是脫胎於"齊生死",是莊子《齊物論》的延伸思想。其實"齊生死"也並非是把生命看輕,而是對生死這些必要人生體驗的深刻理解。天地有輪迴,有生必有死,樹葉綠了又黃,冬天落葉而春天再發新芽,冬天的河面結冰,到了春天解凍,魚兒又可以躍出水面。生於死都是自然的過程,是必然會發生的事,人不能避免疾病、衰老。災禍也不為人所控,世事無常,以致生死如常。

儒教注重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為,認為"君子任重而道遠",不珍惜生命的自盡等"死於非命"的情況是使人悲痛的不值得讚揚的,但在更為重要的人生理想面前又是可以談論死亡的,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認為"仁"較生更為重要,不能為了生存而損害"仁"。孟子也明確表示,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但當二者發生矛盾時,則應"捨生而取義也"。總之,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大都不迴避死亡,肯定在特定條件下死亡的價值甚至會超過生命,管他們的論說有所不同,如孔孟是從道德的層面予死亡以價值,認為只有志士仁人才能"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而莊子則是從自然的層面承認死亡意義,認為普通人的死亡價值也可能超過生的價值。

中國人關於生死的討論是複雜而長久的,受到儒釋道等多種觀念的影響,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是秉持著又珍視生命的意義,又承認死亡的意義的民族。老何在危難中打開了母親的紙條。我相信媽媽那句"天冷了,記得穿秋褲"是他從一個健壯的青年到如今中年,面對殘酷的環境也努力活下去的精神慰藉和動力,而為了地球選擇的死亡,在他心裡已經和活著同等重要,這就是不辜負來這世上一遭的"生死如常"吧。

上文中的三點只是電影反映出的一小部分,所進行的的闡釋也只是表層的,但我們依然堅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為國內第一部吃螃蟹的大製作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還有很多的缺點和漏洞,但它所顯示出的國內科幻電影開始跟上世界腳步的信號是值得人欣喜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拯救世界呢?中國的傳統思想為什麼不能打動世界呢?畢竟希望是這個世界上跟鑽石一樣寶貴的東西。


一往文學


中國人對於家國的那種深深的眷戀,是這部電影的精神內核。

想起98年抗洪。98年抗洪的時候,還在讀初中,作為叛逆的青春期,對於各種政治宣傳,內心是各種反感的。

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對於98年的那段歷史瞭解越來越多,也才越來越感受到,我們中國人,我們中國軍人的偉大。

那種保家衛國的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綿延不絕的精神保證。

對於中國人來說,你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在哪裡,你的家就在哪裡。“西望鄉關何處是,夢裡家園路迢迢”。

眼光放遠,地球作為我們的家園,當迫不得已時,也要盡一切可能帶著我們的家園一起離開。即使流浪,那也是和我們的家園一起。

以前經常聽外國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因為他們不懂,家國,才是我們中國人,最大,最廣的信仰。


百一知事


解讀流浪地球,電影內外的故事

——發福諜

如果有人問你,流浪地球好看嗎,你一定要回答:“好看,並且告訴他,這是一部中國目前為止最製作精良的硬科幻電影,原著卻充滿人文情懷,票房是黑馬,戲裡戲外都一樣精彩”。

為啥電影上映這麼久才來寫這篇文章,那是怕躲劇透的朋友早早點了左上角。加上過年{福仔}奔波在閩廣兩地,各種年俗瑣事……

如果電影上映這麼久,你還沒看,又或者看了不知道怎麼跟朋友聊起它,那我可以幫幫你了。

一、首先電影講了什麼

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喜歡擬人地教我們,地球已經45億歲了,,太陽已經50億歲了,宇宙已經150億歲了。是的,他們都是有壽命的。宇宙的壽命走到頭,需要再1200億年,這個維度太長了,長到無法推理,幻想也無邊無際,創作出來會很荒唐。太陽的壽命如果走到頭,就會爆炸,變成新的“超新星”,到時候地球也就沒有了。因此,正常來講太陽的壽命≥地球的壽命≥人類文明的壽命。但這個時間任然很長,於是《流浪地球》的作者劉慈欣就做了一個“陽壽”提前到頭的設定,並基於這個設定,發散出一個幻想故事。

“陽壽”到頭,太陽會發生爆炸,也就是駭閃,吞沒地球。人類就只有逃出太陽系,才可以躲避駭閃。特別的是,人類這次不是坐飛船自己逃,而是帶著地球媽媽一起走。要活下來,還得找到另一個恆星,替代太陽,它在遙遠的半人馬座,就是小時候看的《賽文奧特曼》裡“佩加星人”的故鄉。

人們給地球靠近太陽的一面加上推進器,用另一堆推進器讓它停止自傳,這樣,地球就開始脫離軌道了。

重點來了,推進器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能量推動地球呢?不是多就可以的。所以地球不是直線飛走,而是“繞著圈子走”。因為公轉的速度變快,地球就越飛越遠。同時還不需要那麼大的推力,只是過程比較久。

但是隨著越飛越遠,能量也在消耗,也就是動能轉化為勢能。怎樣才能在能量有限的情況下飛出太陽呢,速度一定要達到所謂的“逃逸速度”,也就是要足夠快就不需要後續的推進力了。人們想了一個辦法,先飛到木星邊上轉上一圈,速度夠快了再飛出來。相當於蓄力再甩出去。不理解的同學自行腦補飛賊扔鐵爪上牆。

這是一個很冒險的嘗試。靠近木星的過程中,由於這傢伙引力太強,害得咱們的推進器們不爭氣集體故障。地球飛得太近了。高中物理告訴我們,距離越近,要做離心運動速度就要越快。這下靠太近了,超過了推進器的能達到的速度極限,導致地球最終會像一個隕石一樣掉到木星上頭,也就是兩個星球會相撞,主角要死。

主角不能讓自己死,更不能讓親人朋友死,還要順便拯救世界。於是故事就發生了。在上述的大背景下,主角劉啟先是誤打誤撞被徵用去維修故障的推進器,後來在地球即將撞上木星的時候,想到要引爆木星(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氫)來把地球彈出去。劉啟的爸爸,也就是吳京,最後犧牲自己,做了點燃木星的“火柴”。

二、原著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原著的時間維度更長。從發現太陽要爆炸的“恐慌期”,到地球減速自轉的“出逃期”,再到地球飛離太陽的“流浪期”,最終太陽真的爆炸。

恐慌期,出現了兩個派別,一個主張坐飛船逃,一個主張帶著地球一起走。可是飛船上要構建一個自己循環氧氣、水、食物的生態系統實在太難了,沒有成行。

出逃期,電影的故事發生了,但是很小的一個片段。地球開始一邊減速,一邊飛離太陽,但還在太陽系。

流浪期,地球真的利用木星把自己甩出了太陽系,但是因為太陽一直那麼安然無恙。所以很多人開始懷疑。在別有用心的鼓動之下,出現了反叛軍。最終還真就掀翻了聯合政府。這段篇幅佔比很大,主角又是戀愛,又是倒戈,經歷別離和背叛和世界觀的衝擊。最終在“遙遠的太陽餘暉”下處決高層首腦的時候,太陽真的爆炸了!

三、再講講文學作品之外的製作故事

吳京賣房拍戰狼2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那時候光線拒投《戰狼2》,8億保底楊洋的《三生三世》。

這次流浪地球拍攝期間也一度經歷資金鍊斷裂。又是吳京投資了6000萬救場。而萬達卻撤資轉投了吳秀波主演的《情聖2》……預售時候,《流浪地球》預售票房和排片都遠低於《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和《飛馳人生》。

最終《戰狼2》總票房57億,流浪地球上映9天已經快30億了。反觀《三生三世》的5億和《情聖2》的撤檔。這對於製作精良,質量上乘的電影人來說,也是非常勵志的故事。


熱詞趣解


這個片子我給7分!場面分和特效分!其實劇情一般,導演表現得想幹著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活,但骨子裡卻擺脫不了狹隘的族群思想和情感,一點沒有宇宙觀和人類觀的昇華,特別要吐槽情感戲的表達弱爆了,太多情感只會用大白話來表達,在人類生死存亡時刻的對白顯得特別白痴,情感戲表達能力缺乏,又生怕觀眾無法體會其中,只能強行傷感幾波,無法觸動人心!

[呲牙][呲牙][呲牙] 國產科幻的第一次嘗試!值得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