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一個被做皇帝耽誤了的木匠還是被做木工耽誤了的皇帝

天啟皇帝的童年跟明代中後期的皇帝一樣生於深宮,長於深宮,但他的生活又跟其他皇帝不一樣。我們都知道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最長時間的一位皇帝,48年,既然萬曆皇帝在位這麼長時間,那就沒有他的兒子,孫子什麼事了。所以我們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和的父親一樣,遲遲得不到冊立,遲遲得不到出閣豫教。

所以朱由校是由一個女人養大的,這個女人就是他的奶孃客氏,客氏是個沒文化的女人自然不會在意朱由校小朋友有沒有讀書,認不認字。她只管朱由校的吃喝拉撒。

天啟皇帝,一個被做皇帝耽誤了的木匠還是被做木工耽誤了的皇帝


自有皇帝以來,牛皇帝有之,熊皇帝有之,不牛不熊的皇帝也有之,而天啟皇帝比較特別:他是木匠。

說來我們的朱由校皇帝也是個苦命的孩子, 拜他父親所賜,幾十年來躲躲藏藏,提心吊膽,兒子的教育是一點沒管,所以朱由校小朋友不怎麼讀書,可以說是個文盲,卻很喜歡做木匠,常年鑽研木工技巧。

身為一名優秀的木匠,明熹宗有著良好的職業素養,他經常擺弄宮裡建築。具體表現為在他當政的幾年裡,宮裡經常搞工程,工程的設計單位、施工、監理、檢驗,全部由皇帝大人自己承擔。

更為奇特的是,工程的目的也很簡單,修好了,就拆,拆完了,再修,以達到拆拆修修無窮盡之目的。總之,搞來搞去,只為圖個樂。

這是大工程,小玩意天啟同志也搞過。據史料記載,他曾經造過一種木製模型,有山有水有人,據說木人身後有機關控制,還能動起來,純手工製作,比起今天的遙控玩具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檢驗自己的實力,天啟還曾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市場上去賣,據稱能賣近千兩銀子,合人民幣幾十萬。要換在今天,這兄弟就不幹皇帝,也早發了。

可是,他偏偏就是皇帝。

天啟皇帝,一個被做皇帝耽誤了的木匠還是被做木工耽誤了的皇帝


當然,許多書上說這位皇帝是低能兒,只會做木工,從來不管政務,不懂政治,那也是不對的,雖然他把權力交給了魏忠賢,也不看文件,不理朝廷,但他心裡是很有數的。

杜車別在《對天啟皇帝評價》一文中寫道,天啟在軍事、邊事上自有一套理論,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統兵的邊帥。天啟六年,寧遠兵備僉事袁崇煥上疏說在關外依靠修城屯田就可以讓後金投降,天啟接到奏疏後批示道:

“作何給授,使軍民不相妨?作何分撥,使農戰不偏廢?作何演練,使農隙皆兵?作何更番,使營伍皆農?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馬?作何收保,不致資盜糧?一切事宜,該撫悉心區處具奏。這本內說,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諸臣諸不樂聞。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蹈實而做,需時而動。正也,奇在其中矣。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

天啟的意思就是告誡袁崇煥老老實實做好實事,少搞一些大言不慚的把戲。此時天啟只有二十一歲,處於深宮之中的他,其頭腦冷靜和務實態度已經在袁崇煥之上。

天啟皇帝,一個被做皇帝耽誤了的木匠還是被做木工耽誤了的皇帝


天啟不僅能對一些事情做出獨立判斷,而且對於邊事還十分關心。他為了獲取真實的邊報,便時常讓東廠的人前去刺探,《明熹宗實錄》對於朱由校發內帑給邊軍的記載也是比比皆是,而且為了解決早已存在的財政支付問題,天啟除了保持萬曆朝徵收商業稅的政策不變之外,還對農田的買賣徵稅,這一方面擴大了財源,另一方面還抑制了土地兼併,從這點可以看出這個小皇帝在制定政策方面的針對性。

所以說朱由校是個草包也不完全正確,但要說他是個好皇帝那就更談不上了,因為他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還是放在做木工上了,把朝政都放手給魏忠賢。

因此朱由校在位時期,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宦官魏忠賢專權。後人說起魏忠賢幹過的壞事,常說他“矯旨”, 也就是說,他乾的壞事,全是假借天啟皇帝朱由校的名義做的。然而天啟七年(1627年),就是在朱由校病逝十天前,朱由校還強撐病體,視察內閣,並說魏忠賢做過的一切,都讓他非常高興。自始至終,他都對魏忠賢保持著絕對的信任。

天啟皇帝,一個被做皇帝耽誤了的木匠還是被做木工耽誤了的皇帝


朱由校在位僅七年,雖然也幹過那麼幾件靠譜事兒,但大部分是時間都是荒廢朝政的,所以我們的朱由校同志不知道是一個被做皇帝耽誤了的木匠,還是被做木工耽誤了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