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人说“酒”,说您不知道的“酒”

在很多老一辈人的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人是铁,酒是钢,没酒吃啥都不香”。中国人对于“酒”的理解是独特而深刻的。身为一个地道的山东人,深知酒对于山东人的重要性。可以说,在山东的饭桌上,可以没肉,但不能没酒。

粗人说“酒”,说您不知道的“酒”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在它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中国人们的一种情怀。而对于酒的“发明”说法不一。有上天酿酒、仪狄酿酒、猿猴酿酒、杜康酿酒等说法,其中以“杜康”酿酒流传最广。据传当年杜康无意间发现一碗放置了很久而且已经发霉的米饭中有一些带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尝之通体舒畅。后来菩萨托梦给杜康,教给他酿酒的方法,并且在第二天的某时刻前采集三个人的一滴血滴入,酒就能够酿成。杜康醒来按照梦里菩萨教给的方法,外加书生、莽汉、乞丐手指上的一滴血,终于把酒酿好。所以后人喝酒的时候有三种境界,初时小酌如书生般温文尔雅,谈古论今。之后几杯下肚,酒意渐浓便如同莽汉般粗鲁奔放。最后酒劲起,便如乞丐般烂醉如泥。晋代的江统在《酒诰》里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云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香,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不管传言真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粗人说“酒”,说您不知道的“酒”

再说说中国的酒类。按照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白酒、黄酒、果酒、啤酒等。按照酒的含糖量可以分为甜型酒(10%以上),半甜型酒(5%-10%),干型酒(0.5%-5%),半干型酒(0.5%以下)。按照酒精含量可以分为高度酒(51%-67%),中度酒(38%-50%),低度酒(38%以下)。按照酒的制作方式分为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

不同的风俗习惯形成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酒习惯,从而生出了不同的酒类品种。大体上北方人热衷于高度酒,南方以黄酒以及低度酒为主。拿酒量来说,又以山东、东北、内蒙占据全国酒量前三席。这三个地区的人是真能喝!拿我们山东来说,一般喝个半斤那都不叫事,一斤酒下肚,再来几瓶啤酒涮涮肚。再不行就整杯红的。酒过三巡,吹吹牛,感情自然到位。

粗人说“酒”,说您不知道的“酒”

说到酒量就不得不提喝酒的讲究。各个地方,各个节日喝酒的方式以及酒类是不同的。中国人一年当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喝“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饮“年酒”等等。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节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家家扶得醉人归”。

至于酒桌上的讲究,我觉得全中国要数我们山东讲究最多。主宾、副主宾、主陪、副主陪等等。各个位置上“职责”明确,位置更是固定。拿主陪副主陪来说,有人负责照顾整个酒局,有人负责带喝酒的节奏,有人负责配客人说话联络感情。一场酒局下来,宾客的酒到位,感情更加到位。有个南方的朋友对我说,最怕来山东,来一次趴下一次。

粗人说“酒”,说您不知道的“酒”

以前因为男女尊卑的问题,一般男人喝酒女人很少上桌。现在不同了,男女同胞地位平等,有的家庭甚至都有女人带“节奏”,喝酒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不过对于很多传统家庭,家里来客人女主人还是不上桌的。

我们家从我们这一代往上数好几辈都是嗜酒如命。没有酒饭也能干喝几两。当然,相比于老一辈的人来说,现在的年轻一辈对于酒的控制要好很多。极少有人拼命地让酒。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新婚夫妻过年回岳父岳母家,中午吃饭除了本家叔叔大伯陪着,吃完饭还要去每个五服内的其他叔叔大伯家挨个走一遍。当然,你不想去也不行,人家会来家里叫你。一般一天下来,再能喝的人也经不住好几桌的“狂轰滥炸”。现在,开车的人多了,对于酒也很有分寸。

粗人说“酒”,说您不知道的“酒”

我对于酒的理解褒贬不一,原因在于我的父亲。这些年我父亲因为酒出了好几次意外。而且年轻时候的他酒品就不怎么样,经常因为喝酒跟别人起争执。不过到我们这一辈好很多了,往往喝了酒就去睡觉。喝酒就跟做人是一样的道理,喝酒做人都要讲究一个“度”字,有自己的分寸。喝的适量,通体舒畅。而且,一定要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粗人说酒,祝朋友们越来越有!欢迎说出关于您对酒的故事。下一篇说“茶”。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