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法官微信聊天把案辦 可惜網貸成癮姐妹情難續

近幾年,各種“無門檻”“零抵押”信用網貸平臺如雨後春筍出現,魚龍混雜的無良“校園貸”“套路貸”毒害大學生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信用貸款門檻過低,加之不少年輕人貪慕虛榮,超前消費,自制力差,往往拆東牆補西牆,最終使自己眾叛親離,負債累累。近日,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林法官就通過微信聊天成功化解了一起因網貸引發的借貸糾紛。

興慶法官微信聊天把案辦 可惜網貸成癮姐妹情難續

小甲今年二十二歲,天性靦腆,原本在某檢察院工作,同事貞貞、盈盈、歡歡與她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很快四人便成了無話不談的閨蜜。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甲接觸到網絡貸款,面對金錢帶來的誘惑,“圖樣圖森破”的小甲越借越多,只圖享受的她不知不覺就已經欠下8萬餘元的貸款。可憑小甲的微簿收入根本無法償還鉅額貸款及利息,於是小甲想到了三位閨蜜。小甲一開口,三姐妹紛紛慷慨解囊,貞貞刷信用卡、盈盈從男朋友手裡借、歡歡節省下的工資,共為小甲湊了3萬多元。然而被網貸“滋養”膨脹的消費慾猶如毒癮一般,小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拆東牆補西牆也擋不住越滾越多的本息……面對逾期還款後網貸平臺無所不用的催債手段,小甲選擇了逃離,辭掉工作、關掉手機後不辭而別。

貞貞、盈盈、歡歡多次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聯繫小甲,但小甲都沒有回應。最終三人相約來到興慶區法院大新法庭,希望法院能夠幫助她們找到“失蹤”的姐妹。

法庭瞭解情況後,安排林法官設法聯繫小甲進行訴前調解,另外一邊寬慰貞貞、盈盈、歡歡不要著急。經過多次嘗試,林法官成功添加小甲微信。聊天中得知,小甲在老家縣城的小餐館剛找到工作,每天忙到凌晨三四點才顧得上回復微信。通過法官與小甲長達1個月的微信溝通,小甲通過法官轉達了愧疚,表示自己辜負了危難時候給予其援手的姐妹信任和情誼,並同意到法庭處理問題。

興慶法官微信聊天把案辦 可惜網貸成癮姐妹情難續

四人再次見面,五味雜陳的情感使她們頓時哭作一團。閨蜜們哭著質問小甲:為什麼選擇不辭而別?你還記得我給你打了多少電話發了多少短信嗎?你還記得我媽給你做的飯菜嗎?你還記得我陪你一起住過的宿舍嗎?盈盈因為你差點和男朋友鬧掰,你知道嗎?……小甲泣不成聲,哆嗦著身軀連聲說對不起,表示若不是走投無路害怕被網貸公司威脅催債,也不會不辭而別,她這次來就是捨不得姐妹情誼,要承擔還款責任。法官告誡小甲要珍惜友情、遠離網貸,經過調解,最終小甲與貞貞、盈盈、歡歡達成了還款協議。

拒絕網貸

興慶法官微信聊天把案辦 可惜網貸成癮姐妹情難續

興慶法官微信聊天把案辦 可惜網貸成癮姐妹情難續

理性消費

雖然三件案件即時立案,即時調解,即時結案,得到了妥善處理,但承辦法官卻遲遲高興不起來。金錢債易了,人情債難還,產生裂痕的姐妹情誼再也難圓,貪圖享樂的超前消費觀加上不良網貸造成的個人財務壓力,真是害人不淺。在此法官建議,應樹立理性消費觀,在沒有能力條件下,切勿盲目借貸,拒絕過度消費、超前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