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在中欧:匈奥捷三国2018初秋留别(一)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念念不忘在中欧:匈奥捷三国2018初秋留别(一)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在来中欧旅行前,我算是勉强的读完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于刚跨入30岁的我,这一年过得并不容易,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坎儿与冲击也确实会让人持续的感到抑郁与沉重。就像米兰•昆德拉所写的那样,诚然人生确实就是一个异乡者的旅行,转瞬即逝,但这终究不能改变我们证明自己来过的信念,我们希望在这里留下足迹,我们希望得到“重”,轻重选择的对立与两难,构成了人类的一个基本存在境况,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在这个哲学命题上找到印证,它与善恶无关,究竟是选择轻还是重,在书中米兰·昆德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并给与了阐释。或许还是那句话,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再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马上经历,仅次一次,不能准备。所以,就是这样,交织着书中的那种压抑、理想、背叛、绝望织成的大网,便开始了整段行程。

说实话,很久之前就已经对中欧默默种草,历史上这里不仅见证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辉煌与没落,也让茜茜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多瑙河畔的旋律既深深的为这里烙下艺术的气息,也塑造了诸如莫扎特一样的音乐奇才,伏尔塔瓦河从波西米亚大地静静地流过,不仅养育了如米兰·昆德拉一样的大师,也成就了他最著名的那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以,中欧其实早已列在了我的出行计划中,虽说行前因为某些不可抗力险些导致这次出行流产,但是我还是很庆幸,最后时刻毅然决然的决定继续出行。

关于这次出行,除了我常年御用的大表弟新爷之外,还认识了两位美吕驴友,一位是从北京前往乌克兰飞机上坐在我旁边换着各种姿势看了一路如懿传的报业美吕Miss澜,另一位是从上海出发直奔布达佩斯的年轻辣妈Grace,沿途大家一起分享美景与槽点,也是一群逗逼青年自娱自乐欢乐多多。

关于这篇游记,是我的第四篇游记,经过近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这篇中欧游记写完了,从来没有这么用心的对待一篇游记。近7万字的游记,几百张甄选的精致照片,希望能看到这篇游记让我回忆起中欧的每一天,也希望也可以通过游记帮助到每一位对中欧感兴趣的朋友们,因为中欧太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起初写第一篇游记的想法其实是非常单纯的,也主要源于自己对旅行、地缘、历史、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当然也是深受周围一些志同道合驴友的影响。一次完美的旅行是值得回忆与珍藏的,虽然洋洋洒洒的几万字,会耐心读完的人可能也并不多,但我一直认为一切写作之物是凝结了每个笔者的心与血的,算是对旅行的态度和认识吧,当然,也希望这篇游记对各位驴友有所帮助。

关于我呢,是一个刚刚年满三十但仍然梦想环游世界的帝都土著金融民工,工作之余一直坚持用各种假期去看看更广的世界,现已走过18国95个境外城市,旅行中除了美景也关注人文历史,尝试用地缘、历史、政治、人类去解读这个有趣的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