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如果不是身臨其境,聽著教室傳來的孩子們朗朗讀書聲,看著操場上體育健兒揮汗如雨的身影,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破舊不堪的低矮村屋。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客家人聚集於南海漁村,逐步形成了村落。2018年,位於深圳市龍崗區的楊梅崗村、格水村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傳統的老式客家民居的建築形式、封閉的建築格局以及簡陋的生活基礎設施已經不能滿足居民現代生活需求,因此被列入龍崗區城市更新計劃。在統一規劃和建設下,擁有教育和商業配套的宜居社區——龍園大觀成為了龍崗區城市更新示範項目。龍園大觀的一大亮點就是在廢墟上新建起來的名校——華中師範大學附屬龍園學校。校園佔地約3.2萬平方米,計劃開設72班,容納學生3360人。

隨著時代變遷,校園景觀設計的審美標準和技術指標發生了長足的改變。新型校園景觀設計更講靈活的動線的和開放、舒適的戶外學習生活空間。如何將人文元素穿插進去、增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如何寓教於樂、滿足實踐性和互動性新型教育需求?如何更趨向於中小學生的心理、從硬件設計上更符合校園安全?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華中師範大學附屬龍園學校的設計以“創造更親近自然與開放的教學環境”為出發點, 景觀結合建築,從開放性,功能性和靈活性的原則出發,通過對空間的充分利用,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戶外學習、生活和互動空間。在城市百米高樓的一隅,獨闢出一處趣味盎然、層疊錯落的綠谷。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景觀設計配合學校的建築規劃呈 L 形佈局,整體功能劃分為地上部分和地景部分。建築由於功能需求,形成很多坡道及臺階空間,景觀設計理念將灰色空間合理的利用,形成動靜分明的活動休憩場所,植物與地形的有效結合,形成“綠浪湧動”的臺地空間,將超出孩子們身心尺度的建築體量潛移默化地在景觀中消解。創造出具有中式傳統文化底蘊的生態、互動、娛樂的山水校園。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設計難點


| 龍園學校分為小學部和中學部,部分戶外公共活動空間重疊,由於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智和思考方式的不同,勢必會產生一定的干擾和碰撞。設計師在思考過程中,需要利用景觀的設計手法,緩解此區域的矛盾。

| 除操場外,校園教學區域的整體活動空間有限,在課餘活動、集會活動、上下學等人流高峰時間,可能會產生擁擠和不便。設計師需要在解決基本交通功能的基礎上,思考如何營造出戶外親切自然的開放式教學環境,從根本上上打破傳統的室內教學方式。

| 教學區域的戶外活動空間多為架空空間或者半包圍的中庭空間,容易產生壓迫侷促感。如何利用景觀手法將其營造為親切怡人的戶外學習活動空間。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分區設計


通過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學習方式、教學風格等分析,我們發現小學生更適合在豐富多彩、充滿想象力的空間學習嬉戲;而中學生則更傾向於安靜、獨立的學習空間和專業性的體育運動場所。建築設計中將學校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側主要為小學教學部,北側主要為初中教學部,且各自擁有獨立的出入口,從而分流了不同年齡段學生,並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其主要活動區域。

/ 小學部—活力多樣的嬉戲成長空間 /

傳統校園設計更注重管控與安全的空間設計模式,通常採用過於明確的功能分區和活動流線,來限制和隔離學生的學習活動空間,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龍園學校的景觀設計中,我們在保證基本的空間規範前提下,通過景觀設計和功能佈局,盡力去創造一些對孩子們的成長更有啟發性的功能空間。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鮮豔的建築色彩、趣味的大臺階、變化的階級種植,將室外枯燥的交通臺階,定義為一個學習、社交、休憩與嬉戲相互交融的場所。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拾級而上的大臺階提醒著你即將通往知識的殿堂,進入學習狀態。連接二層的臺階將學校空間從水平和垂直維度上分割成若干空間,開合錯落。學生在此坐臥停躺,嬉戲玩耍,思考聊天,這個在建築關係中僅用於交通功能的大臺階,在景觀和功能的融合下,變得生動起來,人與空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因此更為親密。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色彩、植物與光是源於自然界的三個元素,像孩子一樣自帶活力與變化的屬性。設計中充分利用多彩繽紛的建築外立面、多樣的植物種植以及變化的建築光影關係,為校園環境增加生機勃勃。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五顏六色的牆面展示空間,像一個個神奇的盒子,未來展覽出學生們充滿創造力和神奇思想的作品。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 中學部—多緯度的彈性學習空間 /

中學部部分建築面對操場,部分圍繞中庭,空間開合有致。其面向操場的二層平臺串聯起教學樓之間的交通,並提供必要的室外學習、休息場地。儘管景觀空間在建築設計之初已被界定清晰,但通過景觀設計的深度發掘,我們將其空間佈局更加合理化,價值發揮最大化。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中庭空間規則的樹陣廣場,為學生們提供林下休憩玩耍空間。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中庭中的鏡面水景和噴霧圓環藝術裝置,創造出一種學習創作靈感源源不斷噴薄而出的景觀空間。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初中部二層平臺,利用臺階種植池結合座椅的設計方式,營造戶外生態自然的休憩學習空間。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夜幕徐徐降臨,操場中的燈光,自習室中的孩子,寧靜而又生機。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 屋頂花園—生態自然 綠色校園 /

為充分利用建築空間營造綠色生態的校園活動場所,景觀設計中充分利用現有的屋頂,結合建築的基本功能,打造不同類型的和功能的屋頂花園:教職工花園、閱讀花園、農場花園、半戶外活動空間。給學生和老師提供更多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可用來戶外學習、實踐、休閒、和玩耍……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屋頂結合農作物為學生們提供課後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將觀賞性蔬菜作為主要的景觀植物,孩子們在這裡可以實地接觸農作物的生長,親自動手參與種植栽培,寓教於樂。所生產的有機農作物供學生、學校餐廳使用。在此處,漫步、玩耍、相遇、交流與討論,使學習成為一種富有樂趣的生活方式。

設計亮點

/ 圍牆設計 /

設計採用拼接的線性語言和強烈的色彩對比,對圍牆進行景觀處理,契合整體建築簡潔明快的風格。

入口大門採用相同的設計元素,利用藍色、黃色的玻璃和金屬欄杆構成拼接幾何圖案。

垂直綠化亦採用相同的設計模式,將牆面進行線性分割。

大門、圍牆和垂直綠牆,三者設計統一而又各具特色。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 植物設計 /

充分利用建築臺階,轉弊為利,利用種植池將空間進行分割、圍合、遮擋,豐富枯燥漫長的臺階空間,同時增加綠色,為學生們提供更生態的休憩場所。

植物配置上採用灌木搭配小喬、大喬的種植方式,簡潔乾淨,線條明快,與建築相互呼應。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 標識設計 /

採用藍色金屬框架結構,結合金屬導視文字,設計簡潔明瞭,風格與建築和景觀環境融合統一。

足下文化山水校園|深圳龍崗•華中師大附屬龍園學校

時鐘滴答,舊貌換了新顏。教學樓拔地而起,白雲隨風飄動。綠樹成蔭,芳草萋萋,知了在不遠處鳴叫。曾經光著腳丫在村口肆意打鬧玩耍的無知少年,如今也成長為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的進步青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還是原來那方土地,人來人往,留下的不止有眼前的一片繁華,還有對未來的無限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