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美國華裔二代坦言生存真相“既不被美國圈子歡迎,也不被中國人接納”,你怎麼看?

鯨魚小姐Milk


我覺得,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總想自己“被歧視”。也不用總認為美國這塊土地永遠是白人文化為“主流”。美國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白人也是後來者。之所以後來白人成為美國的主人,一是因為白人的人口數量多,二是因為白人的文明程度比印第安人要高几個數量級。所以,後來者壓倒了前者原住民,成為美國的新主人。

華裔根本不必太灰心,也不用嘆氣自卑,融入不了就不要刻意去融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論文明程度,華裔學者普遍學歷高於白人,文化程度很高。在硅谷,據說華人工程師和印度工程師佔據了大半壁江山。美國華人還有很多超級精英,比如“百人會”。這樣,欠缺的僅僅是一個人口問題。美國華人幾百萬,還屬於少數民族,所以還得加油多生孩子了。人口多,才有優勢。就是競選,人口多的種族才更被重視。

既然土地的主人是可以更換的,那麼以後華裔只要能力足夠,一樣可以擔任美國總統。這並非不可能。

另外,我也不認為中國人必須一輩子,世世代代的生活在中國。中國人要積極的走出去。就比如美國,華人越多,則我們佔據的地盤、資源越多。中國實際上並不是“地大物博”,而是資源匱乏,人口壓力大。分流一部分人出去,可以緩解國內壓力,還能到世界各地爭奪地盤,說不定過幾百年後,華裔要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做總統。都縮在自家窩裡面,有什麼出息?


懷疑探索者


嗯,真正的情況救是如此的。

我1982 年到美國,看到大量的臺灣人移民美國,之後,回大陸的很多,因為,到了國外生活,工作,才能明白什麼叫做 “祖國” 自己的國家。 很多的華人他們自己又回來的,孩子是留在國外是真正的可憐人,他不中不西的,英文再棒今天的美國要找主管高層的領導是不會聘用中國人的(特浪普的政策)自己作生意你要選擇對的產品不要被當成特務,間諜的被抓進去!

移民國外是一條不歸路,我們都是前面走過來的人,多說無益 ,只有自己靠智慧去經歷,靠著對於自己祖國的情懷去體驗。

在國外長大的下一代才是真正可憐的下一代人,看看之前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大家就能夠明白了。


晏茂積


阿蒙:華人在美國不被接納,主要不是調整心態,而是檢查自己言行舉止是否有問題?華人無法融入美國主流,是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唐人街 ,不是光榮,而是缺陷,華人只能躲進小樓成一統。在美國人看來,唐人街就是貧民窟。不被接納感最強的是大陸其它省的人,而臺灣、香港、澳門、廣東人,沒有那麼明顯,因為這四個地區的人比較注意自己言行舉止,比較注意"入鄉問禁"與"入鄉隨俗"問題,注意那些不能做,那些要尊重別人,不要任性妄為。我親眼看過一個外省人乘輕鐵時,一個腳放在座位上,一邊大聲與人通電話,很不文明。我兒子只好搖頭嘆息:外省人拖衰中國人。


用戶61512180465


作者應該檢討一下自己為什麼沒辦法融入主流社會,上升遇到玻璃天花板,以我個人的經驗,主要原因是言行舉止處事方式生活細節的差異所造成,而非種族面孔所致,我見到很多中國移民,移民後裔在美國生活得非常開心。

價值主要是自己給自己的,不是別人給的。自己不努力不爭氣,在哪裡都不被人接納。雖然說華人在美國地位的確沒有白人高,甚至都沒有黑人高,但是我們也有靠自己努力和出身在美國出人頭地的一大批華人精英,比如貝律銘、李昌鈺、趙小蘭等,還有無數華人企業家和教授等。與其任自卑情緒吞噬自己,倒不如好好利用自己是華人這個優勢,做一個勤奮、會變通、遊走於中美兩國的人才。

只能說這個華二代是你自己不爭氣,“哪怕你英文再好也不被完全接納”?這個觀念有些片面,融入一種文化語言只是交流的方式,並非進入這種文化的准入證。另外或許華人在美國的生存受到一定限制,但若總專注埋怨外界因素,那麼就真走不出這個限制了。除了埋怨和接受“困境”,是不是把目光放在如何走出限制、或改善現有的環境上更好?

中國各行各業都想往美國,各階層想生方設法要去美國,有那麼容易嗎,尤其中國上層階級和影視名星,富豪,名人。如果在美國壓力真的這麼大,不要抱怨,選擇歸國也很好。如你回來仍然會高人一等,這是國人夢寐以求的,知足吧。

作為助教也接觸過一些亞裔,狀態有些真的不正常。有錢的,長的好看些的稍微好點。普通亞男,只能“吃”白人剩下的,甚至黑人西裔印裔等剩下的。普通亞女,很多隻想嫁給白人定居。他們的心理只能怪他們逃避的父母,以為到了美國就能一勞永逸,無憂無慮?逃避問題的人到哪裡都是失敗者!


加拿大家園


我家祖宗八代都是農民,就我們這一代兄弟姐妹開始有幾個上了大學,但沒一個移民的。我認為:移民國外應該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我既不羨慕、也不嫉妒;既能理解、更不憎恨;就像出嫁的女兒,是我的骨肉,就是知心親人。我看過很多資料,許多華僑非常愛國,對國家的貢獻不小。世界一體了,出國就非常正常。克服自卑心理,正常心態看人生。每個人有自己的判斷,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許多沒有出國的人也不一定比出國的人更愛自己的國家。有的只是“葡萄是酸的”心態!


賢文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我看來,美籍華人未來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

可以預想,因為國家競爭,未來的中美兩國的關係將十分複雜甚至怪誕。而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美籍華裔人其處境肯定不簡單。因為未來中美兩國各自的戰略競爭與預防的要求,他們在未來基本上會處於兩不靠的狀態,即與“美”與“華”兩邊都無法相接,更無法靠牢。甚至處於既雙方被利用,而又不被信任的尷尬處境。

他們想進入以白人為主核心的美國主流社會將依然很困難,種族衝突會一直延續下去,並隨著中國走強,美國白人社會將對他們更加設防!同時,他們想靠近中國也不容易,一是有文化障礙。因為兩三代人脫離華文化圈,已無法迴歸中國社會。二是有心理障礙。中美競爭加劇,國人已無法完全信任“美國人”……


曾仁317


如果不被美國人待見,說明自己的確是失敗者。不被中國人看好這到不奇怪,因為已經不是中國人了,況且也沒有接受過中國的教育,自然在中國人眼裡算不了什麼。

無論是華裔二代還是幾代,也不論在美國遭受何等的歧視和鄙夷,這都與中國沒半點關係,說實話這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結果。如今在異國他鄉定居做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所在國有一個完美的世界。既然這樣選擇了,就不要埋怨和發牢騷,只有多多奉承和規規矩矩,才是自己立足之道。

中國肯定是沒有這些人的落腳點,也不會可憐這些人的任何說法。畢竟已與中國有了很大的距離,雖在血脈上還有一絲牽連外,真正的意義上已完全是兩碼事兒。所以,無論再怎麼訴苦,也只能忍受。


碧野28


這樣的生活感概,是基於時代及社會變遷而形成的。

當初,長輩們為什麼要移民美國?那是因為美國社會比中國社會要好很多,人往高處走,在美國當二等公民也是值得中國一等公民仰望的,當這種被仰望的感覺存在時,就會忘乎或者是不在乎同時存在的不受歡迎的感受。

如今,中國社會正在比肩美國社會,國人不再仰望移民美國的華人了,而正宗美國人則更加反感華人移民,於是乎,奶奶不疼,姥姥不愛,從高高在上的皇親國戚瞬間淪落成不受待見的私生子,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讓華人移民感受到本應屬於他們的生活感慨。

這就是美國華人移民二代‘’奶奶不疼姥姥不愛‘’的生活感受的蛛絲馬跡。回來吧!‘’回民‘’二代就是正宗國人,就會享受到奶奶的疼、姥姥的愛!


不糊塗時塗糊不


不能融入美國主流圈子的華裔二代,應該自我反省一下,你自身的文化,素質,修養達到了何種水準呢?

不是美國主流圈子不接受你們,而是你們自身的文化,素質,修養無法讓你們進入美國的主流圈子。中國有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那就是:人以類聚!別說在美國了,即使在中國,你如果是一個打工者能夠融入中國的白領階層嗎?一個初中生能夠融入中國的學者專家階層嗎?!

反之,中國近代歷史上許多傑出的各方面人才都是在美國留學而學有所成的,並得到了美國著名大學以及美國一流科研院所的認可與聘用。他們不是很好的融入了美國主流圈子嗎?在美國有些華裔可以成為美國政府的行政官員,議員,大學校長…,他們如果不能融入美國的主流圈子,能得到如此殊榮嗎?

其實別說是中國人,就是黑人如果他的文化,素質,修養達到一定的水準,同樣也會被美國的主流圈子所接納。


蒼茫人海一知巳


這個問題確實不好解決。有兩個關鍵意識很難疏解――一方面,美國人中“白人至上”的觀念根深蒂固,從骨子裡就瞧不起有色人種,即便你加入了美國籍也是枉然,在他們的心中,你的膚色與原來的民族,決定了你永遠都不是真正的美國人。另一方面,中國人一般都認為,既然你已經取得了外國國籍,你就是外國人了,而你願意移民國外,不願意在國內生活,就說明你不愛國,那我為什麼要接納這樣的人呢?從思想意識與感情上就產生了隔閡。

所以,一個人要想移民海外,做決定一定要慎重,想在兩邊都能混好是不可能的事,到了,哪邊都是雞飛蛋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