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200億的英國首富,為什麼要買一支自行車隊?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

身家200億的英國首富,為什麼要買一支自行車隊?| 蕭深專欄

天空車隊,全球最成功最知名的自行車隊之一,過去六屆環法他們拿了五次總成績第一。然而去年底,幕後金主英國天空集團宣佈將在2019年後終止贊助。

就在人們對這支車壇巨無霸的去向眾說紛紜之際,吉姆-拉特克里夫爵士旗下的英力士跳出來接盤,而此人正是2018年度的英國首富。車隊名稱變更於2019年4月30日正式生效。

這樣一則新聞背後,究竟有怎樣的自行車故事與行業趨勢呢?

自行車是世界上被“誤解”最深的體育項目之一。國際輿論講得最多的是興奮劑,中國媒體總把它和馬拉松放在一起類比。前者沒說到根本,後者則張冠李戴。

今日,天空正式變身英力士,一個大富豪把車隊賣給了另一個大富豪,這事其實很能反映本質問題:自行車運動的商業模式與改革困局(注:本文中的“自行車”,特指影響力最大的公路自行車運動)。

身家200億的英國首富,為什麼要買一支自行車隊?| 蕭深專欄

天空已是過去時,Team Sky時代正式落幕

首先明確一條,首富願意買自行車隊,是因為這項運動的商業影響力。富豪們玩體育,首重影響力。這位英國首富在體育界的另一項著名投資,是搞了一個參加美洲盃帆船賽的隊伍,而美洲盃幾乎是最適合炫富的體育場景。

再看看職業自行車隊後面的著名金主,巴林王室、阿聯酋航空、哈薩克斯坦國有資本、俄羅斯國有資本、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西語國家通訊行業大拿移動之星,每個都是一方霸主,而他們砸錢圖的主要也都是影響力。

身家200億的英國首富,為什麼要買一支自行車隊?| 蕭深專欄

車隊新老闆英力士的掌門人、2018年的英國首富吉姆-拉特克里夫爵士

影響力的基礎,是自行車運動的商業曝光極為直接和廣泛。

“直接”體現是七字箴言:露出,露出,再露出。所有能展示廣告的位置,都完全乃至極端地按照贊助商的需求配置。車隊車手在比賽中的戰術行動也充分體現贊助商的影響,比如比賽早期的突圍以及第一個衝線後指著衣服上的贊助商LOGO慶祝。

“廣泛”建立在密集的比賽場次和巨大的版圖覆蓋之上。天空車隊去年參加了不下70個比賽,其中僅三大環賽就有63個比賽日。全年比賽時間跨度從一月中旬到十月中旬,走遍了六大洲。這些比賽加在一起,不算電視轉播,道路兩邊的觀眾總量就以上億人計。覆蓋海量精準人群和泛用戶,充分提高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這是一門絕佳的廣告投放生意。

身家200億的英國首富,為什麼要買一支自行車隊?| 蕭深專欄

自行車,“渾身是廣告”,贊助商曝光充足

而且,職業自行車隊的投資門檻並不算很高。天空貴為全世界預算第一的車隊,每年4000萬歐元,和投資賽車及球隊那是相比小巫見大巫。如果選擇一支中小規模的世界巡迴賽車隊(第一級別)贊助,付出的代價還要低不少。

一來二去,自行車運動的半壁商業基礎就此奠定。所以為什麼不能把自行車和馬拉松看成一回事,不單因為團隊項目和個人項目的區別,也在於它們的商業基礎完全不同。

然而這種看起來“都挺好”的買賣,最有錢和最成功的天空卻不願意玩了。儘管他們給出了“被康卡斯特收購後戰略調整”的官方解釋,但從根本上講,還是自行車運動無法突破現有的商業瓶頸,使得他們無心再做投入。

事實上,這個項目有一條著名規律:贊助效果越好(約等於車隊成績越好),就越不要長期贊助。

幾乎所有易主或解散的車隊都逃不出此規律的“響指”,其威力僅次於中國自行車媒體人陳主任的預測。

這一切是因為自行車商業基礎的另外半壁江山“比賽”出了問題。“比賽掙不到錢”,大概是從來沒有形成過統一意見的國際車壇,僅有的兩大共識之一。

參加比賽掙不到錢。天空車隊2017年在環法大殺四方的時候,三週下來總共掙了716590歐元,還不夠支付主將的年薪。收入墊底的科菲迪斯車隊只進賬19230歐,也就能搞個發票報銷。

辦比賽也掙不到錢。環法當然是例外,環意可能也沒問題。但連環西都在虧錢,其他比賽還能有多少指望?

長此以往,“羊毛出在豬身上”就成了慣例。贊助車隊特別划算,因為曝光度高。長期運營車隊很不划算,因為掙的錢少。車隊從比賽裡拿不到大收入,那贊助商自然一言九鼎。他們一旦達到了充分做廣告的目的,就不願意繼續燒錢。如果再出興奮劑問題從而影響品牌形象,有可能跑得比誰都快。

身家200億的英國首富,為什麼要買一支自行車隊?| 蕭深專欄

環法去年仿照賽車模式,安排的某個賽段的發車順序。圖中也可以看到充分的品牌露出與曝光

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辦法,業界長期討論的有三個:

大賽給車隊增加分成,這是成熟賽事的慣用做法;開發更多的固定性收入,如門票(自行車比賽絕大多數都不賣票);形成穩定全球頂級賽事體系,整合最好的商業資源。

但由於國際自行車賽事長期由幾家不同的運營公司主導,所謂的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自行車聯盟(UCI)並不真正掌控核心資源,這導致改革進展緩慢。

UCI過去三任主席,能夠推得動的,除了自己手中的世錦賽外,就是各大賽事公司並不真正感興趣的女子自行車。至於核心問題世界巡迴賽改革,基本處於議而不決的狀態。

現階段,自行車運動的商業化改革主要依靠的是賽事和車隊的自我奮鬥。在危機襲來的背景下,三大環賽開始頻繁增加海外發車儀式、海外運營賽事、海外推廣活動。著名古典賽環弗蘭德斯,嘗試了針對VIP觀賽席位的售賣。頂級車隊成立了Velon聯盟,並創辦了新型比賽“錘子系列賽”。

身家200億的英國首富,為什麼要買一支自行車隊?| 蕭深專欄

國際自行車聯盟(UCI)的總部

上述舉措當然有積極作用和探索價值,但針對自行車運動這樣一個積澱深厚的龐然大物來說還遠遠不夠。而且多數改革目前還集中在賽事層面,還缺少品牌包裝和文化推廣層面的創新方案,類似“百年賽事”、“艱苦挑戰”這樣的宣傳屢見不鮮。

殊不知,正是這種定位,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針對更廣泛人群的傳播,甚至讓外界對自行車產生了不少誤解(和馬拉松類比就是一例),也反過來使得商業化改革之路更加艱難。

這和自行車運動的傳統有直接關係。項目的核心國家是歐洲的比利時、荷蘭、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五強,他們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文化讓自行車成為歐洲主流項目之一。但也是他們固守傳統,對體育商業的全球化進程和時代變革反應偏慢,導致這項運動在歐洲之外的多數地方(澳大利亞、美國除外),始終找不到本土化的解決辦法。

身家200億的英國首富,為什麼要買一支自行車隊?| 蕭深專欄

英力士接盤天空,除了富豪遊戲之外,也表明了歐洲資本對於歐洲傳統項目的看好,自行車運動短期內最大的商業危機已安然過關。但從長遠視角和全球維度看,這個項目改革依然任重道遠。

對國內來說,自行車運動全球化的挑戰也具有現實借鑑意義:過去幾年這個項目在體育改革中已愈發受到關注,但如果解決不了本地化認知和落地問題,盲目套用一些其他項目的所謂成功經驗,改革紅利也只能是鏡花水月。

身家200億的英國首富,為什麼要買一支自行車隊?| 蕭深專欄

圖片來自網絡,題圖為英力士車隊環羅曼蒂臨時隊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